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59193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土木1304班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活动圆满完成为更好地了解和感悟历史,XX年11月6日上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1304班在班委的组织和带领下前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肃彩陶”两个系列展厅。其中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中,同学们目睹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经过无数年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最终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

2、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甘肃彩陶”展厅中,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交相辉映,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让人连连称奇,不由地感慨古代人的智慧。此次博物馆之旅,不仅使同学们对甘肃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更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浓厚兴趣。土木工程学院1304班XX年11月10日甘肃省体育馆工程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报告XX年4月27日上午我们第四项目部的各位同事一起来到兰州新区兰州市体育

3、馆施工现场进行观摩学习。由于本人工作原因未能前来观摩学习,本人深感遗憾,在看到同事们拍的观摩照片时,本人颇有感触。甘肃省体育馆工程总建筑面积43300平米,包含比赛馆,锅炉房,配套服务设施及室外配套服务设施等,其中比赛馆场地建筑高度上图应该是施工现场的七牌二图,据照片所示,本人感觉非常独特,牌中的个别内容形式是本人经历的项目中未曾遇到过的,在看到管理人员名单牌时,上图可以看到在职务那一栏中有个别称谓是工程部、经营部、物供部等,耳熟能详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八大员消失了,本人认为这些字眼应该是部门的称谓,而不是职务,这种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出现在样板观摩的工程项目现场中,着实令人大跌眼镜,由于本

4、人未去现场,着实不解个中原委,有机会我一定向去现场观摩的同事们请教。上图中有一块牌令人眼前一亮,那就是建筑工人维权须知牌,在之前本人所经历的项目中从未见到过,本人认为这是以人为本的良好体现,建筑工人是工程建设的第一线的实施者,他们的权益对工程建设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平稳有序,保质保量的进行。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必须首先确保,上图是表示了施工现场设置的安全体验区,本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创新的施工安全教育措施,因为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大多有限,如果只是为他们宣讲施工安全知识或发放相关施共安全教育书籍,不仅教育内容会让他们了解缓慢,教育过程也会让他们感到枯燥

5、乏味,只有通过安全体验区这种感性的教育方式,不会让他们产生接收教育的枯燥乏味感,还能让施工安全感同身受,从而能牢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保质保量永远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上图表示了该工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明了施工中应达到的质量程度,这种表达形式使人一目了然,为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树立了各自工种的质量准绳,同时也为各方管理人员明确了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说这种形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认为如果将质量影像资料放置于相关的施工区域,施工人员可以此提高自检的准确性,有助于质量检查的源头控制,减少整改甚至返工的几率,在质量得到控制的同时,又可加快施工进

6、度,真可谓一举多得。成品保护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环节,在很多工程中由于对成品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本来质量验收合格的项目返回到了不合格的状态,造成后果轻则发现隐患后进行整改、返工,影响工程进度与投资,重则未发现的隐患在竣工使用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上图是该工程现场的成品保护措施,左图是成品保护样板,右图是成品保护的具体实施体现,反映了该工程对于成品保护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因施工产生的扬尘、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兰州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植被覆盖严重不足,土壤为湿陷性黄土等原因,新区是非常容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地区。上图是工程现场的洒水降尘设施,结语以上就是本人对于甘肃省体育馆工程

7、施工现场的心得体会,由于没有亲临现场,只看到照片,这种心得体会是非常片面的,我一定会向到现场的参观的同事多加请教,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参加演讲比赛的心得体会8月18日,我参加了全国新闻战线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甘肃赛区复赛,在整个参赛的过程中,我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回来后做了一些整理,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当然只是我的个人之见,有很多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一分析参赛作品,甄选参赛选题。整个比赛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亲身经历,同时也欣赏了来自全省各市的参赛选手的演讲,通过现场比赛学习,赛后分析演讲稿件,我觉得有两点对我们以后参加各类比赛以及平时的工作会有所帮助。1.大处着眼,

8、小处着手。定格于大背景中讲述小人物的故事。这次比赛的最高分获得者,来自武威市电视台,她的演讲题目是风沙线上,我们执着守望。众所周知,民勤是全国治沙重点县,是全国生态焦点,也正是这个县阻隔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多年来,民勤人民站在风沙线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着防沙治沙的生态攻坚战。而这篇演讲稿一开始就用中央台新闻联播头条位置播发的甘肃民勤:扶贫治沙,绿色永续发展的专题报道做引子,将民勤人民防沙治沙作为一个总体的背景。故事责锁定在了一个小村庄的一位小人物身上。故事重点讲述了村里的这位好书记放弃在外可以赚大钱的好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村民们防沙治沙,将一个难民村变成了

9、小康村的励志故事。在我看来,这篇演讲稿的主题并不是很新颖,因为治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话题。作者能成功,一是因为选取治沙这一话题做背景,二是因为将陈旧的话题格式化,选取了旧话题中的新人物,新故事。同样选用这种大背景中选取小人物的故事来呈现演讲的还有庆阳电视台的一位选手。她的题目是把根留住,其中的根是指民间文物。全篇以美国白宫前草坪上的一位绣娘做开题,讲述了这位绣娘刘兰芳和她的丈夫背负几百万元外债,收藏保护民间文物的故事。14年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就在这一年,庆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香包民俗文化节,这对夫妇的收藏品在这个节会上华丽呈现,令国家级的民俗专家都惊叹不已,从此这对夫妇走进

