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28112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教学案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史料”应用方法作者:杨悦中学历史教学的“史料”,又称为“历史资料”“历史材料”,它是中学历史教学与教研的基本素材,可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口碑史料、实物史料、声像史料和数字化史料。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历史的无穷魅力也在于它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历史教学中,面对众多的史料,教师对史料的选择、使用等问题都要仔细研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平常

2、的上课时间,实现高效课堂的常态化。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史料运用的五项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一、史料的直观化处理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任何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人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即归个人所有。”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和直观的理解,我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购买力进行了换算,并以我校14000平方米操场为参照对象,得出结论是,用现在的4000元人民币大约购买46个操场。对此结果,学生纷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调动了北方人民的积极性有了深深的理解和记忆。二、多角度观察史料服装是一种

3、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人们的穿衣变化来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在讲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时,在服饰变化讲解中出示了西服、中山装、满族旗袍、高领服装、现代旗袍等史料,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一系列问题:清朝时,中国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当时人们对西装的态度是怎样的?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为何流行?中山装是怎么来的?通过对服装变化的学习、探究、讨论,使学生感受这一时期的新事物、新气象,从思想上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省吾身”的理念。最后从理论上归纳

4、出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这一结论。三、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史料在学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内容时,学生经常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通过的重要文献搞混,看似记忆问题,其实根源是学生对这些国家革命的根本原因不了解。面对这一问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案运用的思考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的是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教学,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及分层评价练习于一体的、师生

5、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案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学案编写首先做到学习目标明确,且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其次,注重学生探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设计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提出几点看法。一、重视教师引导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6、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重在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教学案,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教师还要求学生把探究结论填写在适当位置,并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带进课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7、。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讨论交流也得不出什么结果,这时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对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求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要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XX-10-0209:40:44|分类:历史|举报|字号订阅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连云港市海宁中学黄晓侠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史料教学凸显其作用。无论是课堂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与

8、解答、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现在的中考命题,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史料。因而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史料教学了。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史料就成了备受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史料?史料教学有何作用?怎样选取史料?我们怎样运用史料教学?下面笔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一、史料的含义史料即历史资料或历史材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史料多种多样,如各种典籍、图画、笔记、碑文、图表、文物、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开始的。依据史学专家对史料的分类,并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史料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文字史料是指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和保存下

9、来的人类活动记录。它分为两种:第一,文献资料。它包括古代的官方及私人的记述:如正史类、别史类、杂史类、档案类、方志类、文件类、传记类、日记类、报章类以及古文字类等。第二,文艺史料。如涉及历史题材的小说、诗词、戏剧、民谣、对联等。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如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二、史料的作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历史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美国独立战争导入设计:出示图片自由女神像

10、问:“锁链”象征什么?“火炬”象征什么?断开的锁链象征什么?例如,学习新文化运动,可用两则征婚材料导入。材料一1.女子须天足2.女子须识字3.男方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离婚征婚人蔡元培材料二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时下习气征婚人章太炎问: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状况,同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蔡元培、章太炎为什么有着不同的婚姻观?婚姻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利用史料创设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2活化教材,拓展视野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

11、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在讲禁烟运动时,引用林则徐的上书:“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句话充分说明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进一步说明了禁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搜集史料,敢于质疑对课本上已成定论的知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学者很少怀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的结论。但有质疑精神者又会搜集到以下史料:例如后民主共和观念是否已经深入人心?材料一: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

12、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遂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问题: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分析材料一、二,请你对教材的观点做出符合历史真实的修正。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本质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教师选取恰当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身

13、感受历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讨论史料,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提高能力。三、史料的选取1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史料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选史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这些精选的史料学习历史。2摘引与转述史料运用史料的基本方法是摘引、转述,或两者的结合。一是对那些易于知晓但散见于各处的文献资料,用摘引的方法,将有关的文字资料撷出放在一起去说明相应的问题;二是对那些文字难懂且篇幅较长的文献,宜采用转述的方法,即教师将其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给学生;三是在一般情况下运用文献资料大都是摘引与转述两者结合的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对文献常要进行加工和编辑

14、,常常是简化语言,而且很少原封不动地提供文献,经常要删去文献中难懂和没用的部分”。当然,过分地改写、编辑等也会造成问题。3选取大众化史料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那些大众化的史料,这些史料一般经过史家考证,大多被认为是可靠的,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史料,能说明主要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教师应该在如何运用这些史料上多下功夫。4依据学生实际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教学实际中使用的史料,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在最低的水平上,用简化的语言对史料进行大量编辑与改写,删除所有无关的内容;第二层,对不必要的材料做一些删减,并用一些现代语言对文献进行翻译和转述;第三层,为使文献脱离原始状况而进行抄录或摘录;第四层,处理原始

15、状况下的文献。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提供结构合适的材料,这就要提供材料的具体范围,联系其他的文献,提供出处及指出重要性。四、史料教学的现状目前史料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能精选史料,教师没有通透史料,史实不透;二是为史料而史料,教师不是用史料教学,而是研究史料,是教师本身对史料的精读、泛读不理解;三是用史料但设问无效,教师能够读史料,问题设计较好,但与主题不太符合,缺少目标意识;四是史料脱离学生,学情把握不准,忽视学生水平,史料的量太大、字太多,学生没兴趣读史料。五、史料教学的策略历史学习和研究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之上的。史料教学成为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如果教师能巧妙加以运用史料教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