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416587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新(三 物态变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3.1温度计(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宾辅备人王莉总课时2【教学目标】1.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2.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教学重点】(1)知道温度的概念(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难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二次备课课前导学1、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2、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 ;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 ;其它温度计 (“能”或“不能”)甩。课堂导学1、 用ppt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

2、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体温计的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里的液体是 ;2、测体体温度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 ,细管内的水银 ,直管内的水银 (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 (“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例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例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

3、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3. 右

4、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4. 抗击“非典”时,我们经常要测量体温,相信你一定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C.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375.右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课后练习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不

5、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7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 _ _B:_C:_ _D:_ _8、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课后反思单元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3.2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宾辅备人王莉总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

6、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二次备课课前导学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2、熔化:物质由

7、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 和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但是温度 。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温度 。课堂导学1、探究海波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海波的状态蜡的温度/蜡的状态3画出海波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 海波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8、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得出将固体分为两类:(1)、晶体: ,常见的如: (2)、非晶体: ,常见的如: 7、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

9、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课后练习4、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KB段物体是 态,物

10、体 热,温度 ; BC段是 态,物体 ,温度 :CD段是 态,物体 ,温度 ; K点是 态;B点物体是 态,C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课后反思单元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3.2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海宾辅备人王莉总课时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熔化;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3.认识凝固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二次备课课前导学1、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3、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水银的是 ,酒精的是 。课堂导学1.将熔化后的石蜡和海波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海波的状态蜡的温度/蜡的状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