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61016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新闻稿】发挥多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直接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

2、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北京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发挥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积极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为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作为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主要教育模式的辅修/双学位教育,已经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已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重要特点之一。北京大学从1989年开始系统进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探索,但由于学生主修课程负担较重,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在思想上学校也将辅修/双学位教育作为对个别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方式。1996年的教学改革将本科毕业总学分要求减少到150160学分之间,在主修压力减轻之后,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始攻读辅修和双学

3、位。据统计,XX年本科2172名毕业生中,有453人获得2个专业的证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为未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学年北京大学完成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1、压缩课堂教学时间,进一步减少毕业总学分要求,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XX年6月北京大学教学研讨会上教务部就提出,要采取措施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学分,这一建议得到了与会院系领导的广泛赞同。自XX年9月起,北京大学的学分对应学时数正式由原来的1学分对应一学期17学时课堂讲授,更改为1学分对应15学时课堂讲授。更改的

4、实际结果是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学期缩短、假期变长,比如学期将变成18周,一年的假期变为16周。XX年5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北京大学新的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完毕。这一次教学计划修订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首先,将新的教学思想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思想贯穿到各院系教学计划中,保证XX年本科生在按院系招生后,入校后在低年级按院系培养;其次,就是将毕业总学分从原来150160学分减少到130140学分。减少学时、学分之后,北京大学本科生4年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至19502200学时之间,已成为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最少之一。课堂教学时间减少后,更多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

5、特长,选修其他课程,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或者参加本科生科学研究。减少教学时间是为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2、出台新的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辅修、双学位教学管理XX年,北京大学教务部针对辅修、双学位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完成专题研究,提交了“提高我校辅修和双学位专业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为进一步规范、促进我校辅修/双学位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XX年4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正式颁布“北京大学本科生选修辅修/双学位专业管理办法”,规定在新的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将辅修专业学分要求确定在30学分左右,将双学位学分要求确定在40学分左右,同时改进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统一辅修和双学位的管理模式,在学校全面监控的基

6、础上,加强学校与院系、院系与院系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明确学校以及院系职责。3、增加辅修、双学位专业,为学生兴趣发展提供更多选择XX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大学有%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辅修、双学位专业种类不够丰富,数量也不是很多,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育思想逐渐转变的基础上,经过学校各院系主管领导的努力,XX年北京大学辅修、双学位专业有所增加。XX年末,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两个双学位专业开始招生培养工作;目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双学位专业正在招生。目前北京大学已经单独开办的辅修/双学位专业有:子学”、“电子学”双学位专业正在筹划中。在校本科生在学习主修专业

7、的同时,可以选读以上辅修和双学位专业。学生获得主修专业的毕业证书,并在规定时间内修满辅修专业学分,可获得“北京大学辅修专业毕业证书”;学生完成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双学位证书。学生可以根据主修专业,也可以根据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参加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我们相信,主修法学辅修经济学的学生,在攻读民商法的研究生时更有优势;主修法学辅修国际关系的学生在攻读国际法研究生时更有优势;主修生物学辅修统计学的学生在攻读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时更有优势;主修物理学辅修数学、主修经济学辅修统计学、主修阿拉伯语辅修国际关系、主修历史学辅修艺术学、主修工商管理学辅修电子商务、主修国际关系

8、辅修德语、主修化学辅修生物?的学生,同样具有比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更多的知识特点和发展优势。附件:北京大学辅修、双学位毕业生与在读学生不完全统计情况1、经济中心经济学双学位:9602共计毕业1490,其中双学位1268,辅修222目前在读1387,03年预计毕业4402、电子商务双学位02毕业92目前在读17003预计毕业8603已报名5803、计算机软件02年毕业52,目前在读150余,03预计毕业454、艺术学02毕业46,其中双学位22,辅修2目前在读90余,03预计毕业20余5、外语类:96年招生,至02年毕业132人,03年预计毕业58人现在读211人。6、数学、概率专业02年招生,目

9、前在读260余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XX9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专业建设整体目标通过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

10、、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6)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

11、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建立起了新的人

12、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21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21世纪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

13、括人文科学素质基础、社会科学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素质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首先确定课程负责人,教学大纲实行3稿定案制,教学大纲一旦定稿,所有授课教师都须遵照执行。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要求每位课程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要熟悉教改方案和本专业培养目标,清楚本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前面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坚决淘汰落后的内容,合并重复的内容,增加新的内容,重在内容的整体优化,重在创新。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晶体结构”教学内容分别在结晶学基础、材

14、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3门课程中重复出现。优化后,无机化学课程讲授晶体结构基础知识,结晶学基础课程讲授金属、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二元、三元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和硅酸盐晶体结构。材料科学基础中原第三、四章合并为一章,内容为晶体结构与缺陷教学内容,学时从10个压缩为2个学时。热工基础与设备课程划分为两大篇,一是基础篇,二是设备篇。在基础中增加“流体力学基础”内容,设备介绍中增加许多先进设备和工艺教学内容,如先进干燥设备、水泥新型干法窑炉设备的介绍等,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增加材料测试分析与表征方面的内容,将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作为材料研究方法的一个体系去介绍。对结晶学、

15、材料工程基础、粉体工程学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编写印刷校内教材。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将所有课程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进行建设,。结晶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3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3门核心课程和粉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结晶学基础、热工基础与设备、硅酸盐材料工艺学、矿物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工艺学等6门重点课程作为优秀课程建设。矿物原料基础和4个专业方向9门课程作为合格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材选用编著校内印刷教材结晶学、超细粉体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书,待成熟后,正式出版。建设了教材样本库,为教材征订和教材建设提供了保证。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教材选择上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尽量选择优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