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95935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专升本管理学(个人精心笔记)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 管理的含义: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 A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 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4. 管理的职能:法国的法约尔五大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美国的哈罗德

2、.孔茨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 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 管理者的角色:美国管理学家彼得 F 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的概念,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 6. 管理的二重性: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

3、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7.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里艺术是指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诀窍” ;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技能和诀窍。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知,有效的管理艺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4、体,它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是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8. 管理的环境:一般环境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因素; 9. 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或综合性、历史性、实用性或实践性;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具有启蒙作用的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企业简直就是类似于打仗的人类竞争的一种形式;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发表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 工业

5、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 英国的罗伯特-欧文进行“纽兰纳克”及新协和村的试验; 亨利-唐纳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使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楸试验; 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即为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 ,相互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共同努力;6、把计划智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

6、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这种以例外原则为依据的管理控制原理,以后发展成为管理上的分权化原则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 。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卡尔-乔治-巴思、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哈林顿-埃默森; 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法国,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 14 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桥,管理过程之父) ;马克斯-韦伯(理论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组织理论之父) ;切斯特-巴纳德(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7、经理人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 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代表人物:雨果-孟斯特伯格;梅约及霍桑试验; 2. 霍桑试验:在西屋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1、工场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在于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

8、提高效率的目的; 3.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运筹学莱克特;网络分析,是利用网络图对工程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技术,有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线路法” (CPM) ; 系统分析美国兰德公司,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对管理的方法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其特点是解决管理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社会合作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 、经验或案例学派(美国的德鲁克、戴尔、纽曼)

9、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英国的特里斯特)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 、群体行为学派(梅约和霍桑试验)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阶段,评价计划阶段) 、沟通(信息)中心学派(美国的李斯特、申农和韦弗) 、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1、它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2、把组织看作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要求; 管理科学追求的首先是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其次是最大限度的满意;行为

10、科学的管理的目的则相反;系统与权变理论追求的不是最大,而是满意或适宜,并且是生产率与满意并重,或利润与人的满意并重,不存在先后问题; 第三章 计划工作 1. 计划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计划是管理五项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 2. 计划的任务:5W1H;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新性; 3. 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 4. 计划的方法:运筹学方法、滚动计划

11、方法(将短期、中期、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 、计划规划预算方法; 5. 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又形象称为“木桶原理” ) 、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灵活原理(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 ;第四章 目标战略 1.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

12、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目标具有SMART 特性,即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specific) ,可以度量或测量(measurable),可以实现(achievable) ,目标之间相互联系(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 ;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目标的纵向性;目标的网络化;目标的多样性;目标的时间性;目标的可考核性; 2. 目标的作用:指明管理工作方向;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3. 目标管理(MBO-另译“管理者收购” )德鲁克,就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

13、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个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个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 4.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 5.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讲清指导方针;目标难以考核;目标期限短;不灵活的危险; 6. 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 7. 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简称 PEST 分析,即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

14、素;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种力量分析:企业间竞争;供应商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波特提出了价值链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8. 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加强型战略、多元化战略、防御型战略等;波特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领先地位;有利于建立起行业壁垒,有利于企业采取灵活的定价政策,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 、差别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 、专一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9. 战略制定的原

15、则(计划工作的一般原则):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把握时机;扬长避短;出奇制胜;集中资源;量力而行; 第五章 预测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按照所涉及的范围、表现方式以及控制程度可分为组织内部的和组织外部的;定性的和定量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以及部分可控; 1. 预测就是对未来环境进行的估计,就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作出的估计; 2. 预测的重要性:1、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预测是提高管理的预见性的一种手段;3、预测有助于促使各级主管人员向前看,面向未来,并为此做好准备;4、预测有助于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集中力量加以解决;5、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

16、的成就; 3. 预测的程序:提出课题和任务;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评价预测结果; 4. 预测种类: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 5. 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时序预测方法(根据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因果预测(根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对变量的未来变化进行预测) ;定性预测专家调查法,兰德公司:德尔菲法(步骤:明确预测目标;选定专家(10-15 人) ;准备背景材料;第一轮征求意见;整理预测资料;第二轮预测。缺点:周期长,专家预测有“从重心理” ) ; 6. 选择预测方法应考虑的因素:预测的期限,数据的散布形式,模型的适用范围,预测费用,精确度,预测人员的素质; 第六章 决策 1.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西蒙: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对诸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对于付诸实施的方案进行评价, (决策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