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80809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瓶颈刍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我市建筑企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江苏淮阴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许金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为富民兴淮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2008 年,淮安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市场开拓富有成效,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科技建设成果丰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375 亿元、增加值 99 亿元、利税 18.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6%、28%、32.8%,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达 10.9%,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三年翻一番。目前我市拥有一级资质建筑企业 28 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106 家、超 10 亿元企业 9 家,基本

2、上形成了总包能力强、专业技术精、主业突出的企业结构体系,众多骨干建筑企业为淮安建筑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蔓延,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和自身条件的制约,淮安建筑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仍然面临着许多“瓶颈”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克服和解决。一、建筑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近年来,我市建筑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建设局、建工局的领导下,经过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从企业自身发展看,纵向比,淮建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但横向比,企业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和外向开拓的需要,仍然面临着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实力不强,制约了市场竞争能力。资质品牌不硬,科技研发滞后,离特级资质要求差距尚远;工程品牌不硬,省优工程不多,创“鲁班奖”工程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建造师资源匮乏,一、二级建造师数量不多,项目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在招投标活动中,由于建设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人为地设置门槛,对企业资质条件和获奖工程要求过高,使得企业失去竞争机会。二是经营工作开展困难,施工任务不足。投标入围难,资格预审采取抽签入围的办法使得偶然性较大;建设单位人为抬高入围门槛,排斥本地企业现象严重;垫资比例高,付款条件差,工

4、程项目不敢轻易接洽;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数额较大,工程质保金难以及时回收,企业资金压力巨大,经营能力受到牵制。目前企业施工任务严重不足,部分下属单位和项目处于半停工状态,一部分员工等工待岗 。三是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企业目前承接的工程多为房地产商开发项目,政府投资的工程基本无缘,有的业主因资金紧张而无力支付工程款,有的业主以各种理由拖延竣工结算,使工程款不能及时结清,还有的业主通过多次审核的方式拖欠工程款,时间甚至长达数年,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扩大再生产。四是上交费金负担沉重,企业无法轻装上阵。建筑企业在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和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交纳的各项费

5、金负担沉重,如投标保证金(工程总造价的 510%) 、履约保证金(工程总造价的 10%) 、意外伤害保险费(1.2) 、排污费(1.4) 、检测试验费(1 元/平米) ,以及招标市场服务费、合同公证费等,这些费用一年累计起来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费金的筹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银行贷款。以微利为特征的建筑企业,流动资金本来就少得可怜,这些费金的交纳,几乎耗干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无法轻装上阵。五是企业融资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任,银行不愿给建筑企业贷款,即使贷了,也只是在一定的授信额度内,对企业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能

6、力。六是改制遗留问题,有待消化处理。企业内退职工不断上访要求增加生活费,家属工、遗属工要求发放生活费,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范围;改制过程中发生的北京工程被骗问题的处理,牵扯了企业领导的巨大精力,所造成的巨大亏损,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为“老淮建”债务担保的处理问题,牵连到改制后企业的高效运作;企业股权的分散,影响到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落实;企业改制成本的缺口,有待政府部门通过行业劳保统筹一次性给予解决。七是外向开拓成效不明显,难以实现跨越发展。企业经营工作目前主要在淮安本地,驻外分公司业绩平平,规模不大,外部市场开拓成绩不理想,海外市场处于萎缩状态。八是思想解放不够,企业后备人才

7、不足。企业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管理方法还显得陈旧,内部承包办法尚需改革改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老化,还存在“大锅饭”思想,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企业后备人才缺乏,结构问题和梯队问题突出,经营管理人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品牌项目经理不足,一线操作技工不足。二、建筑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制约建筑企业的各种“瓶颈”问题,如何推进建筑企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认为,建筑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环境而独善其身。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措施,使建筑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契机和前景。为了保证我市建筑企

8、业的持续发展,使骨干企业发挥真正的龙头带动作用,我们建议采取对策如下:(一)切实落实市政府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按照市政府淮政发(2009)3号文和市政府刘友超副市长在全市建工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从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外向开拓能力、增强企业资本运作实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适度进行重点工程招投标倾斜以及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切实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建筑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二)加快调整行业结构布局。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外向开拓能力。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行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资源整合步伐

