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84550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依据材料,指出大,白瓷碗的特点有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司马迁史记载:“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材料显示白圭的经商理念是A.利用市场混乱,投机经营B.假借政客威势,强买强卖C.开辟销售门路,薄利多销D.掌握买卖时机,讲究策略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中的“乐观时变”“趋时”“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可知白圭的经商理念是抓住经商机会,讲究策略,故选D项。2.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

2、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商业发展的推动A.B.C.D.答案B解析南宋时期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占据北方,政权处于并立,故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传统经济政策,故不正确。故选B项。3.唐中期以后,营金融业者之柜坊,益为社会所需要,同时商人皆感现钱交易之不便,竟以现钱存入柜坊而换用票据,于是票据乃与现钱同时流通于市面。上述材料反映了A.柜坊初起于长安,五代及宋时波及各地B.柜坊是封建政府设置的金融交易场所C.柜坊兼具银行、客舍、邸店等多种功能D.柜坊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

3、营金融业者之柜坊,益为社会所需要?以现钱存入柜坊而换用票据”等信息判断,D项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史实,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4.“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这种固定市场的设置,还限于三千户以上的州县治所。”材料体现了当时A.政府重视城市建设与规划B.“市”是一级行政区域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受到限制D.“市”是城市活动的中心答案C解析从“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按时启闭”可知,当时市场交易受到严格的时间、空间的限制,AB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5.“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种言论反映了A.

4、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B.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C.小农经济地位的动摇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工商业。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这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影响日益重要。故选D项。6.唐文基在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中指出,“我们以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张”。这里“未完成的革命”的含义是指A.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未引发工业革命C

5、.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D.未形成国内外市场答案B解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叶以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张”说明已经有国内外市场,故D项错误;结合西方商业革命的含义即推动工业革命的产生,可判断符合“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的是B项。7.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之邗沟覆船案中有这样的情节,盱眙百姓吃不到平价官盐,庞四等就铤而走险,做了盐枭,贩卖私盐,并多次说到这份职业“非常危险”。这是因为A.封建政府对煮盐等行业的垄断政策B.煮盐行业工艺难度很高容易中毒C.放弃农业经营商业为政府所禁止D.盐枭本钱较小无法与大盐商竞争答案A解析封建政府对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

6、可图的行业都实行官办,私人经营为违法行为,所以贩卖私盐在古代是严重的犯罪,故此说非常危险,故选A项。8.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诗句体现了宋朝商业买卖兴盛、商品丰富的风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反映出北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故选D项。9.明朝叶永盛论税使疏记载:“近不论内外,尽归统属,则举留都各府县之河埠,细及米盐鸡豕,粗及柴炭蔬果之类,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将县无宁村,村无宁家,内外骚动,贫富并扰,流毒播虐,宁有纪极,此开辟以来所未有之暴也。”对材料解

7、读不正确的是A.明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税对象广泛,名目繁多C.税收引发了社会问题D.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答案D解析根据“尽归统属”“无物不税,无人不税”可知AB项正确;据“县无宁村,村无宁家,内外骚动,贫富并扰”可知C项解读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D项符合题意。10.汉书食货志记载:“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段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不准确的是A.商人操纵市场B.商人生活奢侈C.商

8、人干预政治D.人们弃农经商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而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据此可知项表述正确,项不正确。故选项。11.康熙二十三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9、“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海外贸易的限制。因此A项正确;B项表述不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D项不符合材料,根据“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2.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A.清代闭

10、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中清政府运用政策命令使对外贸易发生改变,体现了B项。其余选项没有在材料上体现。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

11、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12、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答案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因果关系。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

13、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亍断港荒岸之

14、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请回答: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答案封锁台湾。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清除海贼。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维护封建统治。海港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共分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60分,卷II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I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牛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2.西周时“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分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3.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