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贸易合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88606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橡胶贸易合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橡胶贸易合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橡胶贸易合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橡胶贸易合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橡胶贸易合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橡胶贸易合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胶贸易合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橡胶贸易合同橡胶贸易合同篇一:XX09003 购销合同补充协议XX09003 购销合同的补充协议甲方:乐陵市威格尔橡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乙方:宁波梓昆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鉴于甲方和乙方于 XX 年 9 月 25 日签署了合同号为:XX09003 的购销合同 (以下称原协议) ,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原协议中第 5 条验收办法中未尽事项特订立以下补充说明。一.合同内容补充部分:原协议内容:第 5 条 验收办法:原厂标准。就原协议第 5 条的补充部分:由于实际生产需要和货物本身特性、生产、运输、包装等条件的限制,实际到货数量与货物原计划会有落差,故货物数量应按实际交货

2、重量计算。双方货款以发货金额为准,遵循多退少补原则。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以实际发货数量及规格为准。二.其它事项说明: 双方发货完毕,可以按照此补充协议中所补充事项出具货物调整说明,符合实际情况的货物调整说明,与编号为 XX09003 的销售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三.本协议生效:本协议生效后,即成为销售合同 XX09003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编号为 XX09003 的购销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本协议中明确所作修改的条款之外, 原协议的其余部分应完全继续有效。甲方(公章):乙方(公章):甲方负责人(签字):乙方负责人(签字):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篇二:天然橡胶的商业周期-5 年轮回挨过了

3、4 月的橡胶业正迎来一场胜负可见的“杀局” 。“橡胶圈每 5 年一个轮回,大部分的贸易商会倒在轮回里。 ”山东青岛保税区北京路上的一幢写字楼里,橡胶贸易商孙一东(化名)面对记者显得颇为悲壮。眼下,他所说的轮回正在来临。4 月 26 日,青岛保税区的橡胶总库存正式超过 37 万吨,这是一个新的峰值,也是一个让春节前大批囤胶豪赌的现货贸易商倍感心痛的数字。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资胶,或者叫死货,因为它们已几乎无法流动。而比显性库存更可怕的是隐性库存,如果算上上期所的交割库、压港的现货、在途的船货、国内胶水的开割和积压在东南亚产胶国的成品,整个橡胶行业的总库存可高达百万吨以上。高库存伴随着价格的雪崩。

4、去年,橡胶花了半年时间才涨了 700 美元,却在今年春节过后的 2 个月内就跌去900 美元,其间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样的反弹。贸易商们最怕见到的一幕发生了:“每个人都在失血。几乎大部分贸易商的结款周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还有一部分公司干脆选择了违约。 ” “在青岛的一些银行,现货已经不能融资了。银行就是这样,在橡胶的泡沫越吹越大时,它反倒会拼命帮你放大资信,可一旦泡沫开始挤压,你真正缺血濒死的时候,它却会第一个站出来抽贷。 ”孙一东说。 畸高的库存在云集着数十家物流仓储公司的保税区内很少看到货车,这是一件奇怪的事。 一家仓储公司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没车是因为保税区的橡胶现在根本不动。

5、旧橡胶发霉长毛了也没人买,新橡胶则根本没地方入库, “大客户们出点货也会要求给继续留着地方,因为后边马上还会有货进来。 ”如今在保税区的物流园走上一圈,会发现家家仓库的外面都露天堆放着小山一样的橡胶。因为仓库内寸土难求,那些不能入库的新胶只能滞留在港上,有时半个月才能停靠卸货,一度发生船货“堵港”的现象。堵港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因轮船返航时间延误,发货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橡胶也被积压至满库,无奈之下只能调整开工率,连发往中国的发船周期也从 1 周一班延长到 3 周一班。 “XX 年的时候,保税区有个几万吨库存,大家就觉得不得了了。可现在,高库存已然成了常态。 ”青岛国际橡胶市场总经理张浩称。在

6、青岛保税区,最早做橡胶贸易的公司只有几十家,如今增至三四百家。今年 3 月开橡胶年会,会场内 1000 人、会场外 1500 人,连越南代表都有二十几个。诗董橡胶总经理李世强感慨地说:“不是橡胶过剩,是我们自己过剩了。” 橡胶上演着库存悲剧,处于产业链终端的轮胎厂商却暗自窃喜。从 XX 年开始,山东 的轮胎厂商一改存冬货的习惯,用多少买多少,随用随买。因为人人都知道保税区仓库有 30 万吨现货随时可拿,“那就是不花钱的仓库” ,至于远期船货订单,则是根本不订了。在张浩看来,高库存也和贸易商们的操作手法有关。“这两年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是一路走低的,很多贸易商出现潜在浮亏以后,还在不断地补入低成

