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792671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毒性(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日常易发生急性中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中枢神经性毒物 农药,一、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单纯性:本身毒性很低或是隋性气体 化学性:引起“细胞内窒息”,概念: 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1)理化特性: 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 密度为0.967 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空气中含量达12.5%时可发生爆炸 (2)接触机会: 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 机械工业的锻造、铸造 各种锅炉,加热窑炉、焙烧等 家庭用煤炉、燃气热水器 汽车发动机尾气,(一)一氧

2、化碳(CO) 1.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吸收:呼吸道 分布:80%90%与Hb结合HbCO 10%15%与含铁的肌红蛋白结合 排泄:以原形态从呼气排出 发病机制:CO与Hb结合HbCOHb运氧能力组织缺氧 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脑水肿急性中毒性脑病,2.毒理,(1)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 *迟发性的神经症状 *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诊断原则:*吸入较高浓度CO接触史 *发生急性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 *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3.临床表现和诊断,(2)慢性中毒: 类神经征和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利的影响,4.急救与治疗 首要措施:通风、保暖 轻度中毒:

3、不必给予特殊治疗 中度中毒:对症治疗或吸氧 重度中毒:*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有自主呼吸:常压口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 *对症与支持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预防迟发脑病 迟发脑病:对症与支持治疗,(二)硫化氢(H2S),无色具有臭蛋样气味的可燃性气体 密度1.19 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亦溶于乙醇,汽油,含硫矿石冶炼和石油开采、提炼及使用 生产和使用硫化染料 生产人造纤维,合成橡胶 造纸、制糖、皮革加工等,原料腐败产生 下水道疏通、粪坑清除、酱菜生产等,1.理化特性:,2.接触机会:,吸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皮肤可吸收很少一部分 代谢、转化排泄: 迅速氧化为硫化物、硫代硫酸盐或硫酸盐由尿排出 小

4、部分以原形态由呼气排出,3.毒理,毒作用机制: 与黏膜表面的钠生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 引起眼结膜炎和角膜溃疡 引起支气管炎、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Fe3+结合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障碍组织缺氧 与谷胱甘肽巯基结合谷胱甘肽失去活性 使脑、肝中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降低 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成硫高铁血红蛋白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兴奋抑制呼吸麻痹或猝死,4.临床表现及诊断分级,(二)氰化氢(氢氰酸,HCN) 1.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1)理化特性: 无色、具有苦杏仁味气体 密度0.93 易扩散 易溶于水,也可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 (2)接触机会:,电镀 钢铁热处理 贵重金属的提

5、炼 制药 合成纤维 灭鼠剂、杀虫剂的生产,吸收:主要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 代谢、转化与排泄: 以原形由肺随呼气排出 转化为无毒的硫氰酸盐经肾脏随尿排出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无毒腈类从尿中排出 氰化氢尚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从呼气中排出氰化物 与羟钴胺反应,转化为VitB12,从尿中排出 转化为甲酸由尿排出或参与一碳化合物的代谢,2.毒理,发病机制: 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组织细胞不能摄取和利用氧细胞内窒息 静脉血呈鲜红色皮肤、黏膜呈鲜红色 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累昏迷、抽搐及呼吸困难,(1)急性中毒: 1)前驱期 2)呼吸困难期 3)痉挛期 4)麻痹期,3.临床表现,(2)

6、慢性中毒:,二、刺激性气体中毒,(一)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1、酸:H2SO4、HNO3、HCl、HCrO3 2、成酸的氧化物:SO2、SO3、NO2、NO 3、成酸的氢化物:HCl、HF、HBr 4、成碱的氢化物:NH4 5、卤族元素:Cl、F、I、Br 6、无机氯化物:光气(COCl2)、PCl3 7、醛类:甲醛、丙稀醛 8、其他:卤烃、酯类、强氧化剂、有机氧化物、金属化合物,(二)毒作用:与水溶性、空气中的浓度 及接触时间有关,1、水溶性,大局部损害明显:Cl2、 SO2、NH3、HCl,小呼吸道深部肺水肿: NxOx、COCl2,2、接触的浓度和时间 1)浓度低、时间短局部刺激为主 2)浓

7、度高、局部损害和全身反应:如喉痉 挛、支气管痉挛。反射性中枢抑制昏 迷、休克,(三)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炎症(NH3 、SO2、Cl2、HCl) (2)喉头水肿或痉挛 (3)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4)皮肤损伤 (5)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刺激反应 潜伏期 肺水肿期 恢复期,2.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慢性结膜炎,慢性鼻炎、鼻中隔穿孔,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五)治疗 1.立即脱离现场 2.去除污染的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3.及时处理眼部的灼伤 4.限制静脉补液量 5.预防肺水肿 6.对症治疗 7.中毒性肺水肿和ARDS的治疗,三、中枢神经

8、性毒物,一、铅(lead, Pb),(一)理化特性 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密度11.3 熔点327 沸点1525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1、工业生产: 铅锌矿的开采及冶炼 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的熔铅及制粉 含铅油漆的生产与使用 制造电缆和铅管 铅化合物的使用和生产 电力与电子行业 2、日常生活: 铅壶烫酒 滥用含铅药物 误食铅化合物污染的食物,(二)接触机会,吸收,(三)毒理,铅,呼吸道,PbO入血,肺泡弥散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0%),消化道,肝,胆汁,肠,粪便,(510%),皮肤,分布,铅,血循环,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 小部分在血浆,初期,后期,血浆蛋白结合铅 可溶性PbHPO4,肝、

