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0669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文献运用到自己的实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过近 2 年的博士生活,心理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兴奋、激动、忧郁、彷徨、祥和;情感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孤单、狂热、虚无;生活上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个人人生观经历了绝对的自我到相对的无我;个人业余兴趣经历了秦皇汉武到佛陀舍利;实验上经历了无数的好奇、憧憬、失望、郁闷、兴奋;对待科研的态度上经历了被动、迫于形式和环境到主动、基于兴趣和驱动;在文献的阅读水平上经历了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从普通外文文献到高水平外文文献,从几天看一篇外文文献到一天看几篇外文文献,从可以获得的有限的免费外文文献的阅读到只要自己需要的几乎所有的有价值的外文文献的阅读,从阅读文献获取背景知识到阅读文献推测前景知识,从被动地学习、欣赏

2、地阅读到主动地带有思考和质疑的阅读;在写作水平上经历了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从依葫芦画瓢到胸有成竹,从写作苦到写作乐,从怕写作到想写作。总之,这 2 年是充满酸甜苦辣、成功失败、喜怒悲欢的不平凡的 2 年,这将使得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得更加完美,也将使我的心理、心态历练得更加成熟和稳重,更将使我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值此夜深人静、秋高气爽、月朗星疏之际将做科研、读文献、写文章的一点初步见解和体会与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人一起共同分享。做科研的体会1. 做科研要手和脑同时抓,重在抓脑:借用我们伟大的领袖邓小平的一句话,做科研要“手和脑一起抓,一个都不能软。 ”而且,我认为更要注重抓脑。脑是

3、指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手是指实验的技术和方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在科研中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是第一位的而实验的技术和方法是第二位的。但是,我们目前(至少我们肝病所是这样的)培养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培养的老板们的手,老板们也更希望我们只是他们的手而已。我同所里的师兄/弟/ 姐/妹们交谈时发现好多对他们实验的一些指标的具体意义、整个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明确,只知道是老板已经确定的课题和需要检测的内容,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整天只知道做实验,忙得不亦乐乎。实验后也不知道去了解这个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我真怀疑这样培养出来的是研究生还是技术员。我们

4、需要的是不断的训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2 个月来我在论坛上看过不少牛人(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和一些国外学者)关于做科研的体会,都强调脑的训练。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思、学、做的问题。论语中有“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哲学中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都强调了学、思、做的关系。2. 要敢于质疑,不要做学术上的乖乖儿:记得在高中英文课时有一篇文章讲亚里斯多德时说他“never think anything for granted”,这句话当时就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质疑往往导致重大的科研发现。亚里斯多德因为对前人的质疑建立了机械物理论,牛顿因为对亚里斯多德的质疑建立

5、了第一、二力学定律,爱因斯坦因为对牛顿力学的质疑建立了相对论.。然而我们目前的状况是以老板为是,以权威文献为是。科学的创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既往的理论,在既往的理论上创立新的假设。在小的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所里目前各种实验方法和步骤都是按照以前历届师兄/姐留下的进行,有好多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都变样啦,甚至有的以讹传讹,但是很多人在经历了很多失败后也不认真反思、调整。还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以明显的简化也不调整。记得我刚到实验室做 western 时在实验中总会出现漏胶、胶不平、电泳时漏液、上样孔歪斜及内有凝胶等问题,最开始我问师兄/姐,他们只知道说实验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好结果的

6、出现往往靠运气。但是,我做了几次实验然后在系统的学习实验方法及原理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上样时我大胆的改变以前的操作方法,最后基本再也没有出现以前的那些问题。另外,我们在实验时千万不要被老板牵着鼻子走,说实在的有好多老板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统筹能力往往是并不一定很好,他们可能今天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个东西,然后马上想着试一试,也没有做认真、全面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不仅要自己对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做是否可行?同时,一旦有机会也要多向老板问以上问题。如果老板是一个真正有科研素养的人,他一定会欣赏一个善于动脑筋、思考的人,你问以上问题是不会得罪他。如果你的

7、老板是一个没有科研素养的人,那么你要做科研就得靠自己啦,反正他不能交你什么,即使得罪也没有关系。在做实验时也是一样,要有一种质疑的思维存在。记得我在中科院对外服务部做蛋白质组学实验时,最初第一次做二维电泳时有一部分样品出现蛋白降解,中科院方认为是我的样品本身有问题,而我的样品之前进行过其他的实验,而且我确信我的样品在留取和保存方面应该没有问题,认真回想他们的操作步骤我觉得是他们的操作存在问题,因此我建议他们改变其中的部分操作,最初他们坚持一直都是如此操作没有出现过问题,在我的再三坚持下他们最终按我提出的方案进行得以顺利解决。第二次在进行图像分析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他们的参数设计,最后每张凝

8、胶的点检测结果在 3000 左右,而我查阅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一般都在 900-1200 之间,对此我再次提出质疑。当时他们的技术人员及对外服务部的部分专业人员都说检测的点多说明电泳跑的质量好,而且他们做了那么多提交给别人的结果也是这样的,但我一直对此存在质疑,最后在一次 GE 公司的蛋白质组培训会议上我向图像分析仪器制造商提出以上质疑,他们告诉我需要如何调整参数,我再次到中科院服务部通过调整以上参数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虽然他们的技术人员在操作上比较熟练,我最初也是比较盲目的相信他们的技术,但是他们毕竟对具体的理论及结果的意义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也就不会发现问题。同时由于思维惯式的特点往往认为一

