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045272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必 修 4,第50讲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栏目导航,1唯物辩证法 (1)总特征:_的观点和_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_规律。_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_的、革命的。,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矛盾分析法,批判,(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_,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_和_。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_、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承认矛盾,源泉,动力,静止的,普遍联系,孤立存在,联

2、系,固有,主观随意性,多种多样,时间、地点和条件,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对立统一。( ) 解析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联系的。( ) 解析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矛盾的。 3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 解析 联系是普遍的和有条件的。,4(浙江卷)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解析 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5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 解析 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创造出来的。 6(江苏卷)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 解析 自在事物和

3、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7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 解析 人们不能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但是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1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要把事物作为一个矛盾体来考察。,一 唯物辩证法总论,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4联系、发展、矛

4、盾三者的关系,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为社会的进步状态,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联着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善良、诚信、知礼、守法都是其应有之义。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整治不文明行为需要政府部门主导,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文明人。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根除不文明行为。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谈谈提升社会文明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的理由。,答案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每个人的文明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直接

5、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应以自己的文明行为造福他人和社会。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应以自己的文明行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增添正能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以自己的文明习惯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基本特征,二 联系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例2 (2017全国卷)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

6、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B C D 解析 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排除;联系具有客观性,错误。故选B项。,B,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用对

7、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三 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

8、分析。 (3)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 (4)价值观角度: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例3 (2017江苏卷)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解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项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如果没有光线的刺激,就难以

9、发芽”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项正确;“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强调其发展的内因,而材料是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因光线刺激,D项与题意不符。,C,1(2016海南卷)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

10、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 B C. D. 解析 联系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过于绝对;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确定界限的,不选。故选C项。,2(全国卷)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B C D 解析 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错误。故选D项。,D,3(全国卷)“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B C D 解析 指头象征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琴象征着客观事物,琴声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人化的特点”,正确;人用指头弹琴受到人的意识的调节,错误;材料反映了琴、指、声之间的客观联系,正确;同是操琴,有的是妙音,有的是噪音,错误。故选B项

12、。,B,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区别 _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_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居于_地位,整体_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_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部分,主导,统率,被支配,(2)联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_部分。 (3)方法论要求 树立_观念,立足整体,统

13、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影响,决定,影响,全局,局部,有序性,优化趋向,整体性,优化趋向,综合,1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解析 只有事物的内部结构趋于优化时,事物的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 解析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3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 解析 部分的变化影响但不一定推动整体的发展。,4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个体。( ) 解析 对整体的把握有助于认识个体,但认识整体往往从个体开始。 5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解析 部分的功能

14、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6(江苏卷)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解析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有序地构成有机整体时,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 (2)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例1 (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

15、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解析 一要从整体的地位方面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二要从部分的作用方面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 答案 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