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774330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精选-】(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上海市财政局 会计处 2014年3月,2,目 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六章 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框架结构,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框架结构,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总 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实际应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组织、机制、关键岗位和人员、信息技术,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采业务,资 产 管理,建设项目,合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4,学习内容,一、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二、什么是经

2、济活动风险评估 三、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四、如何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5,一、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3W+1H 谁执行(who)适用主体 控什么(what)控制客体 如何控(how)控制机制 为何控(why)控制目标,6,内控规范的适用主体,适用主体: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1、党的机关 2、人大机关3、行政机关 4、政协机关5、审判机关 6、检察机关7、各民主党派机关8、人民团体9、事业单位(不包括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7,内部控制的控制客体,针对行政

3、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 非经济活动专业业务活动 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使用或配置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 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6项业务,8,内部控制的机制,静态 制度安排:是内部管理系统,包括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措施和程序 动态 内部管理活动: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内控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循环往复,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两个特点 制衡性 流程化,9,1. 制衡性,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两个人有意识地犯

4、同样的错误的概率要少于一个人 两个人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要少于一个人 相互制衡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横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平行部门或人员完成 纵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隶属的岗位和环节完成 监督检查部门应具有良好的独立性,10,2. 流程化,内部控制是将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按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按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将分散的各项管理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11,内部控制的目标,(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二)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三)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

5、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12,二、什么是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一)什么是风险风险通常是指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 经济活动风险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异程度,13,二、什么是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二)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后果(影响程度)。 可能性测评 几乎确定:多数情况下预期会发生 很可能:多数情况下很可能发生 可能:某些时候可能发生 不太可能:多数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 几乎不可能:例外情况下才可能发生,14,二、什么是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影响程度测评 不重要:不受影响,较低的损失 次要:轻度影

6、响(情况马上受到控制),轻微损失 中等:中度影响(情况需要外部支持才能得到控制),中等损失 主要:严重影响(情况失控,但非致命影响),重大损失 重大:严重影响(情况失控,给单位致命影响),极大损失,15,(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单位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且由单位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具体可由各单位根据实际自行确定,既可以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也可以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16,(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1、人员构成 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风险评估工作; 由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由财会、资产管理、采购、基本建设、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抽

7、调关键工作人员或技术专家作为工作小组的成员,17,(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2、机构设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置在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内。工作小组下还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若干个风险测评小组,仔细梳理每一类经济活动的流程,按流程排查风险点。,18,(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3、评估周期: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一次风险评估应尽可能全面、细化,最好形成业务流程图,确定关键风险点,剖析风险存在原因及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后续的可以定期进行,主要侧重于经济活动的变化部分,但如果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则应及时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单位还可以对某些

8、高风险经济活动展开不定期评估,19,(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4、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工作完成后,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必须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组织情况:机制、范围、程序和方法、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 发现的风险因素:单位层面、业务层面 风险分析:总体风险水平、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 应对风险的措施建议,20,(四)风险评估的范围 两个层面,1、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规范第10条规定 2、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规范第11条规定,21,三、单位内部控制方法有哪些,(一)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方法:是指为将

9、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并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风险点选择的措施和程序,22,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二)第1种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所谓不相容岗位,是指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由一人兼任,否则可能发生弄虚作假,且能掩盖舞弊行为的岗位 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的设计原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有意识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低于一人舞弊的可能性 内部牵制核心思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处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总揽全过程 内容:人员牵制、记录牵制、物理牵制、程序牵制 方式:横向牵制、纵向牵制,23,(二)第1种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一是合

10、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二是明确划分职责权限, 三是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四是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通常可分为事项申请、审核审批,业务执行(经办),信息记录,以及内部监督(稽核检查)等岗位,24,三、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三)第2种方法: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内部授权审批是指单位处理经济业务或事项时,必须经过授权审批才能执行 一是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二是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三是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25,(三)第2种方法: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授权应当以法律、行政法

11、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予以书面化,通知到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中的相关人员。授权一经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员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三重一大”业务,还应当建立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确保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拨付,26,(四)第3种方法: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管理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结合单位职责,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在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单位各个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的控制方法。 归口管理原因

12、 一是分散开展 二是协同完成 三是专业性强,27,(四)第3种方法:归口管理,一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二是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 三是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 四是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28,(五)第4种方法:预算控制,预算是根据单位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单位业务活动的财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 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最终都要通过预算管理衔接起来,从而实现全过程控制一是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 事先要有计划,要有预算 严格按预算执行,严格预算追加调整 准确完整编制决算;重

13、视预算绩效 二是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建立“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29,(五)第4种方法:预算控制,预算控制不同于预算业务控制 预算控制是一种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作用 预算业务控制是对各项预算业务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可以使用多种控制办法,30,(六)第5种方法:财产保护控制,一是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 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记录(资产登记、建档、分类汇总)、实物保管和处置报批等 资产定期清查机制包括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 二是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 三是

14、确保资产安全完整,31,(七)第6种方法:会计控制,一是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三是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四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32,(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假发票问题 国家审计署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显示:在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近3万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假发票,列支金额1.4亿元 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情况下,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97

15、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集体福利 1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不严,接受“假发票”报账4457万元 2010年,国务院开展打击“假发票”专项活动 “假发票“的两种表现形式,33,(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表单和票据是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的“留印”和“痕迹”,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和合规 表单通常是指单位发生经济行为所涉及的内部凭证,如:签报、审批单等 票据通常是指单位发生经济行为在报销环节使用的外部凭证,证实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及其金额,34,(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一是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

16、票据单据制度化 二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使用和管理规范化,35,(八)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单据控制就是对经济行为的痕迹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把支出事项的外部票据控制与支出事项的内部表单控制相结合,建立对单据的内外结合控制体系,保证经济交易事项真实、合法 一是避免虚假交易 二是减少建立“小金库”机会 三是使“假发票”没有市场,36,(九)第8种方法:信息内部公开,信息内部公开是指某些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在单位内部的一定范围,按照既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公开,从而达到加强内部监督,促进部门间信息沟通协调,以及督促相关部门自觉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是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是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37,四、如何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试行较好单位的经验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开展内控 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比较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并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建设比较完备,注重构建一系列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 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一体化,提升管理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