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规律与范畴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5892882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规律与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美的规律与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美的规律与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美的规律与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美的规律与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的规律与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规律与范畴(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的规律与范畴,美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形式美 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形式美的特点,形式美的构成,声音美 视觉的形式美,1、色彩要素,2、形状要素,3、声音要素,形式美的规律,1、单纯单一律,2、对称均横律,3、对比调和律,4、比例节奏律,黄金分割,5、多样统一律,美学史上一般把美采取两种原则区分。 一是从性质、范围上把美分为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一是从状态、面貌特征和真善美关系上把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悲剧和喜剧等。,美的范畴 优美 壮美 崇高 悲剧 喜剧,一、优美 优美是狭义

2、的美。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如“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中国古代所谓“冲淡”、“秀巧”、“秀婉”就是指优美,也就是“阴柔之美”。 中外美学家、文论家对优美特征的论述。 从实质上看,优美是一种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因此,优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是和谐的,适情顺性的,直接轻松愉快的,并且具有持久性,令人回味。 自然美中的春风微雨、初日晚霞、小溪曲涧、荷塘月色;艺术美中的抒情诗文、维纳斯雕像、小夜曲、舞蹈春江花月夜;人物中的林黛玉之类,均属于优美的范畴。

3、,二、崇高,比起优美,崇高显得较复杂,也较难把握。崇高是近代才被引入美学而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 1美学史上对崇高的研究和认识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首先提出崇高美的概念,但主要是从修饰学上讲。 博克第一个把崇高作为美学范畴,他认为崇高是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对象,由巨大的体积、晦暗、无限等感性形式构成。他认为崇高事物具有体积巨大、凹凸不平、奔放不羁、常以直线条出现、阴暗朦胧、坚实笨重、以痛感为基础等特点。其观点是唯物的,但又是机械的 康德认为崇高的本质特征是绝对大、无形式,粗野的自然就是崇高。有两种崇高形态:一是数量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崇高。他认为崇高不在物本身,而在人自身的精神之中,是人的心理能力对对

4、象的战胜,是理想恐怖感的克服,而理性是天赋的,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黑格尔认为崇高来自绝对实体,是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协调,理念内容压倒外在形式引起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是客观存在的巨大事物本身的属性,一事物之所以是崇高,在于远远超过拿来与之相比较的一切对象。他同时认为可怕的事物常常是崇高,丑、恶如果可怕,就是崇高。,2我们对崇高的理解 上述各种崇高学说的缺陷是,多从大自然方面谈崇高,忽视了社会崇高;把崇高与恐怖、丑恶混为一谈。 我们认为,崇高包括自然的崇高、社会的崇高和艺术的崇高,(1)自然的崇高即自然崇高。其感性特点是巨大、粗硬、刚直、晦涩、浑浊、动荡等。偏于形式的不平衡、不稳定、不

5、和谐,偏于真,真与善在剧烈的冲突中趋向统一。与优美比较,自然崇高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和谐的美。它引起的心理反应不是直接的轻松愉快,而是动荡不安的心灵冲突中趋向平静,由推拒转向吸引、从不自由到自由。,壶口瀑布,华山,自然的崇高作为一种美出现,同样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自然崇高可以分为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但两者常常互相兼而有之。,(2)社会的崇高即社会事物的崇高。凡是体现着真与善高度统一的内容的,对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社会事物,就是社会崇高。 社会崇高偏于内容,偏于善,善在斗争中掌握了真而达到真美善的统一,才能构成社会崇高。 社会崇高总是和艰巨、坚强的

6、社会斗争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也必然和人的伟大、人的品德的高尚和智慧的卓超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崇高的社会斗争事件、社会事业中必然涌现崇高人物,这种人物以其真善高度统一的品质而为人们所崇敬。崇高人物就是伟大人物。 社会崇高不能与令人恐怖的特性联系起来。社会崇高只属于进步阶级、进步人物及其活动。,(3)艺术的崇高,即崇高艺术。一般说,悲剧艺术是崇高的集中反映。关于悲剧,将在后面论述。,埃斯库罗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 壮美,壮美是介于优美和崇高之间的一种美。也即“雄浑”的美,阳刚之美。它是以相对有力、巨大的优势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通常给人以雄伟、辽阔、豪放、挺拔等感受。它比起优美来说已开始出现冲突

7、、动荡,但不像崇高那样严重的冲突和动荡不安,它总体上还是和谐,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尚未给人以威压感。总之,壮美不是优美,也不是崇高。壮美进一步演变就会走向崇高,可以看作优美到崇高的过渡阶段的美。,四、 悲剧 1悲剧性和悲剧的实质,美学上讲的悲剧和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指现实生活中任何不幸和死亡,它虽然“悲”,但不一定构成美学上讲的“悲剧性”。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悲剧”只有在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原因的时候,只有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悲剧性因素”。 所谓悲剧性,指的是一种社会冲突的属性。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相对弱小的美善事物、力量在和强

