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00297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专题思想解放的潮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专题 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解读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维新思想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不同主张及特征。2由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到当今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3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4新文化运动中的

2、“科学”口号与科学发展观、 “八荣八耻”相联系,作为考查切入点。5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重点。6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扬弃观。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历史的选择?第 24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梳理考点 1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派别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 世纪 90 年代初,民

3、族危机空前严重。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王韬、薛福成、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变革政治制度,设立议会;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工商业。康有为:“三世说”。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目的性质要求向西方学习,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实践活动林则徐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洋务运动 没有付诸行动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戊戌变法。意义对当时

4、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促进西学传播,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彻底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政治方面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复辟帝制。背景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青年的诞生兴起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大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5、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进步性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界的空前解放局限性 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考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 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进

6、一步传播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阵营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扩大传播 1920 年,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流派无政府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各地酝酿组织共产党。(1920 年 8 月,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 7 月)重难点突破重点 1

7、师夷长技以制夷【知识归纳】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 “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 “款夷” “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 ,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实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

8、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腐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温馨提示】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

9、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典例 1】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严复天演论 D洪仁玕资政新篇【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选择题,关键是能从材料中读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对选项中的四人及其著作中的主张、思想有准确的理解。【答案】A【方法技巧】注意区别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和

10、观点。【配对练习】1-1.(拓展题)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解析】本题要求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目的有比较准确到位的理解。如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就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寻求强国御侮办法,不能理解为对封建王朝的愚忠。【答案】C1-2.(易错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意图是A让中国人了解西方世界 B提倡反封建的民主思想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为洋务运动奠定理论基础【解析】不会用阶级分析法分析问题

11、。魏源是地主阶级官僚,所以排除 B、C、D 魏源不可能先知先觉。 【答案】B重点 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知识归纳】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含义: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

12、,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但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历史作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长达 30 年经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但结局失败,却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误区警示】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典例 2】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

13、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名师点睛】考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准确理解。难度不大。【答案】B【方法技巧】注意比较洋务派与林则徐、魏源的观点的异同。【配对练习】2-1.(拓展题)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解析】开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科技人才是洋务派的教育主张,必然遭到顽固派的反对。【答案】B 2-2 (易错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14、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影响不同A B C D【解析】这是一道对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想观点进行评议的组合型选择题。由于以组合形式出现,难度就更大一些。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可从两种思想观点的提出者切入题目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也是思维发展的规律。在解题时,学生不妨回忆魏源和洋务派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都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己任。因此,在阶级立场和根本目的上并无不同之处。至此,本题即可用干扰排除法来解答。如果不从具体问题切入,那么就容易在许多概念上绕来绕去,误入歧途。正确选项为 B。【答案】B重点 3 维新思想【知识归

15、纳】1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1)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2)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3)谭嗣同: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4)严复: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的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实行变法维新,就

16、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2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主要内容: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废“八股”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历史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 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思想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温馨提示】掌握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等人维新思想的特点与区别,维新思想的意义,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起思想启蒙的作用。【典例 3】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