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9794884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与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两篇“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在时光里前行有一种故事能广为流传,动人而难忘;有一种情感能跨越时空,隽永而悠长;有一种精神能洞穿灵魂,深刻而激荡。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那么,一所学校的发展可以呈现改革开放的成就。在时光里穿梭,那些年那些人,好像就在眼前,那些事那些情,宛如就在身边。在时光里穿梭,仿佛来到了1979年的那个春天,目睹了徐盼秋等老一辈华政人在为复校竭尽全力、竞相奔走;看见了复校之初杂草丛生、坑坑洼洼,与外单位合用的华政校园;亲历了校舍、师资匮乏,教材、资料流失的办学困境;走进

2、了大草坪上那一用就是三年的五个军用帐篷。华政师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踏上了复校发展的新征程。在时光里穿梭,仿佛听到了用礼堂和体育馆改造的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仿佛邂逅了夜间在大食堂、路灯下勤学苦读的思想碰撞;仿佛读懂了炎炎夏日、寒冬腊月草坪帐篷内的坚守衷肠。拓荒者和创业者的那份执着与坚韧,铸就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帐篷精神”,为后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时光里穿梭,仿佛来到了2003年的那个春天,找到了在沈泾塘畔打下的第一根桩,并伴随建设者们日夜奔忙,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铸就了今日风格依然的松江华政园;遇到了初秋时分来到松江园的03级拓荒师生,看见了满校园打着吊瓶的香樟树,走进了那仅

3、有的半幢教学楼、一间图书室、一层师生共用食堂,还热情拥抱了那个时光里的自己。在时光里穿梭,一食堂二楼聆听曹建明老师讲座的激动之心仍未平复;明法楼北广场华政金秋和红五月的掌声还回响在耳边;老师们简易的集体办公室、吃了一半的泡面、同学间有爱的互助成为了那年冬日留在心间的温暖。何其有幸,我们成为了新世纪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亲历了“大学”的更名,传承着老一辈的“帐篷精神”,在华政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时光里穿梭,60周年、65周年的校庆仿佛就在眼前。在时光里前行,华政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华政复校后近40年的发展不仅与共和国法治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更是中

4、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历史见证。徜徉在华政美丽的校园,落日的余晖将长宁校区染成了一片金色,一座名为“基石”的雕塑静静地矗立在我们眼前。雕塑底座上密密麻麻的手写签名记录着复校后第一批学生的名字,历史将会铭记“帐篷精神” “手写教材” “草坪课堂”和“路灯苦读”。他们在“忧患中奋进,逆境中崛起”的故事和精神会激励着每一位华政人去创造新的辉煌。徜徉在华政美丽的校园,清晨的朝阳将松江校区染成了一片金色,韬奋楼的钟声幻化成明珠楼的钟声,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穿越悠远的时间隧道,晨风习习,送来道路边拓荒者的欢快歌声;朝霞艳艳,衬出楼宇间拓荒者的坚毅笑脸。韬奋钟声、建筑元素、帐篷精神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让

5、新时代的华政和华政人在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上走得愈加坚定。在时光里前行,近四十年的光阴仿佛就是一瞬,这期间演绎了多少改革开放背景下法治发展的奋进与荣光。不经意间,回首望去,那些留下了华政发展、法治进步印痕的日子,如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均匀地铺洒在近40年的前进道路上。每一片叶子都清晰地记载着,法治中国和华政园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飞跃。心怀梦想的学子和品德高洁的师长,用青春、知识和情怀谱写了华政园诗一般的乐章,教与学的互动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为法治精神的传承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四十载春花烂漫,四十载弹指一瞬,华政人在每一天的晨曦中,都用热情去歌唱心中的理想;华政人在每一日的忙碌中,都用心灵去勾勒法治中

6、国的模样。这一路走来,艰辛而自豪,这一路向前,无畏而坚定,因为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和“帐篷精神”的一往无前已经融进了每一个华政人的血液,更融入了每一个华政人的生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华政的故事、情感和精神就是华政人深埋心底的最纯粹的衷肠。在时光里前行,华政人总念:一路行来,两落三起,四季光阴似朝露,春日校园舞翩跹,六月初夏毕业季,不说离别怨,七八夏日潜心钻研意志坚,学海无涯需经九九八十一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书山有路百家争鸣创新论点,每每拾级而上母校恩情念不完,复校时光不久远,常把“帐篷精神”记心间。笃行致知玉成器,辨材何惧长七年?展望改革开放新时代,六合之内、五湖四海

7、尽欢颜。三言两语说不尽母校新发展,不忘初心,携手奋进,一往无前!“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人民是宪法最可靠的守护者文明诞生伊始,人类就开始了对于法的探索。从中国的法家思想到西方的自然法学派,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原始的神明裁判到今天的依法治国从东到西,由古至今,我们对法律的求索从未止步。什么是法律?简而言之,法律就是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调整公民社会行为的行为规范。它是公平,是正义,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而宪法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我国作为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建国之时宪法的诞生,到改

8、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的不断发展,我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消极地依赖宪法对我们的保护,更应当积极参与制宪过程及其实施,以守护人民的宪法。1953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大普选,中国人民第一次自主地行使当家作主的神圣民主权利。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回忆,1953年夏,他作为中央内务部普选试点工作组成员,前往基层进行普选试点。那个时候,什么叫选举?什么叫选民资格?农民们一头雾水。为了动员大家,许崇德和同事找来青年团员组成了宣传队,挨家挨户地宣传:“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选举出自己的代表来管理国家,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神圣的权利。”宣传很快就见了成效。选民登记那天,选民一早就排

9、起了长队。可是登记时,很多妇女不识字,也都没有名字。“我们现场就给她们起开了名字你就叫李桂兰吧,你就叫朱秀珍吧”参选的妇女们都很高兴。开选民大会那天,大会主持人念完候选人的名字,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不举手,这样就把乡人大代表选出来了。对于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次选举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天津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上海一位刚生了孩子的妇女不能参加选举大会,就给孩子起名“选玉”,作为纪念。海外归侨陈聪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按照当时人口普查统

10、计,新中国有6亿人,而当时的人大普选涵盖了5.7亿人,共选出近570万基层人大代表。这次规模巨大的民主选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我国人民的基本权利,明确了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的总路线,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文革动乱给新中国的法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法治进入了一个混乱的黑暗时期。动乱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

1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 “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凸显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反映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当然,宪法对人民利益的保障,不仅仅来自宪法本身,也来自于我们人民对宪法的捍卫。2003年,任职于广州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并于次日被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那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最终不治身亡。孙志刚案件在当时震惊全国,引发了中国国内对收

12、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随后三名法学博士俞江、腾彪、许志永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认为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改变或撤销。之后,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著名法学家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同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旧办法随即废止。这是中国公民首次行使违宪审查建议权,表现了我国公民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关注以及捍卫宪法的精神,对中国法治建设取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人民不仅受宪法的保护,同时也是宪法的捍卫者。九鼎重器,百炼乃成。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社会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更好地保护人民权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它高高在上,但对于人民来说,它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保护我们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需要我们人民去积极建设与捍卫。正如麦迪逊所说,人民自己,才是宪法和自由最可靠的守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