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892241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老年糖尿病优化血糖管理策略(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老年糖尿病的优化血糖管理策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干部保健科 李芮 陈泽涛,内 容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二、重视多种危险因素, 优化血糖管理策略 三、“人”为本,“症”为标,标本兼治,老年糖尿病的特点,1.症状不典型 老年糖尿病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容易被漏诊。 2.糖尿病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许多老年患者患糖尿病多年却毫不知晓,直至出现靶器官的并发症而就诊相关科室后方确立糖尿病的诊断。,老年糖尿病的特点,3.多种疾病共存 老年糖尿病人常同时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必然使临床表现复杂,增加治疗的难度。

2、 4. 易发生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反应减弱无症状性低血糖较为多见。低血糖可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脑缺血,诱发急性心梗和脑血栓形成。,内 容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二、重视多种危险因素, 优化血糖管理策略 三、“人”为本,“症”为标,标本兼治,循证医学推动糖尿病领域快速发展,干预目标: 从单一危险因素向综合干预转变,干预时机: 从治疗向预防转变,干预模式: 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干预策略: 从注重降糖效果向同时关注效果与安全转变,干预理念: 从标准化向个体化转变,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优化血糖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因素管理 2

3、、血糖干预 3、全面血糖控制 4 、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危险因素管理,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家族史, 基因)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 其他,Porte, D. Jr.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rs 375-390,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 肥胖 身体脂肪分布(体表面积,腰臀比,腰臀围),多因素综合控制可有效降低CVD风险和死亡 STENO-2及其随访研究,STENO-2研究, 综合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P Gaede, et al. NEJM 348:383-393, 2003,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控

4、制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是患者获益的重要保障,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2、早期血糖干预,2009ADA年会,Whitehall Study:胰岛素敏感性,细胞功能,糖尿病诊断前13年就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 糖尿病诊断前3年开始迅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细胞功能,DM诊断之前心血管风险已经增加,Hu FB, et al. Diabetes Care 2002;25:112934.,0,1.0,2.0,3.0,4.0,RR,1.0,2.40,3.19,3.64,临床诊断糖尿病前时间与心肌梗死或中风的相对风险及95%CI,非糖尿病患者,诊断糖尿病前15年,诊断糖尿病前10年,

5、诊断糖尿病前10-15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随病程延长显著增高,VADT研究中强化组糖尿病病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比关系,早期干预的重要性,08年7月23日,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版布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强调糖尿病前期不仅容易发生糖尿病,也增加心血管风险,应当积极管理。强调双重干预策略: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药物干预,CURE,糖尿病从治疗走向群体预防,目前的证据表明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能有效实现高危人群T2DM的预防.,CARE Prevention,糖尿病从治疗走向群体预防,3、全面血糖控制,2008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不仅与HbA1

6、c 有关,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都密切相关。 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想要通过短期强化治疗使心血管获益是不现实的 。 金标准HbA1c 仅是反应采血前1-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血糖异常的全部。,HbA1c并非反映血糖的全部,Monnier L, et all. Diabetes Care 31:S150, 2008,提示我们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不仅要关注HbA1c,同时还要关注餐后血糖及血糖波动。 对于血糖管理模式,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4 、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与青壮年相比有很大差异,而且老年人往往一身

7、多病,用药种类多,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选择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另一方面要注意降糖药物的合理配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类及可能的联合,磺脲 格列柰,促进受损胰腺分泌胰岛素,延缓胃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 二甲双胍,胰岛素,注: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常用的降糖药分为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四大类Joslin糖尿病学(14版),补充胰岛素,当前联合用药中的风险,双胍,磺脲,格列奈,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TZDs,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体重增加,?,均增加体液潴留,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对于老年

8、患者,在降糖药的诸多副作用中尤以低血糖发生最为严重,特别对已出现并发症,既往低血糖 ,基线血糖水平偏高,已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最大程度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VADT:低血糖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Risk ratio,P value,RR,P值,对心血管有益,对心血管有害,VADT研究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ASD2008年会,既往事件,低血糖使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增加,Kosiborod et al. Circulation 2008;117:1018-1027,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9、,糖尿病,死亡率(%),70,70-80,80-90,90-100,100-110,300 290 -300 280 -290 270 - 280 260 - 270 250 -260 240 -250 230 -240 220 -230 210 -220 200 -210 190 -200 180 -190 170 -180 160 -170 150 -160 140 -150 130 -140 120-130 110-120,n=16,871,平均血糖 (mg/dl),急性心肌梗死后平均住院血糖和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无糖尿病,全部患者,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

10、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Cryer PE et al. Diabetes Care.2003 June;26(6):1902-1912.,Cryer PE,关注降糖效果的同时 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内 容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二、重视多种危险因素, 优化血糖管理策略 三、“人”为本,“症”为标,标本兼治,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正确认识疾病,解决疾病某一过程中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人”为本,“症”为标,重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症状是机体的外部表现,急则治其标

11、,缓则治其本。 中医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优势是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从疾病的本质入手,审时度势,标本兼治。不仅在改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医,而且能根据病人虚实寒热,脏腑、阴阳、气血的不同,治其根本,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治疗方法,1.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不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治宜 养阴滋肾、育阴潜阳。 方剂常选六昧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知母、白芍、枸杞子、玉竹、女贞子、旱莲草、麦冬等。,2.益气健脾 用于脾虚湿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素体阳虚,加之饮食失节,脾不能健运,肾不能温化,津液不布而成消渴。 治宜 健脾益气 方

12、剂常选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等,可佐以行气、理气、化湿之品,如苍术、泽泻 、茵陈 、木香、黄连等。,3、益气滋阴 用于气阴两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患者消渴日久,津液被耗,阴虚及气,气阴两虚而成。 方剂可选用生脉散。 常用药物:生地 、麦冬 、天花粉 、西洋参 、黄芪 、玉竹 、茯苓、地骨皮,鹿角胶 、玄参、山药 、天花粉等益气滋阴之品。,4.活血化瘀 用于血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久病入络, 血行不畅,或气阴两伤,气虚帅血无力,而致血瘀;阴液不足,虚火煎熬,血液黏稠,运行不畅也可致瘀,是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病理环节。 治宜 活血化瘀。 常用方可选血府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黄芪、川芎、丹参、牛膝、红花 、益母草等。,小结,早期诊断,尽早干预。 采取“人为本,症为标”的优化血糖管理策略,从饮食、运动等基础开始,全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多种危险因素。 HbA1c是重要但不是唯一血糖控制目标,空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也需要密切关注。 控制高血糖的同时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时刻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延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限。,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