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80561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材料的选取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验材料的选取要考虑什么因素呢?为什么要选取这种,而不选取哪一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选择实验材料的基本原则,其一是可用;其二是好用。什么是可用呢?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简单,比如DNA的粗提取实验中,既然是要提取DNA,那么材料中就必须有DNA才可用啊,所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就是不合适的!你可以选择植物的根尖细胞、也可以选择动物的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等,只要有DNA的存

2、在就是可用的。但好用这个原则的要求就高了,题目是要提纯DNA,既然是提纯,其杂质越少、DNA含量越高提纯就会越简便,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的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卵细胞有很多细胞质,精子细胞虽然说DNA含量少,但是杂质也很少,所以这些材料中精子是比较不错的,但是那里找那么多的精子呢?人的就免了,牲畜的也别提,最好的是鱼的精子,材料容易获取,而且量非常大其实鸟类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而且容易获取,所以教材上选择了鸟类的血液作为材料,其实在鱼精子和鸟类的红细胞中做选择的话,我会选择鱼的精子,原因是鱼的精子体积小,数量多,提取的效果明显在例如在做还原糖的鉴定中,材料可用的意思就是要有还原糖,其实果汁中都

3、含有还原糖,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选取什么果汁都是可以的,但有一点给忽略了,那就是鉴定(转载于:写论文网: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还原性糖的反应是一个显色反应,也就是说最后要观察反应液的颜色,所以从可用的角度上看,凡是原本就有颜色的果汁就不可用,比如红葡萄汁、西瓜汁、橙汁、红萝卜汁等。第二个原则是好用,好用的原则当然是还原性糖含量多,材料容易获取,从这个层面上说白萝卜汁就不合适了,原因是还原性糖较少,甘蔗汁也不合适了,甘蔗种含量最多的蔗糖不是还原性糖,白葡萄汁就是非常合适的了,雪梨当然也不错了!再如在遗传学的实验中,豌豆、玉米和果蝇都是常用的好材料,主要原因就是考虑了这两个原则。果蝇的体积小、容易饲

4、养、繁殖速度快、量大,而且染色体较少,容易定位,性状区分明显,容易统计。若是换成水牛那就很惨了,等上一年才会有一个小牛出生,那要是研究一个性状,那就要上百年了,很不现实阿!有人会说,那要是就研究牛的某个性状呢,那当然要选用这种牛作实验材料了,但试验过程中要改变策略,以克服缺点,比如使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短时间内产生多个受精卵,再利用胚胎工程实现借腹生子,这就可以了!再说一个例子观察叶绿体,从可用角度上看只要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均是可以的,但从好用的角度上考虑,那么衰老的叶片就是不适合的,因为叶绿素减少,不便于观察,但为什么要选用金鱼藻的叶片么,那是因为金鱼藻的叶片比较薄,直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是

5、选择大叶榕的叶子,那就不能直接看了,但你说可用不可用呢,当然是可用的,只不过需要将观察的叶片取一部分薄组织而以。所以在考虑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只要仔细考虑这两个原则,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实验材料,而不是要一味地赞叹别人的奇思妙想了!因为他们也是这么想问题的!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选择时,要符合实验要求、取材容易、实验现象明显等特点。现对教材相关实验的取材作简要盘点。1在鉴定还原糖实验中,宜选用还原糖丰富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材料,以避免色素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2在鉴定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宜选用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材料,如花生种子、大豆种子和蛋清溶液。3在细胞膜的提取实验中,宜选用成熟的哺乳动

6、物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避免了其他膜结构对细胞膜的干扰。4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藓类植物的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整个叶制片,是作为实验材料的首选对象;或者选用菠菜叶的下表皮,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5在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常选用黑藻作实验材料,因为黑藻叶小而薄,含有叶绿体可作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6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因为该部位细胞分裂旺盛,易观察到分裂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7在比较H2O2酶与Fe3催化效率实验中,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富含H2O2酶;同时,经研磨后细胞内的H2O2酶可释放出来。8

7、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选用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9在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产物实验中,选用水绵和好氧性细菌作实验材料,是由于水绵为带状叶绿体;同时,通过显微镜易观察到好氧性细菌的分布情况。10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因为细胞内具有中央液泡,且液泡内含有色素便于观察实验现象。11在生长素有关实验中,常选用胚芽鞘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胚芽鞘细胞只生长,不分裂,易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2在观察植物向性运动实验中,常选用植物幼苗或刚萌发并正长出幼根的蚕豆、玉米种子,这是因为幼嫩的组织细胞灵敏度高,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便于观察向

