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79151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宝鸡峡灌区水情报告单宝鸡峡引渭灌区,是在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后,于1975年与渭惠渠灌区合并而成的全省最大灌区,位于关中西部渭河以北渭北高原腹地,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平均宽14公里,海拔高程400米600米。宝鸡峡灌区由宝鸡峡引渭工程、渭惠渠工程和渭惠渠高原抽水灌溉工程三大部分组成,从宝鸡县林家村和眉县魏家堡两处筑坝引渭水,是个独具特色的双渠首引水灌区。一、渭惠渠渭惠渠是继泾惠渠建成之后“关中八惠”中的第二个较大工程。民国2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设导渭工程处,勘定眉县魏家堡渭河大坝基址

2、,工款由省主席邵力子商由西安银行团贷款150万元,以长安县营业税和泾惠渠水费为担保。于民国24年春设渭惠渠工程处,李仪祉兼任处长,着手兴工,计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5县农田60万亩。全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民国24年4月至民国25年12月,主要完成上段渠首枢纽、漆水河渡槽、引水干渠等工程,可灌田17万亩;第二期民国26年12月全部完成,主要完成下段干支斗渠及分水闸等工程,可灌田43万亩,共60万亩。经民国29年清丈队清丈,实际注册为万亩。渠首枢纽渠首枢纽位于眉县城西北约2公里处,在渭河上筑坝引水。拦河坝由滚水坝与土坝组成,全长1050米。滚水坝位于左端,坝顶高程米,长450米,高米

3、,顶宽2米,基础以4米钢板桩截渗,坝体为混凝土浇筑,花岗石料砌面。设计洪水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土坝在滚水坝右端与南岸相接,长600米,平均高8米,顶宽10米,心墙用116水泥、白灰、沙石混凝土筑成,坝身用顽石护面;因河主流南倒,又于土坝以上沿河右岸建挑水坝5座。进水闸、冲刷闸、排洪闸建于滚水坝之北的渭河左岸,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闸6孔,总宽度16米,各孔间距米,每孔净宽2米,高2米,钢质平板闸门,设计总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冲刷闸2孔,每孔宽2米,高米,闸底低于进水闸底米,闸墩高7米,上筑平台,安装丝杠平板闸门人力启闭机8台。排洪闸设于进水闸以下5公里的渠道右岸,渠内设节制闸2孔,钢质扇

4、形闸门。民国26年、33年两次大洪水,冲毁部分工程,第一次简易修复,第二次经一年多时间改建始恢复正常。1949年后对渠首枢纽工程进行多次维修加固、更新改善。1951年在大坝下游渭河北岸修建丁坝20座,1955年又在渭河南岸增修丁坝9座。1954年土坝被洪水冲毁,即在下游处另建一座长600米、顶宽米、坝高8米的新土坝,并对迎水面用片石砌护。1956年1957年,进水闸由6孔扩至12孔,引水流量由30立方米每秒增至45立方米每秒;冲刷闸由2孔扩至5孔,泄水流量增至120立方米每秒。1965年滚水坝体由米加高到米。渠道布置渭惠渠渠道以修建顺序分别为第一、二、三、四、五、六渠。第一渠自眉县魏家堡起,经

5、常兴、绛帐,至武功金铁寨分水闸,共长53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长40公里,渠底宽9米74米,渠深3米,渠道比降1100012500,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下段长13公里,渠底宽74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每秒,灌溉眉县、扶风、武功3县农田。第二渠自金铁寨分水闸起,北穿陇海铁路,东行经马嵬、板桥、兴平、高店至西吴人第三渠,共长公里,渠道比降12500,设计流量立方米每秒,灌溉武功、兴平2县农田。第三渠自金铁寨分水闸东行,经桑镇、兴平、西吴,至咸阳城西入渭,共长公里,渠底宽米,渠道比降12500,设计流量立方米每秒,灌溉兴平、咸阳2县农田。第四渠自第三渠周村分水闸起,向东南经三渠村、庄子头、岳阜村

