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279468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课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论哲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你觉得该观点对吗?为什么?什么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评价的标准,是错误的。 如:谣言和诡辩对骗子有用,但谣言和诡辩不是真理。,探究一,1. 什么是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真理是客观的,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

2、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 理,谬 误,3.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为什么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画水牛特别有名,所画的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之作。特别是斗牛图传神生动地画出败者喘息逃避的样子、胜者不可抵挡的气势。目前被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考考你,围观的人看了, 纷纷夸赞 。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一位商人称赞道 。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

3、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画上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为什么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

4、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婆。,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探究二,1.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 认识是不是真理。,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离开一定的历史范畴,不

5、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探究三,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

6、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它就不再适用了,就必须让位于相对力学。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玻尔、海森堡等一些年轻学者,又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真理是有条件的,考考你,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

7、季到来要晚于山下。,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 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原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思考:为什么认识会有反复性?,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1.认识具有反复性,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注: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

8、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它就不再适用了,就必须让位于相对力学。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玻尔、海森堡等一些年轻学者,又发现在微观领域内,牛顿定律必须让位于量子力学。,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课堂小结,1.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含义,(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2.真理的特点,(1)真理是有条件的: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具体的:特定的过程和时间,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特点,认识论

9、哲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是有条件的,D,巩固新知,2.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