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357751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9.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微课题(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搞科研,学校发展?,课程开发?,教师队伍?,特色设计?,学习成绩?,班级管理?,问题多多,曾经有教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倒也没有“蠢”到指望这篇文章能够“说服”谁“改变”谁,但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让自强不息的一线教师感到不孤独。,是的,我知道“永远叫不醒一只装睡的耳朵”。,英国有一句话: you can not wake a person who is pretending to be asleep。,敬业,但不愚昧;郁闷,但不沉沦;嫉恶如仇,却决不迁怒于自己选择的教育工作;环境昏暗,内心却始终燃着一盏明亮而温暖的灯;身居一隅,目光却始终投向“诗和远方”,“不苟且”,“ ”,金字塔式管理,高层

2、 - 行政领导,中层- 教科研德育干部,基层-学科教研组长,基座-一线在职教师,热,校长专业职责,一是有效课堂落地难。 二是课程建设落地难。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难。 四是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难。,规划学校发展 领导课程教学 引领教师成长 营造育人文化 优化内部管理 调适外部环境,变革中突出的问题,2013年2月,编辑词条,常态,释义:(1).固定的姿态或形态。 (2).通常或本来的状态。,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于以往的 相对稳定的状态,常态科研:没有脱离通常或本来的教育教学形态的研究,适应形

3、势发展 遵循科研本质,把大事做小 把小事做细 把细事做透,做教学管理什么最重要,基于行动的管理,听课,不仅要有高端理念 更要有执行的力度,仰望天空 向外,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理念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校长、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说出许多新的理念,都能喊出一两句代表性的口号。,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高考改革 课程为王 智能进校 第三方评价,放眼望去,老调重弹,过往模式,当下形势,1月13日,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二是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 三是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 四是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 五是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

4、根本保障; 六是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会议提出,面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和内涵发展两个基本原则,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新的命题,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3日讯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九年基础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导向的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搞清楚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加清晰,我们的研究也就更有方向感!,高考改革的第一个要义是教育要变,要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课程选择。,热点信息,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5、全面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 个性课程,将通过课程的多元化,强调选择性来对应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谁 做,做什么,怎么做,脚踏实地 向内,由远到近 由静到动 由纵到横,由内到外 由大到小 由点到面,带题管理,关注细节,教育管理需要愿景的构画,但是过分胶着于已有格局,容易被困住。 从变化趋势去看明天、后天,再反过来看今天,就有大把的问题和机会了。,由远到近,不唯升学率 赢得升学率,格局,即一个人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识程度;事物的局势和发展态势。,从学校课程建设看中国教

6、育创新的诸多可贵和可能性,学校管理规划是静态的,但是你所选择的痛点一定是在动态中去实现突破的。 动态思维就是要做推演:我若打这里,可能性的路径?可能性的问题?我分别怎么应对?有什么预案?,有山必有川,由静到动,由纵到横,纵向实现工作计划内容相对容易。毕竟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个学期都有可能开辟新的领域。 然而,横向追踪每项工作的质量是一个管理的难点,需要有连环跟进的管理思维。,某教师获奖情况一览反思-我们要什么?,20082009第一学期,20082009第二学期,看似有计划的工作计划,却隐含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衔接性,与,对比 某单位两个学期的研修计划安排,20082009第一学期,200820

7、09第二学期,简单的表格中让我们能够看到落实,纵向横向相互衔接,系统设计追踪落实 ,站着说话 ,饱汉不知 ,进度紧内容多,杂事困扰,家长不给力,学生 太差,来自一线的问题多多,面对问题,除了下力气研究,还有其他出路吗?,重温关键信息,教育一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没有好的教育产品,没有优秀的从业人员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规律, 只不过是题海战术电子化而已; 在线教育的教师要学会编写课程,会做课题,会找到有效的数据点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趋势,要学会在教育痛点上做文章! 育人的事没有重来的机会。,企业的解释:“痛点的本质,是用户的刚性需求,是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教育有没有“痛点”?,国家课程

8、校本化 校本课程多元化 多元课程个性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基于学校 在学校中 为了学校,教育要精准寻找的“痛点”究竟是什么,我的困惑 ,我的开心,痛点恰是需求,课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仅就教室的座位排列就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等多种模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社会惰化效应”有否被关注到?,1,第三,如何能够有效监控每个学生在合作中的学习情况,避免越俎代庖? 第四,如何能够留下小组合作学习痕迹,让合作过程能够被记录下来到?,第一,每个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前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每个学生带着自己完成的任务进入小组后,组长和

