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172682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初中地理课程的 改革与发展,. 封面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高 俊 昌,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758660(O) 13910381683(手机) E-mail:,破 题,了解我国初中地理课程发展的历史 了解国际初中地理课程发展的背景 以新课标应为重点,涉及其制订和修订,我国百年初中地理课程变迁,第一部分,我国初中地理课程简史,19世纪下半叶 沿海 洋务 教会 1902钦定中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未实施 1904奏定中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地理课正式列入中学课程,5年 1912缩短学制,中学改为4年 1923新学制课程纲

2、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学美,六三三),1929初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后经多次修订,1948年最后一次修订 1956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学苏联,先称课程标准,后改称大纲。之后有全日制、全日制十年制等多部大纲 1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改为“试用”,2000年改为“试用修订版”,我国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变化,1904奏定中学堂章程,地理课讲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地文学 1923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总论(地球、陆地、海洋、山岳、水道、气候、物产、人种、交通、世界各国、重要城市、世界名胜),1929初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初一、二

3、学习中国地理,初三学习世界地理,1940版中国地理多学一学期 1956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一自然地理,初二世界地理,初三中国地理,1963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初一中国地理,高一世界地理 1978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初三中国地理(1980、1986、1990同此安排),198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内容顺序先世界后中国,但未明确要求各年级的内容,教材编写可选择,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逐省或分区逐省讲述 1956分区讲述,全国划分为12个区 1963分区概述+分省,全国划分为7个区 1

4、978同1956,全国划分为8个区(1986年必学1个区,其余选学),1988义教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后1992改为四大地理区域,世界区域地理内容变化,1929日美英法德俄六国(之前无具体要求) 1932分洲列国(或区)(之后大同小异) 1956分洲概述+国家 19781990分洲+分区+国家 1988分区+国家,呈现形式变化,1992之前,以文字列点,有些有总的要求 1992之后,采用表格式呈现每条内容及具体要求,总论份量越来越大,分区份量越来越少;分区越来越概括,所讲区域越来越少,并作为案例;要求逐渐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越来越强,小 结,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19

5、62年,关注环境污染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1972年,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夫人主导,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1987年,关注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年,倡导培养未来社会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对地理课程发展影响较大的几本书, 张相文,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地理学会的创始人,于1901年编写出版了初等地理教科书两册(初小学堂适用)(南洋公学出版),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我国最早出版的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又编写了多套中小学地理教材。,我国地理教育发展中的三位学者, 竺可桢,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22年,在

6、科学(第七卷第11期)杂志发表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倡导中小学地理教材应“限制地理之范围,组织各种地理上之要素成为系统,以人类为前提,而使之贯成一气”,以使学生能“以世界之眼光推论时事”“以科学之眼光观摩事物”,并主张地理教学应重视实验。之后,我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地志式的内容逐渐消失。, 陈尔寿,新中国重要的地理教材编者。20世纪80年代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系统地理构建高中必修内容,在国内为首创,在世界上也具引领作用;首创世界12分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沿用至今;区域地理教学提倡并实践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区域地理教学的主旨。,我

7、国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改革与修订,第二部分,课程为什么要改?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什么如此频繁? 课程改革有一定规律吗?,我国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改革与修订,一、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的要求和条件 三、改革的主要方面 四、课标修订 五、主要问题的争论与探讨,一、改革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势变化 国际教育比较中显现的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西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 迅速与发达国家接轨的思潮 信息时代与学校教育,国际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趋势,在人类和全球的视点下组织内容,突出公民素养培养 在一定的学习目标下选择区域,且多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 关注与

8、本国关系密切和周边的区域,并重讲联系 重点是地理学习能力而非区域地理知识,二、改革的要求与条件,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要求,从公民素质教育角度而非地理学科角度 从重知识体系到重“标”的制定 对知识、记忆等的冷静认识 处理好借鉴与继承、接轨与国情的关系 处理好纵向联系 落实基本理念,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内容框架以区域为主 有效地解决繁、难、偏、旧 如何将知、能、观有机统一 为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广阔空间 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促进个性发展的关系,我们的盘子有多大,课时比之前的少 为学生探究留下空间 为乡土地理教学留下空间 基本结论 既不能也不可维持原来的容量,我们面临的现实和条件,地理课在中学的地位

9、 师资水平(大量的非专业教师) 课程基础和课程改革的规律 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条件 地理的特点与管理 研制时间紧,三、改革的主要方面,课程目标重心的调整,以培养未来公民文化素养为根本目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降低和弱化对知识尤其是记忆性知识的要求 强化对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面向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立足方法论 内容大胆取舍,突出案例式教学的思想,尤其是认识区域部分 弱化教材功能,推进开放式课程建设 “标准”只提出要求过河,不规定过法 要求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以目标达成为宗

10、旨,不考虑学科体系 以行为动词引导,体现行为目标和对主题内容要求的程度 有些明确方法限定,指示学习方法,降低学习要求 考虑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并与高中分工 给出宏观内容结构和学习线索,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给出详细的实施建议,活动建议 教学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对一些问题的说明,最低要求与统一标准 “标准”的实质 “标准”的特点 过河与搭桥 “建议”类内容 授课安排,四、课标修订,修订过程, 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 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 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 2011年

11、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 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修订过程解读,高度重视,审慎修订 广泛征求各方(尤其是实验区)意见 直面问题,坚持改革 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视野与国情结合(出现一些新的提法) 多方意见的协调和综合,地理课标修订的基本原则,维持教学的基本稳定,内容框架、设计思路不变 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并就实验反馈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语言修饰 规范文本内容的表述(根据统一要求) 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 坚持改革方向,适当考虑教学实际,文本内容的修订,课程性质从中学地理课程角度重写 课程目标细化斟酌,不提三维目标 课程理念简化,突

12、出重点 课程设计思路作文字调整 实施建议重写,课程内容的修订,“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适量调整部分“标准”,多数修订表述 “活动建议”按类重新编写 乡土地理部分重新调整要求,“标准”修订的主要方面,删除部分要求较高的“标准” 删除部分与其他学科重复的“标准” 部分“标准”的要求明确化 降低部分“标准”的要求 新增少量基础性内容(从知识、技能、观念三方面),修订前后“标准”数量,五、主要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初中地理课程的问题,中学被分在文科,高校为理科 学习时段不连续 开头较难 师资队伍 对地理的传统认识 中考的影响,课程标准的相关问题,内容结构 区域部分的目标与要求 实践能力培养如何体现 乡土地理能否保证 知识与方法之间如何协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课将越来越受重视 为此,需要地理教育各环节的人员不懈努力,结 束 语,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Thanks For Appreci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