10、了摄像机的镜头。14年来,这位记者跟随刘兰芳夫妇的脚步,不停地去采访,去记录。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在媒体的不断宣传下,他们有了自己的香包产销公司,产品远销海外。14年时间这对夫妇用他们的坚守,打造了一个民俗王国。故事的结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发展到后来的这几年,刘兰芳出访了很多西方国家,美国白宫前的这一幕是受文化部邀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赴美国参加中国主题年文化交流活动。现场,一个十几岁的美国小姑娘坐在刘兰芳身边学做香包。并且这个美国小姑娘与刘兰芳有一个约定,等她长大了,一定要来中国。这是她与刘兰芳的约定,也是美国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约定。很明显,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庆阳的传统文化,香包。但

11、是放大了看,背景却可以看做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用小香包与世界对话,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刘兰芳的不断追求,也是这篇演讲稿的升华点。总之,将小人物的故事放在特定背景中来讲述,用背景来衬托事件本身,用事件来演绎背景环境,这种方法不管是用在演讲稿中,还是用于我们的新闻稿件中,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2.跟进报道,深入挖掘。不间断的采访,会将事件挖掘地更透彻。说到这一点我想提一下这位参赛选手,来自兰州电视台的主持人郑琬。她的演讲题目是跑过风景跑过你。自从兰州XX年开始举办马拉松,她就是每年站在台上主持并请出发令员鸣枪开赛的人。六年时间里,他认识了一位坐着轮椅来跑马拉松的老人,前几年老人都会出现在马拉松的赛场她每

12、年都会去采访他,于是她和老人成了朋友,知道了老人的许多故事。老人年轻时是一名运动员。通过报道老人,弘扬体育精神,同时也宣传了兰州。而今年老人却没有出现,失落遗憾的同时,她向组委会要了一块奖牌,希望有一天能亲自交到老人手中。故事的结尾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却让每一位听众在无限遐想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了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而对于郑琬来说,六年不间断的主持和采访,才成就了这样一个还不算完整的故事。我们再回到把根留住这篇演讲稿中。作者也是跟随刘兰芳夫妇的脚步采访了14个春夏秋冬。如果她只是在14年前的香包节上简短的报道了一条新闻的话,我想,今天她站在这个演讲台上,肯定也是无话可说的。来自静宁县电视台的一位

13、参赛选手也讲述了她不间断的采访故事。XX年她开始对一位不幸的妇女进行采访报道,这位妇女有着一个疯癫的儿子和一个瘫痪的丈夫,却独自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跟进多次后,她们的宣传有了结果,这位妇女被评为“感动平凉人物”,并且得到了救助。故事的最后有结果,就使得小故事升华成了大故事。这也是得益于对事件的连续报道,和深入挖掘。我的演讲稿的原件是小涛采访的新闻稿件11岁小男孩献血救父。我能取得一点小的成绩,也是因为(转载于:写论文网:参加甘肃兰州博物馆的心得体会)这篇稿件是对事件的连续报道。11岁小男孩献血救父分三部分在新闻中连续播出,这也是对事件的跟进和挖掘。小涛的这篇稿件也获得了市级一等奖。每一次采访其

14、实都只是了解了一个小故事,只有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起来,才会成为有深度,有高度,有意思,有看点的大故事。这样才会博人眼球,发人深思。二一位评委领导的点评引发的深思。有位评委在比赛结束后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听了30个人的演讲,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都是用别人的痛苦来让自己成长的。”他讽刺说:“你不痛苦,我的记者之路就不能成长,你的人生不苦难,我的故事就不能感动听众和评委,听众不流泪,我就得不了高分。”他说“我们为什么总要把很土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我们甘肃除了有这么多人要别人捐款捐物,就没有其他亮点可展示吗?我们已经给全国留下了出门上班要骑骆驼的印象,难道还要展示一个很土很土的甘肃去做一个证明?

15、我们能不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一个发展的甘肃?”今天来看,他说的也不是都对,但是他的话能给我们启发。我在想,我们秦安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小曲,蜡花舞等等,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故事吧。我们同样有很大的蜜桃,苹果,花椒产业,这也是很好的大背景。我们还有大地湾遗址,也是可以展示的。但是我们平时没有深入地去挖掘这些资源,所以出现了素材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在此,谨以这位评委的话作为借鉴和参考。三我与闫璐。闫璐是天水电视台出镜记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与闫璐相比,不管从业经历,工作经验,还是业务能力,差距都非常大。天水初赛时,闫璐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只高出我分的成绩。小不谦虚一下,当时我还觉得我是不是能力还可以。但是,在全省的比赛中,闫璐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她的演讲时,我也是惊呆了。单看她的视频就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经历和工作经验的记者。她的故事的视频资料也是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同时配合她的精致的演讲稿,以第四名的成绩拿下了二等奖。而我的视频,虽然制作得也比较精致,但是我的出镜画面比较少,内容很单调。所以我想,比赛结果的相去甚远和平时的努力是成正比的。我很惭愧。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在我与闫璐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本次演讲中出现的最多的词就是“不忘初心”,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