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1613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第一是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既存在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作业、水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次

2、,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大。建筑施工工程类型多;建筑施工地点复杂;作业方式多样。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变性,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建筑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一、粉尘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1、矽尘产生于以下作业: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2、水泥尘产生于以下作业: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3、电焊尘产生于以下作业:电焊

3、作业。4、石棉尘产生于以下作业: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5、其他粉尘产生于以下作业: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二、噪声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1、机械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

4、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2、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三、高温建筑施工活动多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少数施工活动还存在热源,因此建筑施、炉等设备的安装作业;建筑材料半年的船舱、槽车作业。六、化学毒物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酷类、汽油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锅、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涂料作业产生

5、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以及铅、汞、福、铬等金属毒物;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七、其他因素许多建筑施工活动还存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低温作业、高处作业和生物因素影响等。1、紫外线作业主要有电焊作业、高原作业等;2、电离辐射作业主要有:挖掘工程、地下建筑以及在放射性

6、元素本底高的区域作业;可能存在氨及其子体等电离辐射作业;x射线探伤、Y射线探伤时存在x射线、Y射线电离辐射作业;3、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隧道作业等;4、低气压作业主要有高原地区作业;5、低温作业主要有北方冬季作业;6、高处作业主要有吊臂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升降机作业和脚手架、梯子作业等;7、可能接触生物因素的作业主要有旧建筑物和污染建筑物的拆除作业和疫区作业等,可能存在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虫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7、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h、氯乙稀中

8、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

9、管、熔铅锌)。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来自:写论文网:建筑材料加工,职业病)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

10、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

11、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合理安排操作时间根据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电焊工在实施焊接时,每工作两小时,必须休息15-30分钟,以减少其劳动强度及连续操作带来的职业然害。、油漆工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油漆作业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油漆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提高油漆施工技术,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提高施工技术,使油

12、漆作业实现半机械化。改进油漆工艺,如大量使用喷涂技术,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地改善了油漆工的作业条件。由于油漆产生的危害大多与化学成份有关,所以通过选择对人体危害较少,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油漆材料,是降低油漆作业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

13、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一、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2、

14、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

15、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3加强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