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89380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政策概论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政策概论 l 考察题型: 一、填空 二、不定项选择 三、名词解释 四、论述题(展开、深入) l 复习要点: 一、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 (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 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 :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

2、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 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 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服务机构。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3、A.组织者: 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 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C.社会服务提供者:即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如:老人院、医院、公立学校、儿童福利院

4、等,提供各类福利性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 A.含义:是指以不盈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 B.特点: a.非营利性,即不以盈利为目标。 b.福利性,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价格往往低于同类营利组织。 c.公共性,资产和运行费用有一定比例是来自公共资源的支持。 d.多元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2)社会政策的对象: 含义: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 分类: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3)社会政策的资源: 含义: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分类:资金性资源(直接投入资金或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质)和非资金性资源(如志愿服务) 。 调动方式: A.政府调动资源: a.税

5、收 b.专项收费 B.非政府组织调动资源: a.社会集资 b.社会捐赠 c.志愿者服务 d.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政府投入资源的途径: A.税收投入:通过统一的税收得到财政收入,然后再根据需要来安排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财政支出。 B.专项收费投入:具有强制性特点,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还可分为“受益者收费”“非受益者收费” 。 C.其他资助方式-减免税费:虽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但其效果是为了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并帮助穷人和特殊困难者,因此应该算是政府社会支出的一种。分为对个人的减免和对组织的减免。 D.其他资助方式-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前者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动一些机关及下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从事一些

6、社会服务工作,后者是指物资调拨支配落后地区,帮助贫困者和其他困难者。 (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含义: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重要性: A.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B.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C.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A.需求导向型 B.预算约束型 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 A.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 B.政府补贴供应方 C.政府补贴需求方 6、社会政策的制定: (1)社会政策的制定者: 立法机关:指中央和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7、委员会。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政党:是核心力量。 利益集团:是由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 公民:最广泛的间接制定者。 (2)社会政策的制定原则: 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兼顾二者,社会公正要求社会政策的价值确立和覆盖面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社会效率要求社会政策必须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性,在最小投入成本下,获得最大支出。 系统原则:部门间横向联系。 连续性原则:时间上纵向联系。 可行性原则:经济上的可行性、政治上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3)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 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政策的试点。 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8、7、社会政策的执行: (1)社会政策的执行原则: 坚定性原则:是由社会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决定的,具有高度原则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创造性原则:从实际出发,遵循实践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是社会政策得到迅速的全面的实现。 整体性原则:把社会政策的执行作为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应。 时效性:社会政策方案一经做出,就必须及时果断的付诸实施。 (2)社会政策的执行步骤: 制定实施细则。 确定具体的资金及其他资源的来源及使用方式。 建立高效率的服务传递模式。 建立有效的组织及管理模式。 8、社会政策的作用: (1)积极功能:保护既有制度,保护既得利益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安全。 (2)消极功能:抑制革命

9、,产生依赖,增加生产成本,挫伤市场机制,带来官僚机构。 (3)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功能;调节经济运行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 (4)社会功能:收入在分配功能;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社会政策控制功能。 (5)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功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稳定社会。 9、社会政策的评估: (1)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管理行为。 (2)特点: 是有组织的行为。 科学性和客观性。 权威性。 (3)意义: 是检验社会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是决定社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 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

10、 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4)评估者:领导、政策执行机构、专家和群众。 (5)标准: 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 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10、社会政策的调整、变动方式: (1)社会政策的修订。 (2)社会政策的改革。 (3)社会政策的终止。 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范围: (1)各国政策包括: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其他特殊政策等。 (2)还有的研究者强调公共政策特指国内的公共政策,不包括外交和国防政策。 3、公共政策特点: (1)公共性 (2)

11、权威性 (3)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4)价值性 6、公共政策的目标:为了维护社会中公众的共同利益。 (1)应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应通过利益分配兼顾到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应考虑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应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应注意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其他 1、政策的基本特征: (1)是有组织的活动。 (2)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2、 贝弗里奇报告 : (1)1942 年贝弗里奇报告 ( 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 。 (2)提出了福利国家的原则是:充

12、分就业原则、普遍性原则、政府全面介入原则。 (3)目的是消除社会的“五大病害” :匮乏、疾病、无知、肮脏、懒惰。 (4)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综合的和基本上覆盖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险体制,以取代旧的国民保险计划。并以国民救助系统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 3、 伊丽莎白济贫法 : (1)这是西方社会政策发端的标志。 (2)背景:中世纪欧洲,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救援难以应付需要。 (3)英国,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分析: 济贫法的救助中,社会控制多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济贫法严格规定了受惠人的资格,提供的救助也有限,并且短期为主,受惠者还要付出尊严和自主权为代价。 但

13、无论如何,这项法律奠定了 300 多年来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1834 年新济贫法依然沿袭这种济贫原则。 4、福利国家: (1)含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2) “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 1941 年所著公民与教徒一书。邓氏依据 welfare 和 warfare 在字形和读音的相似之处,巧妙生动地提出由 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来代替纳粹德国式的 warfare state(战争国家) 。 5、台湾社

14、会政策体系的受保人群:公、军、劳、农四大体系,军、公、教人员的保障待遇优于劳工、农民和其他人员。 6、国家福利模式: (1)含义:指由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 (2)优点: 可以为社会提供普遍性的、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可以很好地调动社会资源,能够保证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更好地体现福利性特点,在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护和其他社会价值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3)缺点: 政府部门缺乏改进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动力。 会导致一些人对政府的福利依赖,降低自身努力的动力。 过多包办社会福利服务,可能导致政府在此领域的垄断,抑制自由竞争,并妨碍受益者对服务的自由选

15、择。 7、弱势群体相关内容: (1)产生原因: 自身方面:由于其身体状况、自身文化技术素质的局限,而导致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力的低下。 社会原因方面:主要有社会歧视,某些群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原因,导致他们处于比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会出现社会保护机制的紊乱或一些人对社会快速变化的不适应,从而陷入弱势群体。 (2)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福利救助:这是最基本的方式,主要针对最弱势的群体或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成员,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等。 提供机会:一种积极的帮助方式,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公共行动直接向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二是通过立法等手段消除就业领域中的歧视。 增能:指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以改变其弱势的状况。具体方式:通过公共卫生保健计划改善他们的健康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