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25368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字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苏战湖岳阳市云溪区路口镇南太小学 湖南 岳阳 414011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要使学生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但是目前,我们学校孩子们的书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拿出来查找,以便解决问题。而是寻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师、同学或家长,他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翻字典是十分麻烦的事,实际上求助 别人远不如求助字典印象更加深刻。如何让字典(词典)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呢?一、合理利用教科书教会学生 查字典(词典);二、在平 时的学习中训练学生使用字典(词典)。三、在不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巧用字典(词典)。1、巧用词典自学生字。

2、2、巧用词典辨析词义。3、巧用词典读准字音。关 键 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 用字典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词典)。但我们学校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查字典的那段时间,还有几个学生的书包里有字典,但只要学完了,学生的字典基本消失了。三六年级的学生书包里根本找不到字典或词典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一典通的工具书,我一般把这种书叫懒人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现非凡:每一课的生字他都会组词;他会用课本中任何一个生词造出水平很高的句子;他会给老师提问的词语释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他会十分准确地给每一篇文章分逻辑段,段意归纳得

3、出人意料的精炼、准确、完整;甚至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毫不含糊,他都能又快又好地回答出来,课后习题对答如流。但这样的照本宣读又能让学生记住些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就我校以及我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合理利用教科书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针对我们学校学生使用字典的现状,我准备到二年级听一堂关于查字典的课。在上课之前,我来到二年级二班老师的办公室,确认一下她这堂课是不是有关“部首查字法”的教学。我想了解一下她是不是布置了学生在今天都要带好新华字典 。老师的回答让我意外,她说:“开学的时候我就布置了。”我再次追问:“你昨天有没有强调今天要学习查字典,一定要带新华字典 。她很真诚地告诉我

4、:“没有。 ”我马上让她去了解学生带了新华字典的有几个人。结果只有三个同学有字典。于是我让她马上去我们班(六年级)收集字典,发给她们班同学。上课了,老师很亲切地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查字典。老师先告诉学生如何分辨汉字的部首,这个问题并不难。下一步老师开从例举的汉字中选择了“什”字进行部首查字法的教学。当老师问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准确地回答。老师又问学生:“这个部首是几画?”老师引导学生在部首目录里找到二画,再在二画中找到“亻” ,在“亻”的右边有一个页码,老师要学生把页码告诉老师,这时老师犯傻了,学生报出来的页码五花八门,因为学生准备的字典版本完全不同,老师略有调整自己的教学,但课

5、堂已经乱了。老师告诉学生根据这个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相应的页码在找到“亻”的字,然后再根据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找到我们要查的“什”字。在“什”的右边又有一个页码,再在“正文”中找到相应的页码中就能找“什”字的相关信息。看起来这个老师的教学程序上是没什么问题,完全符合查字典的正常程序。但当老师要学生自主查“浪”字时,几乎没有学生能查出这个字。在老师的一再提醒指导下,才有两个孩子查到了“浪”字。听完这节课后,我无语了,这样的课堂效果怎么行?于是我找到上课的老师坐下来,认真地找原因,想办法。首先,查字典是一项基本功,学生必须得学会。老师在课前准备、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程序上都存在问题,所以教学效果才

6、会如此糟糕。首先在课前准备上,老师应该安排学生准备版本一至的字典,这样才能便于初次教学。第二,在正式教学查字典之前,我们首先得认识字典,不然学生根本分不清“部首目录” 、 “检字表”和“字典正文” ,更加不知道“部首目录”中的页码和“检字表”中的页码是怎么回事,学生会犯糊涂。第三,老师选择的范例也有很大的问题。 “什”字,部首是二画,除掉部首还是二画,学生容易混淆。根据分析的情况,老师马上调整教学方案,在不同的班级,再上一堂相同的课,结果教学效果良好。二、 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学生使用字典(词典)在我们学校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学生的书包里面很难再找到字典(词典) ,学生只是在周

7、而复始的练习题中训练如何查字典,学生也很难再有亲自查字典的机会。我曾经在我们学校的 12 位语文教师中调查一个问题:当学生遇到不会认的字,或是不会写的字,你是怎么做的?除了我以外的,另外 11 位老师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不会认的告诉他这个字念什么;不会写的,拿笔马上写给他看。 ”后来,我继续进行调查:“如果你们的学生问了一个你自己也不会认或是自己也不会写的字怎么办?”其他 11 位老师的回答还是惊人的相似:“我会查字典。 ”我明白所有老师的心理,他们要学生自己查,太麻烦,时间太长,自己代劳,省事。但长此以往,学生把类似的问题都集中在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上,而不会自己去主动解决,其实这样的问题

8、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后来我在一次例会上,告诉全校的老师们我的做法:当学生问我这个字念什么时,我会回答学生:“你去查字典。 ”当学生问我这个字怎么写时,我告诉他:“你去查字典” 。当学生问我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时,我还是让他查字典。久而久之,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不再找我,而是主动的拿出字典,从此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了一本字典 。阅读时,不会再有人问我什么字怎么读,什么字怎么写,什么字怎么组词,什么字(词)什么意思。很多老师认为这种做法很好,于是,我们学校买字典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也许用好工具书,字典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如何用好字典,同时告诉学生,我们

9、可以通过工具书来解决很多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自己解决,当老师不在身边时,工具书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三、 在不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巧用字典(词典)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查字典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儿,但我们学校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做关于查字典的习题时,一般都做得不错,那是因为从一年级开始这样的训练就比较多。如果要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在字典上查一个字,不管是用“音序查字法”还是“部首查字法”都不能快速、准确地查出这个字来。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平时不怎么用字典。那是不是因为到了高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了,没有必要查字典了呢?恰巧相反到了高年级,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复杂,学生不能停留

10、在用一本新华字典就能解决常遇问题了,那此时,老师应该让学生的工具书更新一下了,应该准备一本查阅范围更广的词典 。到了高年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角度训练学生巧用词典了:1、巧用词典自学生字。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加强,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生字,但老师们一般不放心,以为自学生字就是完全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而置之不管。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可行的。老师应该预设好生字自学过程中学生对哪些字的学习存种哪些不一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词典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如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中,学生要掌握的生字比较少。我让各学习小组中,分工负责利用工具书自学这四

11、个生字;然后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最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加深印象。但这四个字的学中,教师应该明白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对“鼎”字的笔画掌握是最难的,因为在词典上找不到汉字的笔画,老师需要强调性的集中学习。2、巧用词典辨析词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生僻,学生难以理解词语,我们不能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把词义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可能在课后并不能记住它。但如果老师把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词典 ,再通过小组内讨论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确定是哪一种含义,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了。3、巧用词典读准字音。一字多音

12、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课文中有很多多音字很难确定它到底读哪个音。如:在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中,有一句“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中的“奔丧”一词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到底读哪个音呢?学生从新华字典上找不到答案。只有在现在代汉语词典上能找到原原本本的答案:“奔丧bn sn: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这很符合文中的意思。这样既能读准字音,又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词典)。小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字典(词典)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养成使用工具书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主要参考文献:1、网 络 资 料 来 源 :http:/ 要 参 考 文 献 :1秦 训 刚 晏 渝 生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教 师 读 本 武 汉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