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上传人:志** 文档编号:59291439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学习这一章主要是了解我军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把握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方法。这一章主要介绍三个问题: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原则;三、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及主要做法。一、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什么是军地两用人才,现在军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两用人才,就是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才能,以适应军队和地方两种工作需要的人才,是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能够为军队和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所谓

2、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指根据军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官兵进行军事训练、政治训练、科学文化教育和民用技术训练,把官兵培养成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适用的合格人才。(一)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其发展 科学文化教育,是指我军有计划地向官兵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部队教育训练的内容之一。 我军科学文化教育的产生要追溯到建军初期。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起来的政治工作制度,就包括上文化课的制度。1928年11月,红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就把“士兵识字运动”作为红军政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1930年,又把以识字为主的文化教育作为政治机关和

3、政治干部的重要职责。识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红军的军政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对我军的要求,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开展“习文练武”活动,把文化教育同政治、军事教育一样,列入部队正规训练的基本内容,并在时间上作了明确规定。全国解放后,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中央军委在1950年颁布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决定从1952年6月到1953年5月,用一年时间,普遍进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训练。全军迅速掀起了“以干部为首要,以扫盲为重点”的文化教育运动,这项工作比较好地坚持到了五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科学文化教育被迫中断。1978年12月19日

4、,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遵照邓小平关于要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本领的指示,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全军各部队从1979年起,把科学文化教育正式列为部队教育训练的一项内容。从此,我军科学文化教育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给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7年年底,我军开始把科学文化教育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联系了起来。从全军的情况看,这一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 群众自发学习阶段(1977、8至1982、9)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思想,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1977年12月,他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重申了毛泽东关于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明确指出,军队的教育

5、训练“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0页)。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极为重要的指示,没能得到及时的宣传和贯彻执行,1978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许多官兵自发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自学成才活动。对官兵的这种求知成才活动,当时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仅不

6、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反而规定了许多“不准”,来限制这种学习活动;另一种则认为,求知成才,合情合理,应加于支持和引导。于是有的单位从实际出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官兵学习文化和专业技艺,有的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学习小组。1981年,全军召开了青年工作会议,推广了一些基层单位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的经验,这些经验侧重于解决兵难带、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等问题,没有提出如何把这一活动引向深入的具体措施。2、 领导发动阶段(1982、9至1983、5)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赋予我军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7、的重要力量。这就给全军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以极大的鼓舞,许多部队开始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也得到了军委、总部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倡导。1982年10月,杨尚昆、余秋里、宋任穷先后在反映济南军区某团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国内清样上作了重要批示。接着,总政治部专门召开座谈会,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亲自听取了南京军区某师、成都军区某团等单位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指出,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认真落实军委主席邓小平指示和中央改革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出现的新生事物,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接着又在各大单位领导同志参加的军委座谈会上,宣扬了这些部队的经验,从而引起了全军各级领导

8、的重视。为了推广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在全军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1983年5月,总政治部在徐州、金华召开了全军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全军开展这项活动的动员大会,也标志着这项活动走上了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3、 普及提高阶段(1983年5月至今)徐州、金华会议以后,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迅速在全军展开,但发展很不平衡,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总政治部于1984年9月,借海军召开的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的机会,把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同志请去,一方面交流经验,一方面对全军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余秋里作了重要讲话,提出

9、了“普及、坚持、提高”的总要求。为了把军队对人才的培养与地方对人才的使用挂起钩来,1985年10月,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湖南祁东县联合召开“地方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使部队培养人才与地方使用人才成了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上下篇。为了把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训练的轨道,1986年5 月,南京军区在浙江金华召开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的概念,把民用技术的训练正式纳入了教育训练的内容。1989年1月,根据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出现的新情况的新问题,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福建树厦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提出了“方向要坚持,方法要改进,

10、内容要调整”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军按照“以军为主,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求真务实,注重效果”的要求,继续把培养两用人才工作抓紧抓好。这就使培养两用人才工作逐步向高层次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部队科学文化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求知热。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开展,1992年11月,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曁表彰大会,并联合举办两用人才成果展览。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刘华清、张震分别题词。这次会议不仅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展示了成果,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11、下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十分重视军队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多次指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利国利民之举,要把军队这所大学校办得更好。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及为地方输送合格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二) 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客观必然性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之所以能够得到全军上下的一致响应,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它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符合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符合官兵的愿望,是利国、利民、利军、利兵之举。具体说来,教材上概括了

12、三个观点: 1、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提高官兵参加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客观要求。2、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3、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着眼官兵长远发展和保持部队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原则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包含着军事、政治、科学文化和民用技术训练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的军事、政治、科学文化和民用技术训练,使官兵成为既能打仗,又能搞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适用的人才。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坚持以下三条原则。(一)

13、以军队建设的需要为主,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 以军为主,是指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应以培养部队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标准。坚持以军为主,必须把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点放在造就现代军事人才上。军队是生长军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中,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这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官兵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首先符合部队建设的需要,有利于部队的长远建设和当前的工作任务,做到立足本职,岗位成才,在学好本职业务的前提下,争取一专多能,决不能本末倒置。 坚持以军为主,必须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

14、首先应用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也就是说,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要保证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一专多能,一兵多能的训练,决不能脱离部队的实际需要去赶时髦,找热门。也不能把军队的育才工作混同于地方上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更不能只顾学习,不顾工作,放松管理,影响部队的全面建设。 坚持以军为主,并不排斥学习民用技术。邓小平指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对干部的教育训练,要使他们学好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懂得现代战争知识,有好的作风,有强的指挥和管理能力;还要使他们学点工业、农业的知识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学点历史、地理、外语

15、;有条件的还要学点专业技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79页)这就从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两个方面的需要上,从军、政、文、民四个方面的内容上,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总体要求。其实,从育才的内容上看,只要安排得当,军用和民用两者也是可以统一的,有些项目本来就是军队和地方都需要的,有些项目虽然不能全通用,但稍加延伸和拓展也可以通用,这部分内容只要处理得好,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还有些内容,表面上看与军事训练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对军队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文化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作用于军事,对开阔视野,开发智力,促进训练改革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坚持以军为主与学习民用技术并不矛

16、盾。二、以干部和士官为重点,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这一原则,是由干部和士官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人才成长规律决定的。以干部为重点,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比一般群众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干部的素质至关重要,没有一支数量足够、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要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二是通过提高干部的素质,带动战士和整个部队。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部队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两用人才工作能否深入开展下去。只有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两用水平提高了,才能取得这项工作的领导权,检查时才能发现问题,指导时才能拿出办法,教育时才能产生效力。兵役制度改革后,士官成为士兵的中坚力量,在我军基层教育训练和技术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士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不仅影响到部队的教育训练,而且影响到士兵科学文化教育的效果和两用人才培养的质量。由此可见,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轻工业/手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