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865043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7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毕希名)(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主讲: 毕希名(教授) 2013-8-18,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因此,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由于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psychosis)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psychotic)作描述之用。,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 1、幻觉; 2、妄想; 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4

2、、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6、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本书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以各类形式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为研究对象。它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精神病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

3、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这种推论中,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二、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于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问题,有了新认识。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口语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 还有哪些失语? 失语与失言有何不同?,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在不断发展 (一)精神分析的解释1、意识理论 :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举例说明2、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的工作原则-举例说明3

4、、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他把这一动力冠名为“力必多”(libido)。“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4、梦的解释5、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压抑。,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在不断发展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并通过实验性神经症描述了神经症的病理机制和特征。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巴甫洛

5、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他举例说,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于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巴甫洛夫认为,同样的刺激,“对神经系统较强的人来说,并不引起这类疾病后果”。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

6、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按照这种技术路线,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他各类学习理论不断涌现。如今,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为我们对人类心理异常的解释与矫正,开辟了更新的途径。,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在不断发展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潜能概念,同时赋予潜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

7、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心理学是科学, 因此今后还要不断发展-推动理论研究。心理的实质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此心理咨询的方法要本土化。,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 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将心理障

8、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纳入医学范畴 有精神障碍的人的脑部有病理生理变化 行为异常是疾病的症状,病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平均数而言的 多以心理测量为工具 标准的普遍性是相对的 偏离常态并不一定被当作异常 有些特征不是常态 测量内容受社会文化影响,内省经验标准与社会适应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内省经验观察者内省经验具有很大主观性,经验不同标准会不同 社会适应标准是否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背景,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

9、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三个包含在此原则下的精神科临床标准 幻觉 妄想 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 心理过程一致性破坏,表现出异常状态,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情况下,人格稳定性破坏提示心理活动出现了问题,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辅助性的 有条件的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感知障碍 之 感觉障碍

10、,感觉过敏 对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感觉阈限病理性下降 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 感觉减退 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感觉阈限病理性增高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症,感知障碍 之 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受器官听、视、嗅、味、触、内脏性 根据体验来源真性、假性 根据特殊条件功能性、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常见幻觉的种类,幻听多见于精神

11、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言语性: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 非言语性 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颞叶癫痫或肿瘤 幻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内脏性幻觉躯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仅位于外部空间,而且直接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 病人常坚信不移,并有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假性幻觉 一般轮廓不清、不够鲜明生动 并不位于外部空间,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人脑内 不是通过感官获得 多见于意识清晰状态的病人,较真性幻觉少见,功能性

12、、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功能性幻觉 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互不融合 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思维鸣响 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 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联系 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病等,感知障碍之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 视物显大症和视物显小症 非真实感 周围事物象布景,人物象油画,无生机 可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窥镜症 认为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 兴奋性的,思维活动量增加和联

13、想速度加快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思维迟缓 抑制性的,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贫乏 内容空虚、词汇贫乏、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症状 思维贫乏要与思维迟缓鉴别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联想松弛、内容涣散、答非所问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破裂性思维 联想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语词杂拌,但意识清楚 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思维不连贯 症状类似于破裂性思维,但意识障碍 多见

14、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中断 无意思障碍和明显外界干扰时的思维过程短暂中断,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 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被插入的主题明显不自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被夺 突然认为自己的思想被外力掠夺,被掠夺的主题明显不自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非意愿的思潮大量强制性涌现,思维完全不受自己意愿支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赘述 谈话过程有很多不必要的细节,自认为必不可少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正常人的象征性思维是约

15、定俗成,可理解的 思维逻辑障碍时,主动用普通概念或动作表示特殊含义,不是约定俗成,与现实混淆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 之 思维形式障碍,语词新作 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特殊含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 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坚持己见,不可说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 之 内容障碍,妄想-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点 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 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按妄想的内容分类,关系妄想 把实际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有

16、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被害妄想 坚信周围有人对他监视、打击、陷害、投毒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特殊意义妄想 认为周围人的言行和平常举动与己有关,且有特殊含义,较抽象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按内容分类,物理影响妄想 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夸大妄想 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 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自罪妄想(罪恶妄想) 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 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按内容分类,疑病妄想 毫无根据地坚信患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医学验证不能纠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精神障碍 嫉妒妄想 坚信配偶不忠,想方设法找证据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 钟情妄想 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实际是被钟情妄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 认为内心想法或隐私未经言语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