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05204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〇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二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 史 试 题 2015.4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 1-4 页为选择题,共 50 分;第卷 5-8 页为非选择题,共 50 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第 4 页下面的表格里。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从右面两幅图片读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

2、富分化 D.采集狩猎2.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的军队,纣王自焚。 这反映的是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C.盘庚迁殷 D.平王东迁3.某同学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4.某地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 。“这里”是指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5.下列文化成就中,被人们赞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A.东汉的“蔡侯纸” B.祖冲之推算圆周率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人物画2

3、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6.王谠在唐语林中记载:“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这称颂的是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7.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因游牧民族不断侵扰等原因, 战乱频繁,而南方较少战乱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C.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中国古代多数时间定都江南,政治地位重要8.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 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4、该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度 B.丞相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9.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若为这个年表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1653 年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1690 年 康熙帝亲政,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 年 雍正设立驻藏大臣1762 年 乾隆设立伊犁将军A.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B.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政权并立与闭关锁国10.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 ,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 “全仗”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

5、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解放南京12.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关键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13.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 58.2,农林水利占 7.6,运2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输、邮电占 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 7.2,其他占 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 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优先发展运

6、输、邮电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14.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导致从B到C急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中共八大决策失误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歌赞颂的两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毛泽东 B.孙中山、邓小平C.毛泽东、邓小平 D.江泽民、胡锦涛16.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60 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20 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个发生了,在另一个辛亥年里发

7、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尼克松访华 D.中国加入 WTO17.财富杂志曾于 1995 年预言“香港将死” ,但几年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 ;2006 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 。这充分证明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18.这是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性解放、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奠定了欧洲新时代的思想基础,使欧洲人走出了愚昧的时代,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 B.社会主义运动C.启蒙运动

8、 D.自由主义运动19.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远航纪念活动。 “两个大陆”分别指的是A.美洲和非洲 B.欧洲和亚洲 2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C.欧洲和美洲 D.亚洲和非洲20.右图是某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A.拿破仑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2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谈到:“然而到了 19 世纪 60 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为此俄国A.废除农

9、奴制 B.发动十月革命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为协调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由美国发起召开了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23.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 。在上任后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 15 项重大立法,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 、 农业调整法 、 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A.整顿银行 B.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对外贸易 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24.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有这样的情节: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司令,美国将

10、军史迪威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为了解救英军之围,中国军队远征缅甸和印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情节最早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时间之后A.1937 年 7 月 B.1942 年 1 月C.1944 年 6 月 D.1945 年 5 月25.右图为某洲轮廓图,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争取经济发展斗争的是印巴分治 纳米比亚独立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A. 2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B. C. D.第卷答题栏二一五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 史 试 题 2015.4温馨提示:1.第卷共 4 页,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11、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2 分,第29 题 12 分,共 50 分。26 (12 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儒家学说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

12、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题号 125 26 27 28 29 总分得分得分 评卷人2014 年九年级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2)儒家学说从创立到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 分)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 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13、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3)材料二反映作者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他拥护的“两位先生”指什么?(3 分)(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 分)27.(14分)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清朝中兴与自强运动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1924 年 4 月 20 日)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