8、性运动。13在验证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实验中,常选用蝌蚪作实验材料,是由于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属于变态发育。饲喂甲状腺激素后,在短时期内就能观察到激素的增加所表现出的症状。1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中,选用肺炎双球菌作为实验材料,是由于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通过菌落特征或小鼠表现出的症状就可间接判断细菌是否发生转化,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于核区中的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用它作实验材料易于单独观察DNA在遗传中的作用。1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利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由于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与染色体相似,且DNA和蛋白质易分开、单独进行实验。

9、16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鸡血作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哺乳动物的血液,这是因为鸡血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DNA丰富,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DNA少。1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精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一般是纯种;豌豆的品种多,且一些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豌豆结籽多,便于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浅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城阳二中小学部车贵珍科学实践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科学实验从有效选择选择材料开始做起。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合适的科学实验材料是顺利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它的有效选择与组织往往会

10、影响学生的探究过程,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了的基本载体。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没有实验的科学教学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验器材的科学课是不完整的课堂。要让学生有趣的参与实验并得到理想的收获,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教学机智,赋予实验材料的生活性、普遍性、趣味性、典型性和开放性。一、选择具有生活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倍感亲切的做实验。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小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选择便于学生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物品中,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

1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实验材料。如省优质课上楼森海老师利用一块在一天前和同学们洗的毛巾入手来研究水和水蒸气,通过“毛巾昨天洗了,到今天,有什么不一样?”“水到哪里去了?”“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哪些现象?”等问题,不着痕迹地导入学习内容。又如省优质课上邵锋星老师用录像展示金鱼缸的水在经过15天后水变少了的现象,现场展示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的字慢慢消失的现象、用图片展示雨后水坑、田地开裂等学生常见的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随处可见的蒸发现象,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又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选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萝卜、小石块、橡皮、泡沫、竹牙签、回形针、螺丝、小木珠等

12、。在探究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这些物体重量、材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探究这些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系时,就比较容易。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探究,还可以拉近科学探究活动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破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好习惯,善于对日常事物和科学现象提出科学小问题,善于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这是科学教学最大的成功。二、选择具有普遍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科学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

13、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又如研究“面粉是否溶解于水”这一实验时,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烧杯,用餐巾纸代替过滤纸做过滤实验。一方面可以防止玻璃棒打破烧杯,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不是那么至高无上,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我们身边的一些材料也可以搞一些科学实验。三、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做实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于儿童玩具,他们更是爱不释手。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

14、实验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建立做好科学实验的信心。材料本身的趣味性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一组好玩的材料还能调控课堂的教学,不至于教师为课堂的“纪律”而操心。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强化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利用实验材料,特别是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只无形的手引导学生走上认知、探究、发展之路。材料的趣味性是指材料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实用性强。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直观性的实验材料同样能使学生感兴趣,直观性强的实验材料,通过使学生喜爱的形状、色彩、声音等给感官更大的刺激,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是学生获得生动的知识

15、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声原理时,我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鼓、音叉、小口瓶等主要实验材料,还给学生提供了黄豆、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通过黄豆在鼓皮上的跳动,音叉使水溅出来等直观现象就能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四、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让学生思维清晰的实验。许多教师常常有照着清单,漫无目的地随意选择组织实验材料的坏习惯。事实上,同一类别、同一名称的材料,其形状大小、软硬程度、吸水性等属性大有区别,这种区别往往会导致实验结果和效果的不同。典型的材料可以起到“一材多用”的效果。因此,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另外,具有典型性,要做到“少而精”,切记“多而烂”,防止因材料而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无关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聚焦于问题,科学知识的认知上。在试教冷水与热水一课时,我先是一股脑提供冷水、热水、红墨水、茶叶、糖、冷水袋、热水袋等材料给学生做探究实验,研究冷水与热水的不同,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探究。课堂上看上去场面热烈,学生探究积极。但事实上给予的材料太多,分散了学生的问题思维,也增加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不能“直奔问题”,导致探究问题的思维迷茫。因此,学生探究的实效性很差。最后,修改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