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9049004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议论文真题汇编 带答案解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各地中考议论文汇编(带答案)各地中考议论文汇编(带答案)一、 【2017 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俭以养德俭以养德张 玮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

2、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 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 20 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

3、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

4、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 年 04 期 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文章第、第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

5、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 10 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B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C在鲁镇,只有阔绰的穿长衫的人才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D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4)请在第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答案】(1) (2 分)俭以养德(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4 分)第段

6、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这一典型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不能坚守节俭的底线,最终害人害己”的论点第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左传和白居易的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节俭可以给人带来益处,奢侈会把人推向深渊”这一论点 【评分标准:4 分论证方法 2 分,作用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3) (2 分)B(4) (3 分) 示例: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评分标准:3 分回应论点给 1 分,能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语言总结全文给 2 分有欠缺酌情扣分】二、 【2017 届中考黑龙江

7、龙东卷】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培养自己的培养自己的“静能量静能量”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

8、、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

9、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培养“静能量”

10、,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为第段补充一

11、个事实论据。(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答案】(1)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3)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4)评分标准: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示例:读了此文,我认识到安静做人的好处,为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我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书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学习中,尽自己的能力学习,不过分的争名夺利,只求无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学习乐趣中。

12、三、 【2017 届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阅读寻找生命的意义一文。回答 2023 题。 (共 8 分)生命犹如红酒,犹如画卷,犹如一首歌,有痛苦也有升华。可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使我们匪夷所思!悲观者认为,生命犹如地平线,即使看得见,却摸也摸不到。他想,生命中有太多挫折,需要承受太多,压力太大,心,太累了,身体也累了。就如某地一名小学生,老师也是为了他好,仅仅骂了他一句,他却承受不住,去了那个也许美好的世界。可他却不知道,他的家人有多伤心!其实,我认为,生命是太阳,即使落下了,也能再次升起。虽然有些人很不幸,但仔细想想,他们能体会到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痛苦,而正是这些痛苦,才使他们成长。中国的

13、校车也许出不了主席,但山沟里的孩子也许成得了总统,就如,林肯的父亲也只是个鞋匠。因此,这,也许是幸运的。北京男孩刘伟也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刘伟虽然失去了双臂,但他却没有因此放弃生的希望,他开始以另一种姿态生活,那就是用脚弹钢琴,他每天辛苦练习 7 个小时。终于,他在一年内获得了钢琴七级的水平。他可以独立了,可以养活自己了!它虽然很痛苦,但那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贝多芬即使耳聋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多倍的努力,梦终飞。只有努力,才有成功;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 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放飞自己

14、的理想吧!生命的意义是不放弃生的希望,是能为他人带来欢乐,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味落日的从容。只有实现人生的意义,才能让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灿烂!让我们一起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留下最美好,最辉煌的记忆!(选文有改动)2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21第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 分)22第段内容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 分)23请为第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2 分)【答案】20面对困难,不要放弃希望和梦想,要努力实现生命的意义。21第段比喻论证和举

15、例论证。22第段不能删去。因为这一段举了刘伟的例子,与第段形成对比,从正反两方 突出论证了“坎坷使我们成长,困难使我们成功”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更深刻、 更有说服力。23略四、【2017 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8 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

16、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