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758260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评论写作-自考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 1.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节目样式) 。 2.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 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3.新闻评论也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 4. 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地 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 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新闻报道 是主体、基础,新闻评论是旗帜、 灵魂。新闻报道以报道客观事实 为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 础上发议论。 (关系)新闻宣传 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 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 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 想观点;主要的特点是一轮说理, 直抒己见。 (分工)新闻报道是 无形

2、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 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 又要有评论。 (配合) 5.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 主要表现在选题和立论的有的放 矢,针对性强。内容是由迫切的 现实意义,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 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强 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反 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 切合时宜 2)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 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 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1.面向广大受众。 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 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符合 群众的特点和需要。2.吸引和鼓 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6.新

3、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的分 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 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 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 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 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 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 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 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 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 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 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 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 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 法 第二章。 1.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概念)选题

4、就是确定论题,主 要是指他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 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重要性) 2.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断 论或结论。 (概念)是作者对所 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 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观 点和材料的作用。 (意义) 3.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关键 作用):首先,选题和立论是评 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 关键程序,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成 败。其次,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 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 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再 次,选题选择好立论又有独到之 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4.论题从哪里来:选题务必首先 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 源。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式、 舆论

5、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 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 和最新的政策精神。其二,是实 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 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 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 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三,实重 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 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 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 教材,也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 性和时代感。 5.立论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 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 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 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 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 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 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

6、认识, 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如何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 对性: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正 视波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善 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 质) 2.立论的新颖性:1)论题的新 颖。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 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 吸引力和生命力。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 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言所 谓言,是否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 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3)输入 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 论、印证论点事实的事实性材料。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一是注重 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二是注 重被掩盖着的矛

7、盾侧面,三是注 重追溯矛盾缘由。5)交锋中闪现 亮点,具体地说,就是针对错误 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辩论交锋和 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 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 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 解 3.立论的准确性:具体要求表 现在: 1)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 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 2)论据和引语的准确; 3)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 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 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瞻性 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指的是能在政治 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

8、地洞察 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 分析水平。 3)预见性:这表现在对复杂 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缜密 分析论证进而做出具有科学预见 的论断。 6.调查研究室选题和立论的前 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 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7.调查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方 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 见;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途径:博闻善学,注重知识、材 料、情况的积累;博采众议,多 谋善断;注意阅读记者、通讯员 和读者的来稿来信,从中获取各 种信息,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及 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常专研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 和有关文件;专题调查研究。 第

9、三章 1.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 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 2.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 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 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2.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区 别别:1.制作目的不同;2.表现手 法不同;3.结构方式不同;4.写 作要求不同。 3.评论标题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 面:1.概括论题范围;2.昭示中 心论点;3.表明作者态度;4.吸 引受众注意。 (具体表现) 4.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2.意向鲜明;3. 言简意赅;4.生动引人(转换句 式、语气;活用成语、俗语;巧 用修辞手法) 5.单一式标题:又称单一型标题, 是指只有主题、没有辅题的标

10、题 结构形式。 (不同媒介评论的基 本形式) 6.复合式标题:又称复合型标题, 是指既有主题、又有辅题的标题 结构形式,其中辅题又包括引题 和副题两种(基本形式) 7.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1. 所用符号不同;2.所起作用不同; 3.制作要求不同 第四章 1.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论据和 论点的结合、虚和实的结合、破 和立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2.论据和论点的结合:是新闻评 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 要的原则和方法。论据、论点、 论证或表述,是构成新闻评论的 要素。 3.评论的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 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 的立场和态度。 4.评论的论据:就

11、是用来阐明论 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 就是胖短和推理的基础。作用在 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 点。 (1)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 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体典型 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 计数字等。 (2)理论性论据,包 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 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 断、理论、原理;(3)运用论 据需注意两点,一是论据务必正 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 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 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5.评论的论证:论证指的是运用 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 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 地统一起来。 6.论据和论点的统一:首先,坚 持实事求是;其次,正确处

12、理好 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 (如何 统一) 7.统一论据和论点的方法:1) 例证法:以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 点,阐发道理。具体作法有二, 一是用典型的具体事例作为论据 来说明论点;二是通过若干事例, 综合它们的共同特点来说明一个 具有普遍意义的论点。此方式需 注意:1.事例要真实。典型、有 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须切合 实际情况;二是要注意揭示论据 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 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 子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2.)引证法:在说理论述中运用 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 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 正确,这就是评论论述中所常用 的引证方法。需注意三点:以是 引证要准确,

13、切忌断章取义、牵 强附会;二是引证要恰当,不宜 过多,不要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 己的论述;三是引用的材料要力 求深刻,新鲜,引人思考,并且 用在最必须的时候和地方。 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 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 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 8.虚和实的结合:是评论说理论 述的又一基本要求。虚和实是矛 盾的统一。虚,是指立论、观点。 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 践、业务、材料。 9.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 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 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 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 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

14、 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 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 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 说明 10.为什么需要虚实结合:因为 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 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 11.如何虚实结合:(1)务虚性 言论的虚实结合:指的是有关理 论、政策、思想方法、工作作风 乃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务虚 式思想型评论。运用时以虚带实 和寓虚于实的方法是可取的和必 要的。以虚带实,是指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在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 联系实际问题或事项矛盾讲清道 理,以推动实际矛盾的解决;也 指善用事实材料印证和发挥理论 观点。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 的一种特殊说理

15、方法。他不是通 常所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 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 解、道理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 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特点在 于不是直接从正面讲道理,而是 巧妙地寓论点于论据的叙述和对 照之中,让读者自己运用逻辑思 维同作者一起得出应有的结论, 领悟其中的思想和道理;多见于 杂文和小言论的写作中。 (2)务 实性言论的虚实结合:指的是写 作有关工作、业务问题的评论。 要做到就实务虚,虚实并举。也 就是就是论理,即结合具体的工 作和业务问题针对思想矛盾进行 议论分析,通过谈理论、谈政策、 谈思想,讲清道理,从而由个别 到一般,得出有普遍意义的见解 和结论,以启发读者,指导实践。 必要性

16、原因在于能够克服评论的 就事论事,从而达到通过个别以 指导一般,增强务实性工作评论 的普遍的教育意义。 12.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 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 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 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评错误 的观点。 13.破立统一的具体论述方式: 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则需立 中寓破,即在阐述正面观点的同 时指明与之对立的观点是什么, 他错在哪里。二是以批驳错误观 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也就是在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批 评、揭露或辩论的同时,还需指 明正确的应当是什么,应当提倡 什么,应当怎样去做。 14.运用论辩方法进行说理需要 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首先,要 注意弄清矛盾的性质,区别对待。 其次,划清是非界限,包括敌我 界限、政治和学术的界限、现行 政策和长远目标的界限。再次, 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5.严肃和生动的结合:是一条 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 求。 16.严肃和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 求: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 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 结合起来。 17.据事议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