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9609737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研究 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中西文化比较,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了解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不同以及由此造成的哲学观念、思维特点的差异,一、中西社会经济形态的差异,西方重商抑农,是商业型的社会经济形态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是农业型的社会经济形态 形成原因 地理环境的影响 政府政策导向,二、经济形态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商业是个人行为,反对专制与割据,由此形成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促进商业经济发展 农业型的经济制度造成人们聚族而居,很少迁徒,逐渐形成宗法制度,造成封建专制主义,三、中西方民族性格和价值观,中西方民族性格和价值观也迥然有别,自然观上 西方天人对立;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伦理观上 西方重

2、视人的外在实际活动;而中国古代更重视人的内在情感 世界观与思想方法上 西方人倾向于看到宇宙事物的差异性、矛盾性;中国古人较多地看到它们的整体性,统一性 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辨性;而中国古人看事物往往带有直观性、经验性 历史观上 西方人尚“变”;即对事物较多地注意变革的一面;中国古人则尚“通”,注意事物发展的前后承袭、看到它稳定的一面,本章重点,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了解古代中西方哲学观念、思维特点的不同,思考题,中西方古代的社会经济形态有怎样的不同?如何形成的? 中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这对经济发展有怎样影响? 中西方的民族性格与价值观有怎样的差异? 具体论述中西方在世界观与思维特点上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