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76738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安徽省第二批特支计划组办字?XX?45号关于做好首批“省特支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市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干部处、省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部分中央驻皖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做好首批“省特支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安排首批“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共遴选100名,其中创新领军人才50名左右,创业领军人才50名左右。在支持领域上,聚焦主导产业,突出高端,急需优先,对其中属于我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

2、大高成长性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重点支持。二、申报条件“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的申报单位为在皖注册的各类企业,首批申报企业一般要求为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央驻皖企业。不含外商独资或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申报人只能依托一个企业,且只申报创新或创业领军人才中的一项。创新领军人才1.在国家或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的重点方向,主持重大科研任务、领衔高层次创新团队、领导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基地的企业科技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入选后能连续在安徽工作5年以上,服务企业发展。2.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

3、创新、技术升级的产权明晰的核心技术成果,积极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或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领衔开发的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业界有一定影响。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4.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诚实守信。具备较强的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创业领军人才1.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创建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或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入选后5年内,企业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不得迁出安徽。2.为企业主要创办人,本人持有30%以上股份,且为企业第一大股东。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诚实守信。具备较强的领军才能、创新意识、团队组织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4.

4、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技术先进或服务模式创新,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5.企业应XX年1月1日后在安徽省内注册,注册资金不少于00万元,依法经营,无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纳税记录和高成长性。三、申报程序填写申报材料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可通过“安徽人才工作网”“通知公告”栏目下载?“省特支计划”申报书?,按照?填写说明?要求认真填写,并准备好附件材料。材料报送及审核市属国有及区域内的民营企业报各市委组织部,省属宣传文化类企业报省委宣传部,其他省属企业报省国资委,以上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在“审核单位意

5、见”栏填写意见并盖章后,统一报省人才办。中央驻皖企业的申报材料自行审核,在“申报企业意见”栏填写意见并盖章后直接报省人才办。申报材料要求1.申报书和附件。申报书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附件材料要紧紧围绕申报书填写内容,应清晰简明,与申报书一同装订,总页码不超过24页,采用A4纸双面印制,封面用白色铜板纸,报送一式8份。2.首批“省特支计划”申报人选汇总表。无需装订,由各审核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后报送1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档。四、工作要求1.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申报和审核把关工作,确保推荐人选质量。2.请按照分配名额申报,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评选、内部公示等方式择优确定推荐

6、人选。3.组织指导申报人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填写内容要与本人直接相关,对材料真实性要严格把关。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人的参评资格和申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4.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XX年12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高峰,电话:0551-,传真:,电子邮箱:ahsrcb。附件:1、首批“省特支计划”申报名额分配表.doc2、首批“省特支计划”申报人选汇总表.doc3、“省特支计划”申报书.doc4、“省特支计划”申报书.doc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附件: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推荐表单位名称:项目名称:所属市:安徽省文化厅印制二O一四年月日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一、注意事项此推

7、荐表可在安徽省文化厅网站下载,表格各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应确保准确无误。凡填写不实、有虚假成份者,一经发现,将取消其资格。二、填表说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概述”栏目中,应填写该项目的历史渊源、项目特色、主要价值和影响等内容。“项目传承现状”栏目中,应包括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简述、收徒传艺情况、目前传承人人数等内容。“已采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保护、保障措施及经费投入等。“非遗本真性、完整性和核心技艺传承情况”栏目中,应包括该单位在保持传统、采用核心技艺生产方面的具体措施等,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传习基地产生的社会影响”

8、栏目中,应包括该单位在活态传承非遗项目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当地群众中的声誉等。“今后5年内保护与传承计划”栏目中,应包括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开展活动、经费预算和经费来源等内容。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高职高专教改示范专业畜牧申报材料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二七年六月目录一、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1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2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2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8五、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0六、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5七、专业教学计划进度安排17八、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18九、专业的基本情况20十、畜牧专业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情况25十一

9、五、学校“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27附:教学大纲一、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畜牧专业是我院历史较为悠久的专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芜湖农校的畜牧专业开始,为我省畜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XX年芜湖农校并入学院后,从XX年起畜牧专业开始培养高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畜牧专业作为传统的学科,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同样面临着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全面进行内涵改造以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的迫切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肉、禽、蛋、奶等副食在膳食中的比例逐渐加大。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品种大量增加,

10、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道路;XX年我国禽蛋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量30%,猪肉产量占全球总量%,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产业的发展,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经济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饲养水平及效益不高;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等。畜牧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要依靠畜牧专业科技进步去解决。所以畜牧专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解决畜牧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我省而言,“十五”期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劳动力60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100亿斤,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6000万美元。XX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

11、产量516万吨,排全国第八,全省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4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元,其中牧业发达县区,农业畜牧业收入占现金收入50%左右。畜牧业在我省已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根据我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到XX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量620万吨,年递增%,农民牧业收入年递增1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8%以上,完成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推广等十大项目建设。“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省畜产品生产安全、卫生和质量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畜牧产业生产结构,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2、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根据我省畜牧业发展现

12、状和发展规划,畜牧专业人才培养是畜牧业发展和“十一五”规划实现的核心所在。根据调查,我省的畜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比相邻的河南省和江苏省都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省绝大多数畜牧业及相关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与我省一些规模较大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如:蒙牛乳业公司、雨润集团下属公司、安泰公司、卫岗集团奶牛场、太阳禽业等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严重缺乏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畜牧专业人才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畜牧产业的要求。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1、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示范建设的要求,结合畜牧专业的

13、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层次为目标,统筹畜牧专业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培养畜牧及相关专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制定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把项目的申报、实施同企业生产实际以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用性、先进性;把新知识、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演示、校内外基地实训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及时传授给学生,改革考核方式,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14、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工作锻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层次,力争做到零距离就业;培养一只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1、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1)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我们采用宽口径、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的思路,重点开展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以生产为主线开发课程,以行业为背景整合专业课程内容,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实行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综合化,让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使教学指导方案突出行业的特点和高职的特色,课程通过整合和优化,构建了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形成了现行的模块教学计划。新设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训大纲,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和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