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学习心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62713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琴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琴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琴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琴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琴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琴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琴学习心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古琴学习心得古琴学习体会古琴学习体会琴、棋、书、画,被称为文人四友,是古代文人墨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当今社会,这几大特色因为熟知的人越来越少,更为它们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古琴学习体会。我从小就对这四大绝技充满向往,有幸,在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我们开了这几门课,圆了我儿时的一个念想。记得读过一首有关古琴的诗: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纵是真情千万缕,子期不在有谁听?一瞬间就被诗里面的意境所折服,除听琴曲,就被古

2、琴那悠远、宁静、深邃的音色所感动。可是听别人弹是一回事,自己动手又是一回事,自己拨动琴弦,发出的身影,怎么也无法和自己所想象的声音联系一起,自己没有对古琴的任何认知,没有乐理知识,初学弹琴,高老师先教我们基本的指法,从右手的挑勾入手,练习基本曲,右手会发酸,挑的时候常会碰到自己指甲下方的肉,会有一道道痕印,加入左手后,左手要弹走音,手指在琴弦上来回拉动,长时间的隐隐作痛,双手协调性也不好,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想学好古琴都必须有一定的付出,而且我本身也是一个不愿意服输的人,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持学好古琴。我们高老师的教学很有特点,她在教学初,先不教你识谱,而是弹一句,然后让你模仿者将这句学

3、下来,在学习过程中纠正所出现的错误,然后将学习的要领讲出来,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时保持一种高度精神集中的状态,如果先学会识谱,学生会有自己就可以去练、去学的想法,从而导致上课时,专心程度下降。我个人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我。尤其到现在,我学一首曲子,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会,然后再通过练习将曲子熟练掌握,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所学会曲子之后再去看谱,那些谱子不用教,自己就可以认识了。当然,针对自身,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展有很大的帮助,心得体会古琴学习体会。还记得,初学沧海一声笑这首曲目

4、,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进入古琴门槛,这首曲子花了两个星期的课时才将它能顺利拿下来,或许是自己稍有些古琴方面的感觉,在老师教我弹虞美人时,我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尽管个别的节奏和指法还是有差误,但听着从自己手中弹出来的曲目还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样就更坚定了自己要将古琴学好的信心,并且我还发现一个窍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单纯的去靠记忆记指法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也容易忘,而我学习古琴,学的比较快的一个方法就是,我记住了曲子的曲调和旋律,随着曲调,自己嘴里一边哼,手上就可以相应的弹奏出来。我认为,人天生对音乐都是有感觉的,正如我们背一篇歌词和用唱来记一篇歌词,两者之间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差甚多的,我想这也是在学习过程

5、中摸索出来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仅供大家参考借鉴。我学习古琴至今也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琴,也不敢再大家面前谈论什么心得,只把自己学习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还请大家多提点指正。我认为学习古琴一定要有几个先决条件: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琴被放在文人四艺的第一个,不是没有道理,古琴技法繁复,意境深远,这些都需要老师来为我们详细讲解说明,有一个良好的师资环境,一定能给予我们非常大的帮助。二:在古琴或音乐上的天分和兴趣。和我一起学琴的同学也有好几个,功夫下的特别多,但怎么也学不好,可见在音乐这种路上,天分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三:充分的

6、并且长久的练习时间。学习古琴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出成效,要时时练习,巩固,熟练各种指法,长时间对古琴曲的体悟才能弹出高境界,有韵味的曲子。另外,我还感觉,在学习曲目时,多去听想学曲目的录音,反复的听,对自己的帮助是会非常大的,在我学习酒狂和梅花三弄时,我每天都会反复听这几个曲目,在我正式学习时,我感觉那个曲调就在我脑海里面存在了好久,学习时进度异常的快,这是我个人学习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琴这种乐器,音色厚重、悠远,弹奏它,一定要将心定下来,沉浸在里面,用心去体悟,去感受。才能体悟它里面的意境,才会带给自己和他人精神上的愉悦与畅快,能很好缓解自己生活等方面带给自己的压力,平时多读

7、些古籍,文学方面的书,会提升自己在古琴意境方面的理解。我认为古琴能充分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从另一层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还是十分感谢教我古琴的高珉老师。她十分耐心并且十分认真的教导我,才让我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感受古琴的魅力。希望学校古琴的琴友越来越多,能将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学古琴赏析之心得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对古琴有了了解。我认识古琴,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虽然古琴看似只是只是一勾一挑的枯燥动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竟然有天地万物,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

8、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我们跟着老师溯源到每个朝代,感受古琴在每个朝代的不同,也让我体会到了古琴的四个特点。史之久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

9、“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等。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远久的历史留给它的不只是沧桑的韵味,还余那富有灵魂的音色与人共鸣。形之巧老师亲自把琴带来,让我们大家得以欣赏,并且亲身体会。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古人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结

10、构紧凑,具有整1性。它就象1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1张琴就是1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1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琴弦: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1般均在110cm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

11、绕梁之韵。琴没有品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1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音之美古琴具有三种基本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泛音代表天,象征“天地人和”。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泛音,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诗音古琴共有119个常用的泛音音位,音位之多、使用之频繁是乐器之最;按音,又称走手音、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绰、注、吟、猱等指法产生的吟音

12、和滑音是古琴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表情性音色。一般的古琴曲是依照其乐曲的长短和结构的繁简而分于大曲、中曲、小曲,而琴曲无论大小,其标题、题材、意境、结构等均类似一篇诗文、其曲体架构多采取诗文起、承、转、合的手法。起承转合可说是所有中国艺术形式和结构美的一条公式。在琴曲中,起承转合通常在“慢快慢”此一速度的架构下进行。缓起为起的部分,入紧稍快为承的部分,开展变化为转的部分,收结则为合的部分,这样的形式除了与诗文,篇章布局结构吻合之外,亦与观看中国山水画手卷时的过程不谋而合。蕴之深琴与其它中国乐器比较起来,它的音乐被认为是“曲高和寡”。原因之一是琴乐低沈缓慢,乍听觉得索然无味,不易入耳。再者,琴自古以来

13、是读书人、士大夫修心养性的器具,脱离民间,而传说琴人认为琴是自娱的乐器,为修养为知音而弹。并非为演奏而弹,所以一般人较难有机会听到古琴,自然也较无从认识、欣赏,但也由于文人的重视,所以古琴留存的数据最多也最古。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象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卓文君表达爱慕之心;汉魏时期的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都为

14、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通过学习古琴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了解了古琴的历史背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古琴学习心得体会12级电子商务二班吴秋华非常荣幸的选修这门课,让我深深的爱上了古琴。在没选这门课之前,对于古琴的了解仅限于从电视里看到的表演,每次都会被演奏家那专注、又充满意境的表演所折服。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有机会接触古琴

15、,那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后来,知道学院有开这门课,我就非常兴奋的选了这门课,在上第一次课之前,我还特意查了下古琴的相关信息,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代文人四技“琴、棋、书、画”中琴就是指古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或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对古琴有一些些了解,我日渐对古琴这门高深的艺术产生了敬意。开始学琴的时候真心觉得很难,因为自己本身并没有乐理知识的基础,又从未接触过古琴,才知道学习古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我手指的灵活性不是很好,简单的指法我都要学很久,手指经常隐隐作痛,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古琴,在这里要感谢老师悉心的教诲。在这里我认为学好古琴主要有以下的方面:一、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学习古琴需要每天坚持弹,哪怕就是5分钟也好。就怕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不练了。所谓“三日不弹手生棘”就是这个道理。古琴是积累的过程很久不弹了是技艺会往后退的,你以往的坚持都废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