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553685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期中复习重点问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张试卷答案:根据答案,整理试卷。 15:DCBCA 610:ADBAC 1115:CACBB 1620:BCDAB 2125:CBCCC 2630:BCDBC 3135:ADCBB 32、(1)现象:百家争鸣。 (2)事件:焚书坑儒。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时期:西汉。 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理念:秦始皇:法家。 汉武帝:儒家。 相同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3、(1)朝代:秦朝。 措施: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统

2、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2)措施: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3)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怎样解决? 目的:巩固统治。 影响: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了中央集权。 解决: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4)西汉武帝时在思想上出现了什么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危机:思想不统一。 解决: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诸侯国越分

3、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2、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5、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一、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期中冲刺 重点问题复习,: 创立: 发展:,法家韩非: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4、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历史课本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我们的历史学习变得兴趣盎然,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摘取瞬间片段,走进中国古代历史。 图一韩非 图二嬴政 图三汉武帝 1、韩非是战国时期什么学派的著名思想家?建立怎样的封建国家? 2、嬴政建立的封建国家名称是什么?他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为巩固统治,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并且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学派:法家。 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秦朝。 思想:焚书坑儒。

5、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人物:董仲舒。 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二、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兴盛的前提。怎样实现国家统一历史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4、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战国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秦国能够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代特征:兼并战争。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材料二:秦朝疆域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李白 5、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中的“秦王”是谁? “秦王”在政治、文化方面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秦王:嬴政。 措施: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

6、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文化:统一文字。,创立: 发展: 评价孔子:,孔子:“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结果:秦因暴政而亡。,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 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结果:促进了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对待儒学的态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怎样正确对待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二、儒家思想,三、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才能照亮社会前

7、行的每一步。中国古代史上也曾有过对思想的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材料一: 6. 根据材料一图,说一说“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 誉?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人物:孔子。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 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7.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汉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

8、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8.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谁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史实:焚书坑儒。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人物:董仲舒。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儒家学说从创立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理论: 2、实践: 3、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法家韩非。,秦国商鞅变法。,(一)春秋时期: 1、性质: 2、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尊王攘夷

9、”,扩充疆界。 3、作用:,管仲改革。(齐国),奴隶主阶级的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三、改革变法,(二)战国时期: 1、性质: 2、内容/措施: 3、作用/意义:,商鞅变法。(秦国),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四、改革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在中国古代史上就有许多优秀的改革家值得我们学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

10、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史记 11、材料一中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改革使哪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 1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13、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贤相:管仲。 国家:齐国。,变法:商鞅变法。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优秀品质:改革创新;有坚强的毅力等。,方法:历史地。全面、辩证、客观地。 一分为二地。,四、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有人说,

11、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暴君,你怎么看?,秦始皇是一位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 功:1、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秦朝,影响深远。 3、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 5、兴修了长城、灵渠等著名工程。 过:统治残暴: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赋税、徭役沉重,刑法残酷。,谈一谈: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贡献?,1、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3、创立封建专

1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5、兴修了长城、灵渠等著名工程。,五、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 14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理由:灭六国、统一中国。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材料二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

13、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4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4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理由:秦始皇实行暴政,导致人民起义、秦亡。,方法:历史地。 全面、辩证、客观地。 一分为二地。,五、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西汉),1、原因: 2、政策: 3、表现: 4、结果:,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奖励农耕,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休养生息政策。,出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原始人群,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最早的

14、人 打制石器、天然火、群居生活 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爱美、氏族,原始农耕,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人文初祖黄帝和尧舜禹的禅让,长江流域、磨制石器、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陶器玉器原始乐器,黄河流域;磨制石器、耒耜、石刀;半地穴式房屋;彩陶、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涿鹿之战;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制乐谱),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夏朝(禹、世袭制),商朝,西周(牧野大战;分封制),东周,春秋: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 兼并战争 封建社会确立,晋(文公)楚(庄王)争霸:城濮大战,齐

15、桓公:第一个霸主(管仲改革、作用),七雄:东齐西秦南楚北燕,中间是赵魏韩。,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政治上:各国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经济上: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兴修水利工程秦国李冰都江堰。 思想上:百家争鸣法家韩非。(秦国),大变革,春秋战国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秦汉时期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鸿门宴、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措施、意义)。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秦朝,一、秦朝:长平之战;前221年、秦王嬴政、咸阳。,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巨鹿之战、刘邦灭秦。,汉朝,一、汉朝(西汉):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二、文景之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政策:休养生息。 表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三、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5、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