7、本货物,以期解盘解套,结果持仓量越来越大。你做我做大家做,形成库存的畸高。 ”对此孙一东并不否认,但他认为也不全是贸易商的错,去年他们就都被国家的收储给“忽悠”了:“XX 年橡胶丰产大周期开始,供大于求,胶价的下跌已成定局。然而国储却忽然在 24600 元买进,推高了胶价,让原本该按时破灭的泡沫又得以续命。 ”中国的橡胶一直都是靠进口,贸易商们怎么也看不懂国储替海外产胶国抬轿背后的逻辑。尽管看不懂,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场赌起了这波行情。事实证明,该来的早晚会来。 春节前的两个交易日,买红了眼的多头还来不及止盈,就被急跌的 1000 点挫掉了锐气,春节后的暴跌更是把跑得慢的贸易商集体套在了里面。

8、 “货押在手里没办法,到了港只能入库。 ” 海通期货的毛建平在 3 月时算过这样一笔账,彼时国内的库存橡胶估值约为 110 亿人民币。如果将仓储和人员等成本按 8%计算,那贸易商们光是贮藏橡胶,每年就要花掉 9 个亿,在这种情况下,盈利根本无从谈起。意外终于发生。3 月 7 日,保税区的尚世通物流仓库发生大火,XX 吨橡胶化为灰烬。其后,保税区的所有仓库被要求清理整顿,留出消防通道。广通仓库甚至贴出室外堆放货物十日内清出以及库龄一年橡胶清库等要求。“这件事给贸易商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全按广通这个标准,那保税区至少有 17 万吨货要被清。那段时间贸易商们纷纷在港上抛货。很多下游的工厂趁火打劫

9、,杀到很低的价格在港上提货。 ”孙一东说。 高库存正在演变成一场危机,并且拉响了产业链的警报。记者在一些胶厂了解到,现在收购胶水已经开始变得困难。胶农因为价格低,上岗割胶的积极性已经大减。对他们来说, 万元就是成本价,再低就只能停割了。而在泰国,低迷的胶价已经导致南方地区经济的衰退。融资胶之祸 继钢贸和铜之后,融资胶之祸也正在浮出水面。根据橡谷投资咨询董事王海滨了解的数据,目前青岛保税区的 37 万吨库存中,有 20 万吨左右是融资胶或者死货。 所谓死货,是指那些被高价套牢,再也无法动弹的库存。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保税区的死库存中,最高还有 5700 美元时入的货。而这些货的货主正是银行,如今

10、他们要面对这 些货品估值腰斩的痛苦现实。银行是如何变成橡胶的货主的呢?其终极原理和融资铜类似,就是橡胶贸易商们通常会以 20%左右的保证金从银行开到 90 天的信用证,然后迅速买入橡胶船货,这时只要价格不是亏得太离谱,贸易商通常会选择迅速卖出,以套取资金,刨去船货在途的路程,贸易商至少可获得 80 天以上的资金支配权。这时橡胶贸易商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套出的钱继续用于囤胶豪赌。二是干脆拿来放贷吃利差,这样除掉融资成本,他们仍能获得高额的利息收益。“两种用途中,后面一种更受福建、江浙这些南方橡胶贸易公司的欢迎。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等货到,胶价就发生大跌。这时,如果在 90 天的大限

11、内,一些贸易商们对于抬价回天乏术,最终就会下决心弃单跑路,把货扔给银行,宁可损失一点保证金。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不得已成了货主。如此一来,融资胶成了贸易商稳赚的买卖,胶价涨时可以大赚,价格一般时也能赚个放贷利差,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过是亏个保证金,反正最后会有银行来买单。XX 年,橡胶圈发生了多起这样的弃单事故,引发部分风险意识较强的银行暂停了橡胶贸易融资业务。其实,在各种大宗商品中,橡胶融资因为货值低、波动大,且没有升贴水交易模式,起先并不是最获资金青睐的品种。然而近一两年来,很多做融资铜、钢材和棉花的人,因为尝过甜头而大批转入胶市做融资,连昆明一些大地产商的闲置资金也进入橡胶市场。孙一东称:“

