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58913215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 主编)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务的活动。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 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 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 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 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 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

2、戚相 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 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 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 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 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 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 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 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 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

3、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 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 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 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 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 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

4、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 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 理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 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 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西方国家摆 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 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技

5、革命使社会 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 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 现。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 面的矛盾。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肌醇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西方国 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 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 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从总体上看

6、,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如下重要的特点:(1)公共管理 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 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 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公 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 研究领域。当前阶段的公共管理学,具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点: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理论上的包容性,学科的年经性。5.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是什么?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如何

7、?公共政策途径的的公共管理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 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其特点是,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 所进行的政策研究;重视非量化合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 知识;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企业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受管理主体的影响,主张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 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其特征有: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对公、 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 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量化方法。目前企业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6.怎么理解公

8、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位,弥补市场功能缺陷;(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7.怎么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 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选择:是指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 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和机 制。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

9、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 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这样一些情况。1.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公 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 市场。它具有三个规定性,即集体性、规则性、非市场性。公共选择理论对公 共管理学的理论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用经济学的方法 和假设来研究政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有关政府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 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2)对资本主义民主政

10、治过程的矛 盾性、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的操纵性的分析,引发了 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3)强 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 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也使得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 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行研究。2.试分析政府失败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迪1)对于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 端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某些内在缺陷,尤其是指出了现 有的各种投票制度或表决方式的弊端、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政治家和官僚的利 己主义等因素的存在如何造成公共

11、决策的失误、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以及政府 扩张和寻租等政府失败现象。2)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在研究或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所 存在的偏差,即注重市场缺陷研究,而忽视非市场缺陷或政府失败研究的倾向, 在“市场失灵论”之外,补充上对称的“非市场失败论”,这无疑是社会科学 研究上的一种突破,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研究的空白。3)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公共选择理论及其政府 失败论把政治、制度的因素看作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把政府行为和制度因素 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中,这就克服了传统经济学把国家、政府或政治因素 当作经济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而排斥在经济学体系之外的缺陷,较好地反映了

12、 当代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特别是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以及政治过 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交织的现实。3.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1)对于公共行政时期,依据学科研究的焦点和方法不同,还可以把它大 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公共 行政学科关注的焦点贯穿始终的核心是政府机构的运行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 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2)公共管理关注的核心应该是公共管理职能在政府与其它组织、其它方 面(包括市场、社会)之间的分配,以及公共管理品质的提升。4.你对新公共管理思

13、潮和实践模式有何评价?(1)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和实践模式,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 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 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 格局。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新公共管理 具有“解题”特色。(2)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难与受到的批评 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与管理主义的两难选择。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批评是其沉溺于市场基本教义。(3)对它尽管可以提出多种批评,它给出的解题之道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 局限

14、,但它对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借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加大政府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政府垄断 公共物品的供给(或公共物品基本上由政府提供)的局面;充分认识市场机 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 社会的关系;注意研究借鉴当代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 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当代新公共管理模式的 转变。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 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

15、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 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 和处理事务的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 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科层制:是一种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公共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 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变革:是指那些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变化。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 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 产品为基本职能。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

16、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 着原则性的区别。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 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而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公共组织 则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 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 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 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对象不同。非公 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 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 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 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 动依据,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2.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特点是: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为决策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