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337519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示—高效课堂的灵魂(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 巨平 2013年3月11日,2,前言: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一个新的开始。请看不才巨某在课改路上的心路历程:,3,4,一.展示的特性 展示的拓展性。展示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是预习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展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前后联系,纵横比较,同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把一节课的内容构建到学生的整个知识网络这个大系统之中,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进而熟练掌握。 展示的创造性。展示之前,学生不仅要结合教材钻研学案,在一定范围内设疑、质疑、析疑;学知识,长智慧,学方法,长能力。更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实践,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讨论

2、交流,解决问题,方法独特,观点新颖,敢标新立异,能独树一帜。 展示的价值性。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学生为展示而学,为展示而思,教师为展示而导,为展示而教。预习是展示的基础和准备,检测是展示的延伸和补充,展示是教学三环节(预习、展示、当堂检测)的核心,是课堂的精髓。没有预习,展示就无从谈起,但是,更不能没有展示,展示不但巩固预习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才艺、个性和激情,只有展示,才能百花竞放;学生自信的目光,满腔的热情,旁若无人的讲解,新颖的观点,独特的方法,只有展示,方能争奇斗艳。,5,二.展示的意义 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还主动权给学生。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展示,教与学的双方都是同学,年龄相

3、当,认知接近,无拘无束,自然多了一份亲切和默契。学生的才艺、个性和激情,通过展示,百花竞放;学生自信的目光,满腔的热情,旁若无人的演讲,新颖的观点,独特的方法,通过展示,争奇斗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并肩作战,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课堂上,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欠佳的学生,往往喜欢质疑、提问、猜想或直接给出答案。他们的展示可能不太完美,但会诱发问题产生,引发新的分析和讨论。那些缺少自信,数学学困的学生,在他人或自己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改进学法。 展示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6,让课堂生机盎然。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纵然激情满怀,也难免风格单一。而展

4、示让一节课从只有一个教师讲授变成多个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授课风格,使学生热情高涨,课堂高潮跌宕。学生为展示而学,为展示而思,积极钻研,讨论合作,想尽办法,精彩展示。当看到自己小组的展示技高一筹时,学生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再看到其他小组的展示技压群芳,学生又情不自禁热烈鼓掌。学生合作、展示,教师点拨、精讲,讲的人神采飞扬,听的人两眼放光,好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让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老师,尤其是像我这样的老教师,思维往往被习惯所束缚,看到一个题目立即想到正确答案。但是,对于同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突破口,会有多种解题的方法,通过交流展示,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比

5、较不同方法的优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而且,同龄人的思路常常使他们更易理解,更好掌握。通过交流比较,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解决变式时思路更开阔。,7,让生成落到实处。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薄弱。展示不仅让展示的同学巩固知识,还为没有掌握的同学再次示范,这个过程就是大家夯实基础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不怕学生出问题,相反,老师希望学生更多的暴露问题,这样,既可以给展示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给其他同学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大家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有了实实在在的知识生成和能力生成。 让合作成为常态。合作精神,就是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初中数

6、学课程标准提出:“重视讨论式,发扬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这一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8,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它以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为基础。为了充分体现小组的展示水平,需要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互相启发,群策群力,相互合作。学生展示时,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引起大家的猜想和讨论;一个同学的猜想,一定范围的讨论,往往成为点燃思维的火花,为解决问题增添了策略或启示。 小组讨论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平台,小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化劳动的分工合作,强化了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9,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创

7、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 学生展示,有利于全班学生大胆质疑。前次我上全区公开课,一位学生在后面的黑板展示,下面的同学就一直在质疑,在追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学生质疑,不但表明学生发现了问题,而且还提出问题。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弥补一个知识点的漏洞,漏洞得到弥补基础就更牢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见解,一个科研项目,甚至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这次公开课很成功。因为,课堂因探究而精彩,探究因展示而生成。,10,三.展示的要素 展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学生

8、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展示时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在此,我从科学分组,自主预习,有效讨论,高效展示四个方面来探讨实现展示的途径。 科学分组搭建利学生交流的平台。科学分组是落实小组讨论有效性的前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有利于学生和谐有效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我校各班50多人,一般设6人小组,共9个小组。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都有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这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的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

9、格特征、性别差异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之间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11,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个别课堂,小组成员不明白做什么,怎么做,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组建学习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我们的做法是:每个小组设组长、记录员、板书员、讲解员、卫生员、纪检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以便交流。板书员负责把板书内容工整地抄在黑板上以便展示。

10、讲解员负责向全班同学展示、讲解相关内容。卫生员负责提示小组成员保持自己桌面和小组公区干净整洁。纪检负责提醒、维护本组的正常秩序。分工不是固定的,组员之间每月角色轮换,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体谅,有效互动的意识。 及时进行组员调整。小组成员相对稳定,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优势互补。但是,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就会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成绩,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灵活选择分组方式。可以同智分组,也可以异智分组;可以临时自愿组合,也可以由教师事先指定;可以是相同思路的同学组成小组

11、,也可以是不同思路的同学组建小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的难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选择。,12,自主预习精彩展示的孕育。预习是精彩展示的关键。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一般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性预习,假期预习。这里主要探讨课前预习的作用: 强化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听课时,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如何评价,强

12、烈的好胜心又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有了学习的动机,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成了幸福的追求。 初步自主探索,带着问题上课。通过预习,初步探索,什么地方已经学懂,什么地方仍然不会,学生已经心中有数。预习促使学生听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上,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为听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劳动。,13,练习机会人人有,学习能力步步高。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讲解,成绩中下的学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生早已急着发言,把正确答案告知全班。这时,个别懒惰

13、的学生心中窃喜,趁机写下答案。兵家云: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同样,不经过自学实践,就无法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下何来优异成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动脑思考,动手练习,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学习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有的已经解决了,有的可能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心求通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看书,就会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学生就会把课余时间主要用到阅读之中。这样,预习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逐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4、 提前掌握情况,教学有的放矢。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新课改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学生预习,教师巡视指导,能从学生提出的疑难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前掌握情况,授课时有的放矢,能够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4,有效讨论一精彩展示的生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展示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合作,还有讨论探究,展示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组织和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精彩展示。 有效讨论应遵循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课堂讨论应有明确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必须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这才便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

15、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讨论来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启而能发,通过讨论找到答案,学到知识,增长才能。 适度性原则: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30分钟左右,所以,老师应把一节课最需要的讨论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调控讨论的时间和次数,频率适度;讨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忌太易或太难,难易适度。 兴趣性原则:讨论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循序渐进原则:课堂讨论必须考虑有效性,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全面性原则:讨论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人人参与,主动参

16、与,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不同的意见。 发展性原则:课堂讨论应遵循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生成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15,课堂讨论的组织 课堂讨论的形式。课堂讨论主要有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集体讨论比较适合处理全班同学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根据情况,集体讨论与小组讨论可以交替进行。 让小组正常运转。小组讨论要富有成效,讨论之前必须合理分工,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使小组正常运转,还需培训组长,创设组名,议定组训,制定小组目标。 讨论目标要明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必须明确讨论的目标。 赏识每一位学生。赏识会让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的激发出来。老师蹲下来欣赏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获得一种被人关注、有人关爱的情感满足,更能激励他们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