9、肾、脾、肺、皮肤,骨 毛发 牙齿,排泄,主要途径:肾脏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母体,胎盘,胎儿,乳汁,婴儿,毒作用机理,血液系统 卟啉代谢障碍 其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内 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 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消化系统 动脉 神经系统 肾脏,(四)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Pica Child Eating Old Pb Paint,1)神经系统 中毒性类神经征,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2)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铅垂腕,铅脑

10、病,2)消化系统 常见症状: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 铅线:硫化铅颗粒沉积 铅绞痛(lead colic):常伴有铅麻痹等神经系 统征象,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发生,消化系统: 铅线(PbS, 蓝黑色)、口内金属味、便秘、铅绞 痛,3)血液和造血系统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周围血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 4)其它症状 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 红细胞、管型 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 婴儿:母源性铅中毒,造血系统: 低Hb性贫血:血浆铁不降低 外周血象改变: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五)诊断及处

11、理原则,诊断依据: 职业史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诊断分级: 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六)治疗,1、驱铅治疗: 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二巯基丁二酸钠 二巯基丁二酸胶囊 2、一般治疗 3、对症治疗,二、汞(mercury, Hg),(一)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 熔点-38.7 沸点357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硝酸、类脂质 常温下可蒸发 易沉积在空气的下方 表面张力大,汞矿开采及冶炼 含汞仪器、仪表、电气器材的制造或维修 化学工业 冶金工业 口腔医学 军工生产 照相、药物制造 滥用含汞偏方,(二)接触机会,吸收,(三)毒理,汞,呼吸道,入

12、血,消化道:金属汞极少,汞盐及有机汞易吸收,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75%),分布,汞,血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初期,数小时后,全身各器官,向肾脏集中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排泄,主要途径:尿(70%)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粪便、 月经 半衰期:60天,(四)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 脑衰弱综合征(易兴奋症) 脑皮层抑制减弱 震颤 细微震颤粗大的意向性震颤 口腔-牙龈炎,(2)急性中毒 短时内吸入汞蒸汽(1mg/m3 ) 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 口腔-牙龈炎 急性胃肠炎 汞毒性皮炎 间质性肺炎 尿蛋白、红细胞、管型 口服汞盐 急性腐蚀性胃肠炎 汞毒性肾炎 急性口腔-牙龈炎

13、 肾衰,(五)诊断及处理原则,诊断依据: 职业史 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诊断分级: 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六)治疗,药物治疗: 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丁二酸钠 2,3-二巯基1-丙磺酸 四巯基丁二酸 使汞与蛋白质结合,1、理化特性 芳香气味、脂溶性、极易挥发,蒸气比重重于空气,易沉积于空气的下方,易燃易爆(爆炸极限1.4%8%),四、苯,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原料(现代工业之母,如制药、染料) ,如苯系物、药物、农药、塑料等的制造过程;,作为溶剂、稀释剂,如制鞋业、油漆(喷漆)业、粘胶剂、人造革等。,苯的生产,煤气 石油 煤焦油,苯,2、接触机会,提炼,3

14、、毒理,呼吸道 皮肤(少量) 骨髓、脑及N组织 血液 原形(50%) 呼出,苯蒸气,酚类、粘糠酸、环氧化苯,酚类及其代谢产物随尿排出,硫酸根 葡萄糖醛酸 谷胱甘肽,氧化(40%),肝脏,肾脏,骨髓基质造血正控因子(IL-1、IL-2),苯的代谢产物,造血干细胞功能抑制,骨髓成熟WBC造血负控因子(TNF-a),4、中毒机制,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与分化调节,造血功能障碍,DNA损害,苯的代谢产物氢醌与纺垂体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ras、c-fos、c-myc等癌基因被激活,5.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 轻度:粘膜刺激症状,皮肤潮红、兴奋、酒醉状态,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15、 重度:上述症状加重昏迷、谵妄、抽搐、脉细、呼吸浅表、BP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白细胞异常(总数及中性细胞有 中毒性颗粒、空泡和破碎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再障),(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中毒性类神经综合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造血系统:,血小板 ,伴有出血倾向,皮肤、粘膜 出血及紫癜,月经过多,白血病多为急粒,3)其它 皮炎 自然流产及畸形儿 乳汁分泌 过敏性湿疹,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史; 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表现。,急性:,较长时间接苯作业史 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造血功能障碍,慢性:,6、诊断,对血象的动态观察,排除其他原因 所致的类似疾病。,根据我国诊断标准(GBZ

16、68-2002)进行诊断,诊断标准,注意,7、治疗 (1)急性中毒: 1)迅速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的场所,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 2)葡萄糖醛酸或VitC的使用,忌用 肾上腺素 (2)慢性中毒:同内科、重点是升 白细胞,如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等恢复 造血功能的药物,8、预防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作业,各种血液疾病、月经过多、血象低者禁忌从事苯作业;定期体检,重点监测血象,9、健康监护,4.急救与治疗 (1)患者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 (2)清洁保暖。如经消化道摄入,迅速彻底洗胃。 (3)纠正缺氧。 (4)解毒治疗,常用的解毒剂: 1)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2)4-二甲氨基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