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84634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天津市XX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C西周末王室衰微“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3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

2、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4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

3、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7.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4、B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C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8.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9.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B.C

5、.D.10.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ABCD11“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B国王“统而不治”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D三权分立制确立12.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

6、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A火车时代,“乘风而行”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13.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ABCD14.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

7、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居住和租地A的变化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最惠国待遇BCD16.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图一到图二图1图2封建制度的结束共和观念的深入民主平等的趋势民族团结的加强ABCD17.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18.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8、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D.解放战争时期19.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纸曾载一灯谜,谜面是:抗战胜利原因,下列几组谜底与谜面比较吻合的一组应该是A.岳飞屈原蒋干共工B.卫青苏武屈原蒋干C.共工蒋干苏武屈原D.蒋干苏武共工郑成功20.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ABCD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

9、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和平建国问题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C促进国共联合抗战D与活动,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是A.莫斯科B.彼得格勒C.基辅D.察里津23.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相似原因是巴黎公社成立大会攻打冬宫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10、,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革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C.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D.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民主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B.取得民主党派对新生政权的支持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

11、重大发展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的法律依据28.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XX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民党当局A涛先后参加了XX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国积极参与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C.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D.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关系3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

12、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

13、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材料二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是宋朝哪位皇帝创设的?指出其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