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905140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Page 2,本 能 行 为,人类行为,社 会 行 为,Page 3,亲 社 会 行 为,社会行为,反 社 会 行,攻击性行为,Page 4,Page 5,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助人、安慰、捐赠等,Page 6,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一)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 (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 (三)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Page 7,Page 8,二、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的

2、特点攻击性行为是指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Page 9,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愤怒的反 应性攻击,工具性攻击,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敌意性攻击,(二)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种类,为了获得玩具或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攻击性行为,以他人为指向,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表现为愤怒、发脾气或失去控制,未获得某一物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进而欺负或控制同伴,Page 10,(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儿童的非指向性的发脾气行为在学前期逐渐减少,而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期呈上升趋势,4岁达到顶峰; 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3、; 对攻击和挫折的报复性反应在儿童3岁后急剧增加 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上的攻击;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age 11,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趋势,Page 12,男孩普遍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男孩之间的攻击行为要比女孩之间 或异性之间多得多,女孩的攻击行为多为言语攻击, 基本上都是指向其他女孩,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形式多为身体攻击, 女孩多为言语攻击与关系攻击,Page 13,欺负特殊的攻击,欺负行为是攻击的一个子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它常在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间发生,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会导致

4、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而对欺负者则可能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 可见,儿童欺负问题是发展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研究中极具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外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我国还是空白,应当引起我门的关注。,Page 14,三、影响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因素,Page 15,激素水平,外貌长相,遗传基因因,(一)生物学因素,四、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气质类型,Page 16,知识经验,媒体的影响,社会文化氛围,家庭因素,(二) 社会文化因素,同辈群体,Page 17,儿童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 (2)家长过分限制

5、幼儿 (3)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经常使用暴力及攻击性言行,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模仿的对象。儿童往往不是在惩罚中受教育,而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极大地依赖着他们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和父母自己如何表现。,Page 18,儿童知识经验的影响,(1)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有关 道德水平越高,儿童也就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行为也就越趋近于正好与攻击相反的亲社会方向。 自我控制也是直接与攻击行为相联系的个人品质因素,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下降时,攻击性行为就会明显增加。 (2)与儿童的社交技能有关 他们对冲突性社会情境解决或是解决社会性争端的办法往往都运用攻

6、击性行为。与受欢迎的同学相比,不受欢迎的儿童攻击性更强。,Page 19,儿童知识经验的影响,(3)与个体固有经验因素有关儿童时期的大量受害经历与以后大量的攻击性和暴力问题有关。身体遭虐待的经历教会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并且使儿童把攻击性行为作为亲密关系的一种规范。 (4)受到挫折 当幼儿受到挫折时,由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或社会交往的经验,为了解除心理的紧张或维护自己的自尊,便采取攻击他人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保护自己。,Page 20,媒体的影响,Page 21,五、控制幼儿攻击行为的策略,Page 22,具体措施:,提供非攻击性的环境,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

7、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Page 23,具体措施:,引导幼儿进行移情换位,引导幼儿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如:体验同伴痛苦、难受的表情,从而达到抑制自身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并今儿实施帮助、互助、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通过多讲故事、与幼儿一起观看有益于亲社会行为的电视节目等途径为他们提供分享、谦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榜样。,Page 24,具体措施:,允许幼儿有合理的宣泄,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强行抑制自己的攻击意向,长此以往,会产生

8、过分的焦虑,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允许幼儿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来取代攻击行为。如有的幼儿在玩黏土游戏时,拼命的挤压、摔打;有的幼儿在模仿战斗场面时相互间“打打杀杀”。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把平常不良情绪通过这种“破坏性”游戏释放出来,从而维持心理平衡。,Page 25,具体措施:,对于长期压抑, 正当需要得不到满足, 造成心理挫折而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家长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合理需要。通过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 来真正了解幼儿的感受、愿望及需要。如果幼儿的要求是合理的, 就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他们一些不合理的需要, 也要心平

9、气和地与其讲清道理。,Page 26,具体措施:,当幼儿刚刚表现出攻击行为时, 不一定非惩罚他们不可, 劝开就行, 或者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 然后创造机会让幼儿相互合作, 对他们的良好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 则大加赞赏, 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不断受到强化。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让幼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社会行为。,Page 27,具体措施:,这种方法对幼儿也很有吸引力。简单的例子是,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好,不骂人的话发给一个三角形,不打人的话发给一个圆形,几个三角形或几个圆形可以换一个五角星,累积多少个五角星就能换一个小奖品孩子会慢慢改掉坏习惯。,Page 28,回顾本节内容:,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概念、种类、特点 形成原因 干预措施,Page 29,作业:,针对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都有哪些干预措施?请详细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