6、,至田阜村东入渭,共长公里,设计流量立方米每秒,灌溉兴平农田。第五渠为民国30年新开渠,自第三渠西吴14号跌水上游设闸分水,北穿陇海铁路,沿原边东行至茂陵,灌溉兴平、咸阳农田万余亩。第六渠为1952年新建,自第一渠杨陵10号跌水上游分水闸起,北穿陇海铁路而东,在漆水河建长78米、宽米、高米的渡槽,至普集车站北设闸分南、北二支渠。第六渠设计引水流量为6立方米每秒,干渠长公里,南支渠长公里,北支渠长公里,分别于金铁寨与晁庄退入第二渠,灌溉武功、兴平2县农田。渠系建筑物漆水河渡槽为总干渠跨越漆水河的关键工程,槽体系排架式混凝土结构,矩形槽身,长72米,宽米,过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排柱均衡鼎立,平均

7、高10米,共9跨,每跨8米,设伸缩缝两道,用紫铜板止水。漆水河退水闸在漆水河渡槽上游建退水闸1孔,渠闸2孔,各宽4米,高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钢质平板式闸门。退水闸上游建泄水虹吸管1座,3孔,各宽1米,在渠水位升至米或降至米时,可以自动泄水与停泄。渠桥、斗门干支渠共建渠桥154座,斗门137座,跌水40余座,分水闸7座。各类建筑物尤以桥、闸、跌水质量为佳,不少工程至今仍很坚固。二、渭惠渠高原抽水灌溉工程渭高抽是由省地配合而建的全省最早最大的抽水上原工程,设计灌溉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礼泉、泾阳、高陵7县的黄土台原及三级阶地农田96万亩。1957年省人民委员会成立以省水利厅厅长管建勋为主任委员

8、、各有关县和渭管局领导等为委员的渭高抽工程委员会,负责进行筹建。1958年5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案,并专门成立工程处,按条块结合的原则划分4个工区分段进行,至1959年4月全部建成通水,当年春灌6300亩,夏灌10万亩,26万亩次。8月5日陕西日报以“渭水上高原,旱地变水田,渭高抽工程初见成效”为题专门报导。高干渠工程由渭惠渠第一渠公里处设闸引水,北穿陇海铁路,沿原边东行,跨越漆水河,经武功、兴平、咸阳,至泾阳县上狼沟入泾河,全长105公里,渠底宽度由上而下分别为米米,设计流量立方米每秒。沿途经过180多条沟道和400多孔窑洞,险工隐患较多,试水期间发生决口186次。重点建筑物有漆

9、水河倒虹和红雁沟渡槽,倒虹为双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径米,长度310米,水头31米;渡槽为拱形石结构,长45米,高米。渭高抽灌区共有支渠24条、长278公里,退水渠9条、长30公里、斗渠570条、长850公里,各类建筑物5520座。灌溉面积9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万亩,香里、段家湾、板桥、帝王4个抽水灌区抽灌面积万亩。灌区共建抽水站17处,安装抽水机组52台,装机容量万千瓦,高压输电线路长80余公里,管径1米的抽水管道长3720米。最大电动机为625千瓦,最大出水流量为立方米每秒,最高单机扬程57米,多级扬程米。工程总投资为13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20万元,地方和群众投资579万元。195

10、9年,渭惠渠统管渭高抽后,灌区设施灌溉面积扩至153万亩,并按原下和原上两大系统,对新老渠系重新进行命名。渭高抽分水闸以上为总干渠,长公里;原下渭惠渠第一、三渠改为南干渠,长公里,第二、四、五、六渠分别改为南一、二、三、四支渠,共长89公里,斗渠219条,共长438公里;原上高干渠改为北干渠,所辖4个抽水灌区的支渠和支分渠,分别定名为扶一、二、三支渠、武一、二、三、四、五支渠、兴一、二、三、四、五支渠和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支渠,高于渠的两条支渠改为南支渠和北支渠。19621974年,管理局不断加强对新、老灌区进行整修改造和完善配套,并在以“一平三端”为特点的灌区园田化建设方面处于全