9、组员间的合作如何展开?,我们称赞一节好课 推崇一次公开优课,能否通过教育的转变,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来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为自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 李希贵校长,内涵式发展是借用了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学校教育发展的两种形式和路径,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 因此“追求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之路,学校内部的动力和资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教

10、育习惯性的思维是“由内到外”:教师能够做什么?教师要做什么? “由外到内”的思维是先放下自己,换位成学生的角色来思考:学生有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学生能做什么?,由外到内,通过“情景解读” 提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说自话”, 提高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能力,微课题,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很好的抓手,特点,小而实,由大到小,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从大到小分析痛点,找到解决办法,我们称其为“大题小做”。 而当持续深入研究的效果显现后,方能发现,其实,这样做实现的是“小题大做”。,教师成长公式,孙老师,王老师,张老师,陈老师,尹老师,周而复始,正思维,是一种世界观,是指积极的、面向目标的、力图解决

11、问题的思维方法。,朱生云,积极想办法 去实现目标,课标 课堂 课题,现代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管理研究 中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初中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基本功锻炼方式的研究,决策方向类的课题,运行定位类的课题,问题解决类的课题,通过热议吾心,提高学生评论说理能力 ,问题解决的微课题强调双向使用行为动词,易操作 强调研究的行为要能够外显出来,并能够被实际观察到; 可检测 强调研究的结果能够通过数据来表达,使研究效果更加客观; 成系列 强调研究行为的持续过程,系列设计研究内容与方法的

12、具体操作。,学生做什么,教师对学生怎么评价,教师提供怎样的系统平台,选题要求,学生依据什么画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通过“自拟提纲列表归类”, 提高学生小结单元知识的能力 通过“过程逻辑推演”, 提高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评析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设计”, 提高学生整体概括知识要点能力 通过“为漫画配解说词”, 提高学生正确解读知识的能力 通过“图文转换”, 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要点的水平,行为 动词,操作 检测,1 通过“在情景中连词组段”,培养学生扣题扩展能力 2 通过“复现词语情景”,提高学生丰富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句子接龙”训练,提高学生有逻辑的表达水平 4 通过“典型句的置换”训练,提

13、高学生灵活表达水平 5 通过“即兴对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快速应答水平,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行为 动词,操作 检测,领跑常态科研 促进专业发展,无关地域,也无关经济是否发达,真正走近常态的教育科研,不是束之高阁的口号,而是解决问题的真行动!,走进课堂,大题小做,由点到面,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不是。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 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所以他们内心缺乏全力以赴的动力。 钱钟书,难过,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学科 能力,快乐,愤怒,兴奋,沮丧,学科 能力,学科 能力,学科 能力,学科 能力

14、,内容,用时,能力,系统思考每一次研究所需的内容和时间,不断反思调整形成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坚持不懈一点穷追,精细设计 追求落实 成就发展,发现问题 不断深化问题解决策略 不断固化优质的研究成果,常态科研,形成课题成果,不在于做了什么 而在于坚持做了什么,常态科研,学生的 实际获得,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说: 我自己对教学的悟性就是从一个个课例的长期积累开始的,不做一个个课例的积累,就永远不具备真正的教学经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朱永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学校的优劣集中体现在课程的优劣。

15、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课程为王! 谁为王乎? 王自何处?,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多元化 多元课程个性化,有温度的教育需要高品质的,每读懂一名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刘坚,国家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多元化 多元课程个性化,只盯住分数行吗,课程已成为了一个动态且空间极大的概念,“如何使预期、计划、设计的课程在实际中被运作,使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让课程内容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美国当代课程论学者派纳(W.Pinar)对课程的概括颇具代表性-,“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人的意义,一种公民的希望”,就学

16、校教育来说,不断从模糊的痛点向精准的解决方案延伸,从痛点到正确的问题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找到对的问题之后,再挖掘出问题的本质; 抓到本质需求后,创造性的找到解决方案; 返回修正,直到学生看到并喜欢这些改变。,这就是常态科研的模样,没有最好,适合的才好!,中国有四十万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天在上的课超过几百万节。可以说,课堂是教育的细胞,每一位教师都是健康细胞的生成者和维护者。,左顾右盼,大漠荒荒,其实自己的脚印能踩出来的只有一条线。不管这条线多么自由弯曲,也就是这么一条。 要实实在在地完成这一天线,就必须把一个个脚印连在一起,如果完全舍弃以往的痕迹,那么谁会在意地上这些零碎的步履? -余秋雨冷霜长河,4个“红包”,第一,到2020年,我们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