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002834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优质九年级优质乡愁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及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 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 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以下是 小编收集的乡愁教案 ,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乡愁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诗中的意象 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 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 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 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 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 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 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王慧敏想家 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 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 (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 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 一

3、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 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 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 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 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

4、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 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 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 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1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 补充(媒体示): 余光中祖籍大陆。1928 年生于南京,1949 年去香港, 1950 年去台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 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 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 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 (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

5、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 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 美国是外遇。 代表作乡愁 、 乡愁四韵 , 春天,遂想起 ,被称 为乡愁诗人。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1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 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 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 “”)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6、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3 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 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在那头” 要一字一顿。 4 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 1 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 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 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 了四

7、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 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 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 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 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 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 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 寄情。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 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

8、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 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 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 ”少年 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 “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 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 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 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媒体示)(朗读 时注) (2)学生

9、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明确: 第二小节:夫妻别-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体示) 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 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 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生死别-坟墓矮矮,哀痛深深。(媒体示) 第四小节: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 “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 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 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 头” 故国别-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媒体示)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 节比有何

10、不同? 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 情。 感情的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 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 “在-那-头”要 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 4 当堂记忆 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 术匠心。简单陈述意象美。像这么美的诗,不把它记下来 岂不可惜? 注:切莫死记硬背,找规律。 每一小节的第一句都是表示时间,从小时候到现在。 叠词。还有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乡愁是在这头 在那头” 。 把这些词想一想,然后,我们试着一起来记忆一下-

11、(单独记,齐忆) 五、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 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 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 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 比方吗? (适当穿插评,表扬)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六、小结当堂 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 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

12、,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 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 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 小的邮票 七、布置作业(见附练习) 乡愁教案二: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 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 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 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 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 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

13、入 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 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 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 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 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

14、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 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 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 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 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 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 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 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 “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 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 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

15、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 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朗读欣赏 1、FLASH 音乐欣赏, 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 朗读重音. 2、学生点击朗读欣赏,感悟练习,然后教师点名朗诵 . 小组讨论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 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 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 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 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 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 动了诗人的一生

16、。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 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 -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 -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 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 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 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 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 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 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 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 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 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