8、大丑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摧残或死亡,就是悲剧性的。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审美对象,艺术形式的悲剧才是审美对象,艺术形式的悲剧是美的形态之一,它是现实生活中具有真正悲剧性因素的悲惨事件和人物的审美反映。它以美善事物被否定的形式暴露丑恶、鞭挞丑恶。美学上的悲剧包括戏剧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的悲剧。 美学史上对悲剧性和悲剧实质的认识。 亚量斯多德认为,悲剧描写“与我们相似的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因为“相似”,所以令人“恐怖”;因为“厄运”,所以令人“怜悯”。其悲剧观的核心是“好人受难”。为什么受难?他认为是个人的失误造成的。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中主人公的“悲剧”都是个人失误、犯错造成的。

9、,俄狄浦斯王,鲁迅认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悲剧与崇高的关系悲剧与崇高有联系但有区别。悲剧往往反映社会崇高,而只有社会崇高遭到不幸、失败或死亡时,才构成悲剧题材。其次,非崇高人物也可以成为悲剧人物。所以不能简单笼统地说“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或表现”。但是,悲剧冲突的尖锐性、震憾性和引起人们的恐惧感、紧张感等与崇高具有相似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反映是可以的。,3悲剧的特征 (1)基调的悲怆性 (2)内容的严肃性 (3)冲突的尖锐性,4悲剧的类型 美学史上有人把悲剧分为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灾难悲剧、社会悲剧等。,5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价值不是向人们提供悲

10、惨事实,而在于向人们揭露丑恶,表现人们对丑恶势力的抗议和斗争。它以美善事物被否定的形式肯定了人们的实践斗争的价值。人们在欣赏悲剧的过程中,在感受痛苦的悲哀中受到真的启示和善的教育而感到愉悦。这就是悲剧的审美效果。 各类悲剧还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意义。,1喜剧性和喜剧的实质 喜剧性与可笑性不可分割,但又不能等同。现实生活中大量可笑的事物不一定构成喜剧性。喜剧性指的是具有社会意义即有社会内容的事物的可笑性,它作为事物一种属性,指在社会关系或社会冲突中,事物在自相矛盾、倒错、荒唐背理中即可笑性形式中暴露其本质的可笑性。美学上讲的喜剧是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的审美反映,即艺术形式的喜剧,它在表面合理中揭露

11、对象的内在荒谬性,是通过美善力量以压倒优势撕毁着丑的形式来表现的。艺术形式的喜剧包括戏剧中的喜剧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喜剧。,美学史上对喜剧性和喜剧实质的认识: 柏拉图认为:喜剧揭露虚伪,不美而自以为美,不智而自以为智,不富而自以为富,弱则可笑,强则可憎。 亚里斯多德认为:喜剧就是可笑性,可笑就是丑;“喜剧是一种对坏人的再现,是一种可笑行为的再现。 黑格尔认为:喜剧是悲剧的颠倒。是绝对理念在发展过程中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空虚,虚有其表,“喜剧就在于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如何在自命不凡中暴露出自己的可笑”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对象是一种滑稽,滑稽就是内在的空虚和无意义,却又用现实主义的外表掩盖自己;

12、丑是滑稽的本质,但只有在丑自我炫耀为美时,丑才成为滑稽 马克思指出:“本身还相信而且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而它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列宁也指出:“据说历史是不会重演的。如果历史事变的原本是一出悲剧,那末它的抄本就会只是一种滑稽剧。”由此可以认为,喜剧反映的就是现存性和现实性的矛盾、分裂、失调。 鲁迅认为,喜剧“把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对上述观点的认识和评价。,4喜剧的类型,现实生活中喜剧性人物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本质丑,欲盖弥障;二是基本美善,但有严重缺点;三是本质美善,但美善内容以丑的形式出现。因此喜剧可分为三种: (1)抨击性讽刺喜剧(典型的喜剧类型)

13、。 (2)批评性幽默喜剧。 (3)歌颂性喜剧。,5喜剧的审美意义,喜剧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善的肯定和悲剧通过美善的被否定而激发人们对美善的肯定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都达到“为一切崇高和美的事物服物”。不同的是,喜剧通过笑来否定丑、肯定美善。喜剧嘲笑丑,纠正人的恶习,巩固健康人的健康,使人们笑着向过去告别,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这就是喜剧的审美的意义。 各类喜剧还各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意义。,一、选择题,1美的最高形态是( )。 A.人的美 B.自然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2.不属于美的形态的是( )。 A.悲剧 B.喜剧 C.优美 D.丑 3.“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 )。 A.崇高 B.悲剧 C.优美 D.壮美 4.不是悲剧的特征的一项是( )。 A.基调的悲怆性 B.内容的严肃性 C.情节的集中性 D. 冲突的尖锐性 5.“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 )说的。 A.黑格尔 B.马克思 C.鲁迅 D.王国维,名词解释: 1 、形式美。 2 、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