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719161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 2290 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某地区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该地区,共有 20 个村民小组.常住户 540 户,现有人口195

2、0 人.土地面积 2684 亩,其中花园 800 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等企业 8 家.三业总产值 2500 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 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 43 人, 所以学校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农村留

3、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1、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 1-15 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 85%,有 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 1 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 1 次

4、,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 1 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2、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

5、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3、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

6、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

7、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

8、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

9、、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2、加大投入改善孩子教育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

10、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

11、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第 2 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 14 个镇共抽取 42 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 XX 年 12 月 20 日.汇总结果显示:4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9630 人,劳动力 4966 人.XX 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 人,比去年同期减少 29 人,减少%.据此推算,XX 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人,比去年同期减少 2926 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 23121 人,占留守儿童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

12、有 10596 人,占留守儿童的%,其他亲人照顾的有 2138 人,占留守儿童的 5%,独立生活的有 44 人,占留守儿童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14 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 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

13、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 17%,一般的占 65%,差的占 18%.3.

14、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

15、: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三)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家庭原因

16、.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