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978053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后期备考突破策略,盘清、盘活、,盘透、盘灵,最后的编织,中考各科临场应试审题诀窍,审题要有一定的程序: (1)考生拿到试卷后,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二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 (2)仔细阅读答题说明。每份试卷前面都有关于考试“答题须知”之类的要求,如哪类考生答哪部分题,哪些题是必答题,哪些题可直接做在考卷上,哪些题要答在另一份考卷上,总共有几页、有几题,等等。这些情况在作答前都必

2、须搞清楚。 (3)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就要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是选单项还是选多项。 (4)看清题目本身。数理化等学科要看清符号,英语要看清单词,语文要看清字词。要确实弄清楚题目给予的条件和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的答题习惯有所不同。要特别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考生应从题目的文字叙述,或从给出的示意图中去挖掘隐含条件,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要记住课题,在头脑中保持课题清晰、完整的印象。,中考临场应怎样答题? (1)稳定情绪,有效利用提前入场的10分钟。这期间,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尽快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按考试规定,提前5分钟发卷,在这5分钟里,主要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破损、漏印

3、、印刷不清等现象,如有应举手,请监考老师及时更换,同时浏览整卷,了解一下题量、题型,做到心中有数。 (2)合理分配时间。中考是限时考试,既考答题的准确度,又考答题的速度,要求既快又准确。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一样,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 (3)先易后难。拿到考卷,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刚进考场时,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题后,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心情也就逐渐稳定下来,智力活动也恢复了常态,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而且做的小题越多,拿到的分数也就越多,心里就越有底

4、,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强。,(4)准确快速解题。在认真审题后,要力求答题准确无误。不但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对路,还应做到书写清楚、格式规范。凡是会做的题,力求一遍做对,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平时应掌握好“双基”,养成周密思考、严谨解题的好作风,克服一知半解、好高骛远的习气。 (5)保持卷面整洁美观。答题时要注意自己字迹清楚、标点正确、答案布局和谐,保证整张试卷卷面的整洁美观。 (6)不留“空白”。有的题不会做或没有把握,也不要空着。对于客观题,如没有把握,要坚持相信第一感觉。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理想的选择。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于主观题,会多少

5、答多少,能得分的地方绝不失分,不易得分处争取得分。,中考临场应怎样攻克难题? 中考中遇到难题是正常现象。如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对待,不必紧张。 在思路上可以这样考虑:分析这道题难在哪里?命题意图是什么?存在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有哪些依存、制约关系?有哪些概念、原理、观点可用来解题? 对于“从不相识者”,应设法转化为已相识的问题;对于较难的综合题,要设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上挂下联,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解题的切入口。这样多向思维,逐步分析,寻找突破口,然后大胆切入,会一点就答一点,能做一步就做一步。,怎么选择用什么思维模式?,

6、一点说不清用并列 为什么要用因果 有对有错用辩证(对错纠缠用辩证) 反面问题用层进,比如感悟公平,分析说明。,材料一 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60岁以后领上养老金,不再只是城镇居民的“福利”。 材料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1)请针对上述每个材料,分别谈谈你对公平 的具体理解。(

7、3分),学生答题情况: 审题不清,粗心大意。 没有抓住“针对每个材料”、“分别”“具体”关键词,而是泛泛谈公平的含义、表现、作用等,导致失分或不得分。,如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有了公平,才能使社会稳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城市与农村相比不公平。?分,如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社会需要合作失去公平,合作难以维护公平有利于稳定?分,材料一体现了权利公平材料二体现了结果分配的公平材料三体现了权利公平?分,感悟公平,分析说明。,材料一 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

8、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60岁以后领上养老金,不再只是城镇居民的“福利”。 材料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福利(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选举权(或公平就是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2分),1.没有紧密结合材料回答,没有突出三则材料的共性特点,远离教材和主题。,学生答卷情况:,2.综合答题能力低

9、,不看分值,答题技巧欠缺。,错误一:笼统回答国家、公民怎样做。直接照搬课本基础知识;,错误二:或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回答具体措施。,如:大力改善民生,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分),如: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维护各方利益,以达到社会公平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等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平衡发展。 维护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的合法权益。

10、 (?分),材料一 新修改的选举法,改变了原来城乡按41的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实现“同票同权”。 材料二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60岁以后领上养老金,不再只是城镇居民的“福利”。 材料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怎样才能保障和促 进社会公平。(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等重点词可以发现出题者的考查意图是要从宏观上来保证和促进社会公平

11、,就需要加大一些制度政策法律层面的建设。不是要考查微观的具体措施。,参考答案: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社会公平(或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或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2分/点,(3)上述举措都和农民、农村有关,这是针对 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提出的?(1分),参考答案应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或我国还存在城乡差别);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农村比较落后。1分/点,学生答卷情况: 1.审题不认真。看到现状就把国情写出来,没有准确把握“农村、农民”所暗示的考查意图。 错误答案:基本国情/总体小康/主要矛盾/人口国情(农村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加快)等均不得分。,2

12、.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到位。混淆“城乡发展 不平衡”和“总体发展不平衡”概念。不得分。,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上述举措都和农民、农村有关,这是针对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提出的?(1分)这些举措对改变这一现状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学生答卷情况: 抓不住关键词,答不到点上。没有把握题目中“改变这一现状”关键词,不能扣到“农村、农民、农业”关键点上,从而泛泛回答民生举措的积极意义。 错误答案: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缓解主要矛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参考答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逐步缩小城

13、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2分/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找准后期复习的定位,该放手时就一定放手,主要 启示,明确还需要强化什么,贪欲太多不一是好事,最后的编织 给备考的启示,2014备考总策略与规划,前期复习,重在夯实,阶段学情分析,后期复习,重在盘点,一、重视课标,盘清考点,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自尊自爱; 全球观念;媒介素养;公共精神; 中华文化;民族团结;违法犯罪; 交往文明;家庭美德;国家统一; 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等。,二、结合热点 、盘活时政,二、家庭美德、传统

14、文化空巢老人、家风建设、最美孝心少年、汉字规范,三、媒介素养,交往文明网络谣言、媒介素养、坚守“七条道德底线”、公交抢座位、在景区乱刻乱画等,四、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嫦娥飞天、“玉兔” 探月、 创新驱动发展,七、扫除雾霾、生态文明雾霾天气、新一轮绿化山西,八、保护未成年人扫毒扫黄禁烟、不良行为、违法犯罪问题,六、国家安全、世界和平昆明暴力事件、新疆暴恐、南海、东海维护主权形势,五、反腐倡廉、依法治国-打虎拍蝇、司法公开、双微平台、 “厉行节俭,狠抓“四风”,一、核心价值、民族精神“扶不扶”、“救不救”、诚信危机、寻找“最美活动”、感动中国人物、焦裕禄精神,九、关于改革哪些方面、为什么、怎么办,十

15、、关于教育改革高考改革及中考改革、均衡教育等,专题一:核心价值 民族精神,优秀文化,道德模范,民族精神,感动人物,关键词,1.理清热点确立主题,2.搜集新闻链接考点,新闻搜集要简明: (1)【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2)【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 (3) 【2013年度“感动山西人物”】 (4)段爱平事迹系列宣传活动 (5)【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孝心少年】 (6)【寻找“中国最美乡村”】 (7)山西诚信哥,考点链接需精准: 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3.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6.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

16、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7.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40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1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关于“家庭美德”,材料:2013年11月8日,“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约1.7亿观众收看。生动讲述了吴林香、王芹秀、高雨欣等10位“最美孝心少年”孝敬长辈、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通过塑造孝心少年的最美形象,将传承美德、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