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6003906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B卷)语文试题及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2、,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

3、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

4、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1. 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A. 顾炎武日知录中

5、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D.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B.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

6、家命运的同频共振。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

7、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表达了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B项,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没有“家国情怀”,所以是错误的。 C项,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D项,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B项,从第三段看出“人们的”应是“中国人的”,选项扩大范围;从三四五段看出“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选项曲解文意;C项,从第三段“正因为感

8、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看出C选项因果倒置;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偷换概念,从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B项,表述范围不当,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D项,曲解文意,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应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9、。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原文,比对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课内文言文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笑武阳C.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D. 诚能得樊将军首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答案】D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 失其所与,不知C. 令将军与臣有郤D. 窃为大王不取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

10、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有四种类型:声、韵母都相同,声母相同,韵母相同,形近通假。A项,“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惊,这句话意思是“燕王确实害怕大王您的威严啊”。B项,“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这句话意思是“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C项,“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这句话意思是“让将军和我有了隔阂”。D项,“窃为大王不取也”,意思是“我私下里觉得大王这样做不可取”,句中没有通假字。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 秦兵旦暮渡易水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C【

11、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A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指结为儿女亲家,今义多为结婚的事。B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今义指贫穷。D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指那人,今义指对男子配偶的称呼。C项,“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古今意思一致,都指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又前而为歌 进兵北掠地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夜缒而出 常以身翼蔽沛公 范增数目项王 烛之武退秦师 籍吏民,封府库 道芷阳间行A.

12、 / / / B. / /C. / / / D. / /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先明确加点字的词性,然后依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都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又前而为歌”中“前”意思是“上前”,“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意思是“使眼色”,“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意思是“登记”,“道芷阳间行”中的“道”意思是“取道”。都是名词做状语,“进兵北掠地”中的“北”意思是“向北”,“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夜缒而出”中“夜”意思是“连夜”,“常以身翼蔽

13、沛公”中“翼”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都是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意思是“使活”,“烛之武退秦师”中“退”意思是“使退”。8.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具告以事A. 是寡人之过也B. 燕王拜送于庭C. 吾属皆且为为所虏D. 大王来何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等。例句“具告以事”是状语后置句,“以”是标志,应为“以事具告”,意思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B项,“燕王拜送于庭”也是状语后置句,

14、“于”是标志,应为“燕王于庭拜送”。A项,“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是也”是标志,意思是“这是我的过错”。C项,“吾属皆且为为所虏”是被动句,“为所”是标志,意思是“我们都将被他俘虏”。D项,“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应为“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联,是第一人称代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B.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始于秦代,唐代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C. 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D. 先妣,是对已故母亲的敬称。【答案】B【解析】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始于秦代,唐代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错误,应是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10.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六部,是中国隋唐到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B. 三省,中国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 征辟制,是中国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征辟,是指皇帝下诏征聘。被征辟者,可以应聘,也可托辞不就。D. 科举制度分别为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