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323973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陈 长 青 2014年5月20日,本课时讲授要点,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主动实践 三、环境保护常见的基本概念 四、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五、雾霾及防治 六、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七、浅谈环境保护与几方面的关系 八、生态池州建设的得与失,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

2、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一)探索历程 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3个阶段。 第一阶段:沉痛的代价。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传统工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

3、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 例如,1943年5月至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烟雾事件,大量汽车尾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在5个月时间内造成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产生大量煤烟,引起大面积烟雾,发生严重烟雾事件,能见度突然变得极差,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呼吸困难,短短几天就导致4000多人死亡,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震惊世界。,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第二阶段:宝贵的觉醒。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在环境觉醒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著名的3本书。 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4、。这本书揭露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其代表性语言是,“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第三本书是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撰写的。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第三阶段:奋起的飞跃。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

5、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对发展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以4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期间发生了4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世界各国开始共同研究解决环境问题。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立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原则。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会议开幕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

6、题的探索历程,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环境保护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启动了历史性转变。由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必须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 第四次飞跃是2012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会议发起可持续

7、发展目标讨论进程,提出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成果文件。,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史 纵观世界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史。每一次重大环境事件的发生,都会推动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重新调整。这大致分为3种类型: 一是绝路逢生型。以德国为代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国家战略从经济发展优先逐步调整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法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告别唯经济发展时代,严重的环境污染得到治理。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河流变清了,空气污染减轻了。,一、世界

8、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二是奋起直追型。以日本为代表。二战后随着工业发展,日本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日本一开始寄希望于在不妨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结果没有摆脱公害事件爆发的厄运。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有4件。从1970年开始,日本确立环境优先原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经过几十年努力,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 三是跨越发展型。以新加坡为代表。新加坡在工业化初期就开始实行城市功能分区,将工业区与居住区分离,避免市区环境污染。经过加快建设完善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保持了清洁和优美的环境,成为举世闻名的“花园式城市”。,一、世界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国际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

9、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全球环境问题少数有所缓解、总体仍在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变化、水资源危机、化学品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解决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等因素,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汲取。主要教训是:发达国家曾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我国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努力避免,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基本经验在于:一是建立以高违法成本为理念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责任终身追究,严格执法。二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

10、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中找出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化环境经济政策激励,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四是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推进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一)天人合一 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数千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不同于西方的“上帝”,而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荀子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列子认为“捕而放之”

11、会导致“竞而捕之,死者众矣”的局面,要真正保护动物,“不若禁民勿捕”,这种思想,与我们现在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方法是一致的。列子提出“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认为万物之间“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把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环境保护观。 最新考古资料证明,系统体现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生态风格的考古发掘实物已有8000多年历史。中国的古代生态思想被系统、完整地继承下来,直至今天仍然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二、我国环境保护的主动实践,(二)发展历程 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

12、脑会议和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外部条件。我国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年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我国正处于左倾社会主义思潮当中,当时的观点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社会主义没有污染”,“说社会主义有污染是对社会主义的污蔑”,我国不准备派代表参加。周恩来总理首先看到了污染的严重性,他强调不能将环境问题看成是小事,不要认为不要紧,不要再等了。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国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后不久,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

13、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保工作方针。,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这一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逐渐步入正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8年设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环境保护机构。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

14、”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8项环境管理制度。同时,以1979年颁布试行、1989年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开展环境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里约环发大会两个月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4年3月,我国政府率先制定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全面开展“三河”(淮河、海河、辽河)、

15、“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治,“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等新思想新举措。2002年、2006年和2011年国务院先后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第七

16、次全国环保大会,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完善环境法制和经济政策,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提高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积极开展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抉择,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昭示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二、我国环保的主动实践,(三)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