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9564772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张海燕,一、概述,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疾病: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窒息 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中毒 麻醉手术意外 其他:药物,心脏骤停的诊断,1.神志消失 2.呼吸停止 3.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室纤颤,共同结果: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 血循环停止,各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间,大脑组织约46分 小脑组织约1015分 延髓组织约2025分 交感神经节组织约60分 心肌组织约30分;而肺组织耐受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如复苏超过了上述时间,则可能造成脏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损害,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

2、esuscitation-CPR) 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强调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为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团队合作,基础生命支持通常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对于单人施救者,情况仍然如此。不过,医务人员都以团队形式工作,且团队成员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

3、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flv,2005成人生命链,2010新生存链,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2015延续2010生存链,2010心脏骤停评估与呼救,启动急救系统 心脏骤停病人最初可能是叹息样呼吸,甚至疑似癫痫。急救人员可能会混淆这些非典型表现,而造成求救或开始CPR的延误。培训时应注意提醒参与急救人员可能出现的不典型心脏骤停表现 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再(快速)检查脉搏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2010 CPR指南的新

4、亮点,将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包括新生儿)基本生命支持(BLS)中“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其重要意义是缩短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2005,2010,新指南程序变化解读,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5、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 30次按压约18秒即完成),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新指南弱化施救者检查脉搏的重要性,检查脉搏很困难,无血压或过低时,甚至对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常会出现判断错误 即使有脉

6、搏,急救者检查不应超过10s。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及早使用AED(如果有的话) 假定发现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叹息样呼吸),现场急救者不应去试着检查脉搏,应立即启动EMS系统,检查脉搏(510秒),左手扶头,右手的食、中指找准喉头,滑向气管与乳头肌间,即可感到颈动脉搏动,要轻触,不可用力过大按压,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专业急救人员亦可触摸股动脉搏动。,C胸外心脏按压,单纯胸外按压,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

7、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强调胸外 按压,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胸外按压的位置,正确位置在胸骨 中下1/3交界处 胸骨与剑突交界 处向上二横指,患者平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胸外按压的位置,正确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胸外按压的方法,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

8、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以掌跟按压,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胸外按压的方法,胸外按压的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胸外按压频率,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胸外按压频率,

9、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120 次,2015年指南的主要变化,胸外按压频率解读,按压次数对于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实际外按压次数由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 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

10、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按压过快造成肋骨骨折、及施救者体力消耗过大而降低复苏效果。,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胸外按压幅度 至少5厘米,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胸外按压幅度 至少5-6厘米,2015年指南的主要变化,胸外按压幅度解读,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 现有研究表明

11、,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也为减少肋骨骨折发生,新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5-6cm的建议值,A开放气道,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异物和正确的头部位置,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抬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的手法,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于下颌骨下颏处上抬,使下颏与耳垂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手指不要压迫软组织,开放气道的手法,抬举下颌法 :双手对称向前推下颌骨带动舌体前移使气道开放。推荐使用仰头-举颏法,它多可满足气道开放要求。抬举下颌法在专业急救人员中学习使用,新指南取消听、看和感觉呼吸,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

12、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约耗时5-10秒,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2005指南评估呼吸(延误了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听出气时呼吸音 看胸部起伏 感觉面颊气体拂面感,新指南取消听、看和感觉呼吸解读,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如上文注明,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开放气

13、道,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B-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 口对口法,口对鼻法及口对气管呼吸孔法、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面罩呼吸、球囊-面罩装置等 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吹气法:持续1秒以上,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500-600ml,6-7ml/kg),以胸廓上抬为原则;避免大潮气量和用强力,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呼吸频率10-12次/分,尽量减少对按压的干扰,口对口人工呼吸,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

14、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口对鼻人工呼吸,其他呼吸支持方法,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球囊-面罩装置,简易呼吸器法通气给氧,可提供接近85%的氧浓度 潮气量: 供给纯氧时,6-7ml/kg 或 500ml 无氧源时,8ml/kg 或 600ml 频率: CPR:30:2,此两次通气占用3-4秒 高级气道建立后,8-10次/分,每次超过1秒钟,与大于100次/分的按压频率不需同步,取消环状软骨加压,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 七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

15、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 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2010年指南的主要变化,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有效按压 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 胸廓完全回复后,再施压, 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儿童及新生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按压:回复时间=1:1 按压:通气= 30:2,对儿童和婴儿的双人CPR, 15:2 建立人工气道后,不少于100次/分频率连续进行胸外按压。,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完成五个 30:2循环后(约2分钟),再以少于10秒钟检查脉搏 尽可能缩短中断按压时间,包括检查脉搏,除颤,气管插管 有2人以上

16、施救者,2分钟交换1次 避免过度换气 施救者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电击治疗,2010指南仍然支持2005指南的建议,并未对除颤、电复律以及起搏进行重大更改。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心脏骤停后的三个时相理论,电时相:心脏骤停4in内,除颤效果最好 循环时相:4-10min内,心肌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血氧供,单纯除颤成功机会较少,应先进行按压,恢复心脑的血氧供应,再考虑除颤 代谢时相:10min以后,机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代谢因子,复苏成功率较低,院内使用AED的问题,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 3 分钟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