9、直都是这么做的,应该没有问题。总之,在科研中不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验方法只要我们发现与客观事实不符合时应该敢于大胆的质疑,不要想当然,不要做乖乖儿。3. 要敢于质疑导师,但不要轻易否定导师:我对我导师的认识经历了崇拜和期待-怀疑-对立-否定-重新认识-佩服-崇拜的几个阶段。是在一次会议上我开始认识到我的导师的,当时他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流利英语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那次我就下定决心要报考他的博士。后来我顺利的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投到他的门下,当时我豪情万丈期望在他的门下可以实现我科研的梦想弥补我的不足,以便将来回单位后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我人生的梦想。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科研课题的

10、方向方面、对于一些专业问题的认识方面、对临床和科研的认识方面、对我个人的科研能力方面、对阅读文献的观念方面以及对目标的确定方面)让我和导师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我开始怀疑我的导师,直到最后我开始和导师进行了公开的对立和否定。那一段时间是我这一辈子读书以来最为灰暗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失望、彷徨和郁闷。但好在我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是别人不认同的时候,我越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我绝不放弃自己也绝不服输。同时我这个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受到挫折时会认真的反省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室工作和学习,最后我发现确实是我错了,许多我过去不认可或者认为导师是错误的地方都证实了他最初的观点。经过深刻的反

11、省自己后,我再次认识到我导师的可敬之处,而且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工作的热忱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更是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和鼓舞。我感觉到非常幸运遇到这样的好导师,我也非常佩服他的气度和胸怀,说实在的在我和他的矛盾冲突过程中因为年轻气盛和过于我执当时说出了一些大为不敬的话语,但是他都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我深深的体悟到我们可以质疑我们的导师,但是千万不要轻易的否定我们的导师,因为不论是在社会阅历上,还是在生活经验上还是在学术和专业上他们毕竟具有丰富的经历。如果确实有一些质疑也应该学会沟通、交流更好的解决问题。4. 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中要严谨、专心、实验后要及时记录整理:记得刚进实验室做实验时总是在实验中丢东

12、落西、缺东少西、跑前跑后、屋里屋内、风风火火、手忙脚乱的。之前没有好的计划,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被各种事情分神,最后导致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和失败。最开始做实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实验结果时往往不及时记录,希望下次重新实验有好的结果再记录,但是如果时间一长往往会忘记,这次实验失败的原因,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不管实验的成功失败都有认真及时的记录、分析、整理。另外,实验的准备还包括对时间的把握。我经常看到我们实验室的一些同学经常因为实验而不能吃饭,但是他也并没有多做出事情来,看起来比较忙,废寝忘食,其实是没有在时间上做好合理的安排。记得培根曾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了时间。 ”5

13、. 关于创新:以前对于创新感觉是那么的高深、神圣和遥不可及,认为对我们这种基础和平台的人而言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现在感觉其实创新也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测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和准备的头脑,我们也可以做出创新,只不过是创新的大小而已。第一次发现是创新,第一次阐述和解释是创新,对第一次的验证也可以算得上创新,对既往错误认识的纠正是创新,对已有解释但没有解释清楚的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也是创新,对司空见惯但没有解释的进行合理的解释也是创新,对众多的研究进行概括综合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和理论也是创新,在旧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新的理论是创新(当然这样的大创新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人物是不可能的) ,我们阅读任何一个领域

14、中的文献时都会发现一些具有争论性的理论和现象,对这种理论或现象的明确也是创新,在临床中我们有太多的问题不能解决,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不论大小也是创新.。总之,提供创新的机会几乎存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只是我们能不能抓住,有没有这个能力抓住的问题。当然我目前是没有任何实际的创新的,但是我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创新的头脑,这应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6. 关于知识的博和精:最开始做实验时我一直认为只需要掌握和了解和我实验相关的技术及理论就够了,感觉学习其他的东西没有多大意义。现在随着文献阅读量的增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科研思维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学习了一些在科研上颇有建树的牛人的科研经验和体会

15、后,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知识水平的匮乏和不足,不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不够。确实感觉自己以前有点夜郎自大。前一段时间因为要写外文文献集中时间看了大量的外文文献,受益匪浅。就我所学的肝纤维化这个领域来说吧。我的研究课题是肝纤维化的蛋白质组研究和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特点,最初我仅仅将文献的阅读范围局限于以上范围,但在后来的文献阅读中逐步发现以上缺陷,特别是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了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后更加感觉到以上思维和知识的局限和不足。于是,我开始对肝纤维化的机制、病生理和各种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各个相关的细胞类型、细胞因子等进行了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再看近年来的文章几乎不无例外的以系统、网络

16、及临床的研究作为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可能只有在系统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一个具体深入的了解才可以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和火花!我想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及“ 高屋建瓴” 的境界吧。7. 不要怕困难,不要怕不知道:因为我以前一直从事临床,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都是学的和临床相关的东西。刚进入实验室时对一切都感动陌生同时充满着好奇和忐忑不安。不论是在实验理论和技术操作上都是一篇空白,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基础又特别的薄弱,当时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我个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可能也是弱点就是有不服输的精神。既来之,则安之,只好赶着鸭子上轿。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的书籍进行恶补,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以前上大学和硕士时感觉到如同天书般的分子生物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的难啦,即便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只要是我的研究需要的、我必须学习的也可以很快就能看懂。记得,那时刚接触蛋白质组学时感觉这是目前科学研究的最前沿,是多么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