9、,重组优势企业,鼓励并帮助一级资质企业晋升总承包特级资质。(三)加大招投标市场的监管行为。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招投标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工程立项手续是否齐全,建设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严格审查标底的准确性,最高限价及各投标人的报价不得低于规定的让利幅度;限制采用固定价包干合同,对钢材、水泥、商品砼等主要建筑材料不得实行包干,以减少因材料价格上涨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严厉查处招投标市场的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四)清理整顿各种收费项目。一是建议用信用担保取代投标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工程质量维修保证金,可以规定凡是连续两年被评为信用企业的,可免交上述三项保证金,或者对市区几个骨干建筑企业实行“

10、三金”全年定额一次性交纳;二是建议适当延长企业各种资质、证件的年检周期,并降低收费标准,以减轻企业负担。(五)实行税收优惠。对信誉好、坚持依法纳税的企业,建议准予缓交部分地税,可以当年交三分之二,第二年再补齐上年的三分之一;对于企业开具外经证需预交的 1%的税收,建议只针对淮安地域外的项目工程,以切实增强企业外向开拓能力;建议对建筑企业实行统一的查账征收,并加大税收扶持力度。现在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按 25%征收,按照国家关于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精神,建议对建筑企业按 20%的税率征所得税。对产值高的建筑企业,建议适当降低税率,以“放水养鱼” ,使企业休养生息,让建筑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

11、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协会)牵手,银企合作,对信誉好(AAA信用企业) 、工程质量优(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 、具有发展潜力的建筑企业,允许多家企业合债融资,采取联保的方式用工程项目合同作抵押进行融资。银行和融资贷款公司放宽条件,向建筑企业加大倾斜力度,根据所接工程的规模授予企业一定的对口信用额度,缓解企业资金瓶颈。(七)适度扶持地方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设置地方壁垒。但是适度的扶持措施对促进地方建筑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还是必要的。例如,北京市建委规定,外埠企业进京施工,必须要有在京施工的业绩。建议我市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制定一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对外埠进淮施工企业的管理,如要有

12、自己的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 300 平米;资格预审时要求提供项目经理证书原件,开标时法人代表要到现场;项目部要有本企业的在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分的优质工程项目仅限于在淮本地施工项目;在淮有开户银行,保证金不少于 200 万元,并在税务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对曾在淮施工过的企业,要有进淮施工业绩,未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对无场地、无队伍、无资金,专靠出卖资质或给他人挂靠收费的企业,坚决清理出我市建筑市场。对于体量大、影响大的工程项目,在我市骨干建筑企业具备入围资格的条件下,可以在原有规定不低于 9 家投标单位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两个入围名额,给予本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我

13、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和指导下,通过上述措施,帮助我市建筑企业破解发展“瓶颈” ,为企业争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共渡金融危机难关,就一定会促进淮安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努力适应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转变建筑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着力点在产业结构调整。无论是从江苏建筑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还是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来看,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都是必然的选择。当前,国家拉动投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我们必须努力适应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积极引导全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1、调整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按照扶高扶专扶优扶强的原则,发挥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调

14、整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鼓励大型、优势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施工领域,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今年,省局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在充分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扶持能进入基础设施领域、高端市场和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专业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大型优势企业向公路、铁路、水利、隧道等专业领域发展。各地要根据省局这一指导思想,加强对策措施研究,加快培育一批潜力较大、技术装备先进、市场急需的专业企业。2、努力提升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施工能力。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加强与相

15、关专业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联合,特别是加强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工程项目中的合作,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联合投标,使我省房建企业真正参与到国家急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实现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联合发展、融合发展。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主动与中央和部属企业接触,鼓励它们到我省注册落户,以带动我省建筑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有实力的企业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围绕自己的专业优势,收购、兼并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重组、整合优质资产和优势资源,提升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施工能力,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今年,省局将适时召开中央和部属建筑企业负责人

16、恳谈会,谋求扩大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各地要充分利用江苏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大的实际,主动邀请国内知名建筑企业来苏调研考察,寻找合作机会。3、为优势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动态指标考核,建立健全清出机制,改变建筑市场鱼龙混杂、只进不出的局面。对落后的粗放型、数量型的发展方式和层次较低、类别重复的企业,采取不保护政策,让市场来择优选强,实现优胜劣汰,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要把特级企业对照新标准重新就位放到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标准颁布以来,行业上下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在技术中心建立、专利工法申报、完善设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绝大部份特级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新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差距还比较大。目前,距建设部设定的过渡期截止日仅剩一年左右的时间,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帮助企业对照标准完善功能,在做好保级、升级工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发展壮大我省高等级资质企业队伍规模。省局今年将把在保级、升级过程遇到的问题加以梳理,及时汇报情况,反映企业诉求,同时,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