11、省领先地位。三、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宝鸡峡灌区由宝鸡市以西林家村建坝设闸引渭河水,西起宝鸡峡口,东至泾河,南北平均宽公里,南邻渭惠渠灌区,北接冯家山、羊毛湾灌区,设计灌溉宝鸡、咸阳、西安3市、13个县农田17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万亩,抽水灌溉万亩。早在民国时期,李仪祉等水利专家就有在宝鸡峡筑坝、建库的设想,民国24年1月26日,国际联盟水利专家组赴宝鸡峡考察拟建的渭河水库工程。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再次把宝鸡峡引渭工程列为重点。规划设计宝鸡峡工程规划设计由陕西省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主要技术负责人有贾毓敏、周子慎等。1958年4月完成草测、规划和初步设计,1959年7月提出施工详图。水利部副部

12、长张含英带领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中外水利专家,对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对原边渠道的可行性,提出许多科研观测课题。为确保规划设计质量,1962年1965年又进行了大量技术补课,1966年重新提出设计任务书,1968年再次进行原边渠道复测定线和修改设计,提出了改进方案,同时还对千河、信邑沟、大北沟、泔河4座渠库结合工程的库坝、高程、防渗、过水等作了补充修改。一期工程存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缺陷,一期工程停工之后,1962年5月1965年底又进行技术补课,1966年4月,重新提出设计任务书。由于技术基础工作扎实,科技人员精心,实际效果较好,荣获1981年度“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施工建设宝鸡峡

13、引渭工程经历了1958年1962年和1969年1971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工于1958年10月,停建于1962年春。1958年10月中旬,由省长赵寿山主持在宝鸡市召开了渭河工程委员会会议,省水利厅厅长管建勋、宝鸡地委副书记黄志诚及各有关县市负责人参加,确定了干渠北线方案、任务分配及工料负担等问题,决定成立渭河工程局领导施工。11月全面开工,12月20日在林家村渠首大坝工地举行了有党、政、军领导及干部、民工等数千人参加的开工典礼,省长赵寿山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工程局以下以县为单位成立10个工程指挥部,共组织动员民工7万余人,按工程量采取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划段包干、协同作战的施工办法。施工期间,

14、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供应极端匮乏的条件下,工地广大干部、民工和科技人员,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至1962年春工程暂停时,国家投资6570万元,共计完成土方量3378万立方米,砌石万立方米,混凝土万立方米。渠首大坝、原边渠道与隧洞、金陵河渡槽、湋水倒虹、4座渠库大坝等重点工程,已分别完成大部或全部,完成土石方约占全部工程量的40。第二阶段为1969年3月工程复工至1971年7月建成通水。1968年11月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宝鸡峡引渭工程指挥部,先后担任总指挥的有吕祖尧、郎冲,副总指挥有鱼振东、崔玉亭、张鹤等,成员为有关市、县及省级有关部门的领导。指挥部下设18个工区,以

15、县为单位组建兵团,组织10万民工,采取分段大包干的办法,陕西省水电厅99名技术干部分派到兵团和重点工程单位负责技术质量,按照“先原边、后原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干渠、后配套”的原则进行会战,在兵团之间,班、连、营之间开展比、学、赶、帮劳动竞赛,最高日上劳达20万人以上。1971年7月15日,在宝鸡峡渠首举行了隆重的竣工通水典礼,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在大会上讲话,盛赞全体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在数百里的渠岸上,站满了扶老携幼、喜笑颜开,迎接幸福水的广大群众。重点工程宝鸡峡渠线穿山跨河,越沟过险,绕坡上原,工程复杂艰巨。至工程全部建成,累计开挖土石方8400万立方米,砌石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60多万立方米,耗用水泥14万吨,钢材4776吨,投入工日73069万个,征用土地32764亩,安置移民3687户,国家投资亿元。其重点工程有:渠首枢纽由拦河坝、引水洞、沉沙槽、进水闸和冲刷闸组成。拦河坝为重力式砌石溢流坝,坝高27米,长120米,标高615米,基宽53米,坝面以1:斜度伸至基岩,并在北坝段设置米长的护坦,迎水面用混凝土浇注。坝底上游截水墙伸入基岩以下米米,坝址处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