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上传人:yanm****eng 文档编号:598890 上传时间:2017-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第3期5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pipeline专论综述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及其技术的应用已走出工程建设、资源勘察等传统领域,不断拓展和加深,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模式正在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正在以一种崭新的模式,推动大众地理信息市场的兴起。1、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三阶段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测绘业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地理信息技术作为

2、综合性高技术,经历了技术跟踪、研究实验、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因此地理信息产业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技术跟踪与实验阶段我国遥感技术的引进、跟踪和实验,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卫星导航应用则始于80年代末期。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卫星导航技术与实验起源于美国,同时受到选择可用性(SA)民用政策和通信手段的限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我国对卫星导航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科研教学阶段。9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并开始应用于大地测量、汽车防盗、物流运输、监控等几个主要方面。研究发展与应用阶段20世纪

3、80年末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遥感技术已在测绘、国土、资源环境、海洋、气象、农业、城市规划、交通和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遥感应用仍然属于公益性事业,基本 欣文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专论综述6地下管线管理没有出现市场化运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始于测绘和资源环境两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国家测绘局引进第一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始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并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列为行业的主导技术或核心技术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启动了多项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在世界银行支持的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就有多项,如在国家环境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中国生态研究网络

4、两个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就高达数百万美元。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美国GPS民用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和应用逐渐发展起来。2000年5月,美国停止了选择可用性(SA)政策,使GPS用户的单机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也使许多民用系统,如车辆导航、野外定位等得到很大的改善。美国还增加了GPS民用频率,实施了精度增强计划,大大提高了高精度动态测量等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瓶颈已经解决,卫星导航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卫星导航产品和技术越来越成熟。2000年,我国开始建设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成熟,也为越来

5、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形成和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得到发展。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作为重中之重项目得到支持和发展,相继有数家公司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发,并较快地进入市场。经过数年的努力,以SuperMap和MapGIS为代表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初具规模,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到2000年,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9%。据国家遥感中心评估,2000年仅主要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产值就达2.5亿元,带动产值达13亿元。1997年,科技部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地

6、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第一次商讨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工作。这次会议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一大批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相继涌现,一支地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大量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的专业公司创立,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期,地理信息系统已在土地、交通、国防、设施管理、电力、农业、林业、电信、商业、旅游,以及大众服务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产业。据估计,今后数年内仍然可能以超过26%的年平均增长率

7、向前发展。我国已将卫星导航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卫星导航应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十五”规划;科技部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将卫星导航应用列入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将卫星导航定位列为6个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之一。2002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高科技产业化专项,主要目标:一是基本构建起我国卫星导航产品研发制造、系统标准规范和信息综合服务三大体系,为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突破若干核心技术,加快应用产品的产业化,为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物质基础;三是建设一批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应用的产业规模。近几年来,在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推波助澜

8、下,我国各个领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在进行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也是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的另一个亮点,一直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03年的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的结构来看,运营服务、软件、系统集成等增值服务占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2009年第3期7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pipeline与网络相关的集成服务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从业人员约40万,从业机构超过 1万家,一些

9、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依然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遥感产业的发展我国遥感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遥感卫星技术至今已取得可喜成绩,成功发射了多种遥感卫星。早期,我国遥感应用主要集中在气象和资源环境领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可以获取国际上高分辨率商业卫星遥感数据,使我国遥感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遥感应用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遥感卫星地面接收、航空摄影遥感数据获取服务、卫星遥感数据代理及数据处理服务、遥感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遥感软件开发等。在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于航空遥感的数据获取与处

10、理体系。目前我国约有35家从事航空遥感的单位,分布在通航、军队、科研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等17个部门或公司,其中拥有航摄飞机的25家,拥有航摄仪的15家,拥有自动冲洗设备的8家,可使用的在册航摄仪72台,其中RC20及以上的高档航摄仪31台,普通航摄仪41台,数字航摄仪10台以上。拥有多家航空测绘专业企业,技术不断更新,航空数字测量、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相比,激光雷达测量是测绘科技的一个重大创新,它可以通过空中机载激光雷达、高像素航空数码相机和地面相配套的激光雷达扫描、卫星定位导航等设备的整合,进行多重激光扫描与数码成像同步测绘,可获取完全真

11、实的三维立体影像,构建高精确度、高清晰度、大比例尺、可以多角度观察并准确测量的三维数据。我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引进该技术,形成了生产力,如广西桂能软件公司和太原航空摄影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拥有机载三维激光雷达仪器,先后完成了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和天津城市三维测图工程。在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面,武汉大学和武汉适普公司联合开发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和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四维公司联合开发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这两个软件占领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销售代理方面,我国有数十家企业销售国际上主要的商用卫星遥感图像产品。同时,我国自己的卫

12、星也逐步走向商业运营,这将是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从事遥感数据服务的专业遥感企业快速发展,如北京视宝图像有限公司、北京天目创新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有限公司、北京地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加上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它们已经成为我国遥感数据的主要代理商,销售TM、ETM、SPOT、IKONOS、QuickBird等卫星影像产品,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当前,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遥感技术体系与应用系统建设,对遥感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现已拥有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与之相对应,建立了国家管理部门和行业应用委员会

13、,包括卫星气象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多个遥感应用部门,成立了国土及矿产资源、海洋、石油、林业、冶金、煤炭等多个行业的遥感专业委员会。我国遥感数据获取机构,除了气象部门的气象遥感卫星服务体系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和30多家MODIS遥感卫星接收站,它们是专论综述8地下管线管理我国遥感数据获取的主要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建立了一批遥感中心,作为区域和行业遥感应用服务机构,如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等。在遥感应用研究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设立的专门遥感研究机构。2007

14、年,中国科学院组建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拟整合遥感力量,形成天、空、地结合的国家遥感平台基础设施。我国科研部门高度重视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研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实用的遥感软件,如北京东方泰坦科技有限公司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TITANIMAGE,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化,已在我国市场推广应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推出的CASM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制的IRSA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吉奥公司联合开发的GeoImager遥感数据处理系统,都是优秀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我国遥感市场需求旺盛,其主要动力仍然来自政府部门,国土调查、资源清查、环境监测

15、、工程建设规划、粮食估产、灾害评估等都离不开遥感应用。随着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有很大需求,遥感数据作为城市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源,在城市管理和动态监测中将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国家遥感中心中国遥感机构概览,我国有专业遥感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共200多家,遥感产业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总体规模仍比较小。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06年我国遥感总产值不到30亿元,包括遥感数据销售与增值服务(未包括中巴资源卫星应用产值)。3、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已经形成,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在我国政府部门和众多行业中广

16、泛应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空间信息与空间分析等技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各行业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特别是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市场。此外,企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如电信和城市设施管理,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高度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的发展,广大科技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发展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体系,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行业示范,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现已形成了从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到各类应用软件的全系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电信资源管理等多个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估计,我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的企业有数百家,大量信息技术企业也介入这一产业,从事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链正在形成,代表企业有: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吉奥公司、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吉威数源公司、北京中遥地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正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