12、这部分人搅翻了整个市场。融资胶让船货价格和保税区的现货价格倒挂了 100 美元,大家仍热衷于买船货。 ”根据青岛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估算,保税区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贸易商在银行有贸易融资授信。 而银行对橡胶,特别是美元胶的融资放开是 XX 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的。保税区的贸易商们感受最深的是,同样的公司,XX 年以后的授信额度最多可以翻一倍。 “当时只要是对橡胶贸易商进行授信的,基本都可以做现货融资。 ”山东铭鼎橡胶经理闫利增告诉记者。 孙一东回忆称,那时候青岛的银行针对大宗商品融资的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他经常会接到各类银行开创新业务推介会的邀请。去了一看,参会的清一色全是同行。“做货押找建行”

13、 、 “深发展:打造保税物资综合金融服务” 、“中信银行(,股吧)电子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的“支付宝“”在这些口号的带动下,XX 年山东省银行贸易融资余额由 XX年一季度的亿美元激增至亿美元,增幅达 135%。“欧债危机爆发后胶价大跌,青岛很多国有股份银行开始意识到风险,对橡胶贸易收紧。可此时,一些股份制中小银行反而把这当成了拼抢业务的机会,加大对橡胶贸易公司的授信,筛选客户的条件极其宽松,很多时候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都不做考察。 ”上述客户经理称。 XX 年,因为仓单反复质押和各类违约事件频出,银行开始普遍收紧对橡胶贸易额贷款。快到年底时,业内甚至流传出了一份贸易商的违约名单。之后,浙江有银行终

14、止了远期信用证办理,每隔几天,就会传出有银行开始拍卖无法赎单的库存的消息。银行的规定日趋严格,开始要求严格审核保税区内企业贸易背景,甚至有的要求贸易商的货款回笼账户也要在授信银行开立,以防止有关联企业连环融资套现。尽管如此,保税区库存中仍形成了大量融资胶库存。这一年的 12 月,保税区的橡胶库存第一次冲到 24 万吨以上,这一数字几乎是 1 月份的 2 倍。到了今年,库存情况进一步严峻,价格也一直处于下跌通道。目前有东莞的消息传来称,那边橡胶贸易商们已陷入了集体巨额亏损,很多一吨要亏七八百美元以上,贸易商去年囤积了几千吨橡胶,几个月时间什么都没了。“银行保证金是 10%-20%,照每吨 300

15、0 美元算的话,那保证金就是 300 美元一吨,可你在下跌中 700 个美元都没了,还得需要补。3000 美元的货付出去 3000 美元,回来是 2300 美元,中间这部分亏空,实际上就是在去杠杆。 ”山东铭鼎橡胶的业务经理林卫超分析。第三次违约潮? 保税区的橡胶贸易商出现过 3 次比较严重的违约,XX 年一次、XX 年一次,还有一次就是现在。每次违约,都伴随着橡胶价格的大跌。 橡胶这个圈子其实不大,真有什么消息 10 分钟就能传遍。最近,一家福建的橡胶贸易公司因为拖延合同而被对方公司在橡胶圈内通报,几乎每个橡胶群都收到了消息,提醒业内谨慎对待这家公司,认为其不诚信。 XX 年金融危机,外围系

16、统性风险导致橡胶价格从最高位跌去一半。 “你的货一口气降下 200 美元,也没有人买。”那次大跌,连很多大型贸易商和轮胎厂都选择了违约。XX 年东营法院的年度十大案件之一,就是诗董橡胶起诉山东万达宝通轮胎在 XX 年的合同违约,这一案件当时在业内引起极大震动,最后以法院的调解作为结束。新加坡 Lee橡胶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也因类似原因将山东招远利奥橡胶告上法庭。然而暴跌之后,随着胶价的反弹和国内银行的融资放水,橡胶的泡沫在两年内又开始汇聚。这一过程中,很多海外厂商在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同中国贸易商和解,继续做生意,包括一些违约的人。这似乎又让一些贸易商们有了侥幸心理。XX 年再次有 40 多家贸易商违约,甚至有的违约吨位达数千吨。王海滨认为,这不仅仅让东南亚厂商不再愿意与违约贸易商合作,也会影响国内贸易商的诚信。 彼时,东盟橡胶企业理事会出面表示,已将违约橡胶买家列入黑名单,敦促成员拒绝买家的折价要求。 “将你的公司列入黑名单,你可以重新注册,可是将你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呢?在大宗商品行业里,公司的抬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操盘的那个人。 ”王海滨指出。 进入 XX 年,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