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7534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作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科学探究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6张掖)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_;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方案一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_方案二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_方案三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产生气泡【反思交流】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2(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查阅资料】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MgCl2溶液呈酸性。【分析与思考】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3、:(1)产生的气体是_(填序号)。CO2 H2 Cl2(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_。【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小乐同学认为猜想_不成立,理由是_。【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溶液_猜想三不成立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成立【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拓展】

4、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2016泰安)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查阅资料】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

5、色液滴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粉;_;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_猜想正确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_(填“C”或“D”);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解释与结论】当观察到_,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

6、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与评价】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_。4(2016广州)皮蛋是我国传统的蛋制品,深受人们喜爱,由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混合得到的粉末状混合物A是腌制皮蛋的配方之一。(1)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市场获取少量混合物A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滤液中除含有Cl、OH外,还含有的阳离子是_。(2)在混合物A中加入少量ZnSO4可改善皮蛋品质,该兴趣小组获得某样品,探究在混合物A中是否添加了少量ZnSO4。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述表格。限选用品与试剂:稀盐酸、pH试纸、BaCl2

7、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_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_步骤3:_,说明样品中有ZnSO4;_,说明样品中没有ZnSO45.(2016咸宁)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_。【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

8、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类型二有关物质变质的

9、探究6(2016衡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_【查阅资料】(1)BaCl2溶液显中性;(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_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10、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交流】(1)实验室应_保存氢氧化钠;(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因为Ca(OH)2是_。类型三有关物质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探究7(2016资阳)研究小组对氯水(氯气的水溶液)进行探究。(1)测定氯水的酸性。取少量氯水,向其中滴加_(选填指示剂字母),一开始应观察到滴加的指示剂在氯水显_色。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2)氯水具有漂白性,请你参与“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探究。【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查阅资料】氯水中部

11、分Cl2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OHCl。【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2: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3:氯水中的HCl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4:氯水中的_(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水润湿品红试纸,观察_猜想1不成立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观察试纸不褪色猜想2不成立_,观察试纸不褪色猜想3不成立【结论】通过探究,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思考】实验(1)向氯水中滴加几滴所选指示剂后,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_。8(2016江西)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 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实验与结论】实验: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