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30984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同步配套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 (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一,二,三,四,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思考讨论俗语“沧海桑田”和“水滴石穿”,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提示: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一,二,三,四,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一,二,三,四,(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如图中b、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1)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 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

2、,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一,二,三,四,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 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思考讨论日本境内地震多发,世界上里氏6级以上地震20%都发生在日本。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一,二,三,四,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2)风力作用。,一,二,三,四,链接生活1986年,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漂流探险队首次全程漂流长江成功。试分析,在长江漂流的过程中,漂流探险队沿途(不同河段)会观察到什么不同的地貌及其所受的外力作用。,提示:(1)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 (2)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 (3)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一,二,三,四,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主题

4、活动 目前,公布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 844.43米,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 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身高”整整低了3.7米。探险家诺埃尔奥德尔在1924年第一次发现了嵌入珠穆朗玛峰岩石中的海洋化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1)珠穆朗玛峰上发现了远古时期的海洋化石,说明了什么? 提示:在珠穆朗玛峰隆起之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 (2)珠穆朗玛峰是长高了还是变低了,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下。 提示:珠穆朗玛峰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在不断地抬升。,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

5、探究三,板块的特征 (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欧亚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写出板块名称: A ,C ,E 。 (2)在板块的张裂地区可能会形成( ) A.海沟 B.海岸山脉 C.岛弧 D.裂谷 (3)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 B.新

6、西兰南、北二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都比较稳定 C.印度、巴基斯坦位于板块的交界附近 D.太平洋沿岸广大地区主要为生长边界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日本群岛的形成: ; 苏门答腊岛的形成: ; 大西洋面积的变化: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抓住三点: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如A为欧亚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分布,即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答案:(1)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2)D (3)C (4)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 欧亚板块和印度

7、洋板块碰撞形成 大西洋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未来可能会继续变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主题活动,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材料一图1中A、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别它们? 提示:A是背斜,B是向斜。一般情况下,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2)材料一图2中甲、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甲为谷地,成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乙为山岭,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到的

8、是挤压力,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形成山岭。 (3)材料二中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类型? 提示:为地垒,为地堑。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地堑往往形成谷地或低地。,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地质构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图示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 【例题2】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下沉侵蚀抬升沉积 D.断裂褶皱侵蚀沉积 (2

9、)关于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处构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处最为理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底部岩层结构呈层状,应由沉积作用形成;随后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超过岩层承受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抬升,然后受外力的侵蚀、搬运,在搬运的过程中物质逐渐沉积而形成新的上层岩层。因此岩层结构形成过程为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处是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处为断层构造,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处没有形成背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处为背斜构造,有良好的抗压

10、能力,同时地下水不易进入,因此该处是修建隧道最为理想的地方,故D项正确。 答案:(1)A (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主题活动 材料 地貌景观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1)黄山怪石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风化作用。 (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流水侵蚀作用。 (3)尼罗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从三角洲的顶端到边缘,颗粒物的大小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示:流水的堆积作用。三角洲顶端的颗粒物较大,边缘的颗粒物较小。因为流水堆积作用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主要外力作

11、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分布,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 【例题3】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列图片所示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图3所示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2)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图2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图3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图4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解析:黄土桥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

12、成的;海蚀桥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溶蚀桥是石灰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风蚀桥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气候干旱地区及沙漠地区常见。 答案:(1)D (2)D,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第12题。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沙滩 B.岩礁 C.岩洞 D.海岸,解析:第1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鼓浪石”是由于海浪拍打形成的,因此地质

13、作用为海水侵蚀,C项正确。第2题,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岩洞、岩礁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有不同类型,可能是海水堆积也可能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C、D三项错。 答案:1.C 2.A,下图为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甲、乙两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4.下列正确表示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示意图依次是 ( ),A. B. C. 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属于欧亚板块;乙地位于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第4题,M边界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生长边界

14、,板块张裂,红海面积会逐渐增大,符合;N板块为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符合。 答案:3.A 4.D,下图中,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P处属于( )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D.向斜 6.图中,M处属于(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型谷 D.谷地 解析:P处岩层向下弯曲,可知P为向斜;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5.D 6.D,7.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2)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 (3)乙处成为山地的

15、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乙两处中,可以找到石油的是 ;适合建采石场的是 ,为什么? (5)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 (填“甲”或“乙”),水库选址时,应避开 ,为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的连续性可知,丙处为断层;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甲为背斜,乙为向斜。第(2)题,陡崖出现在断层构造的断层线附近。第(3)题,乙处为向斜,反而成为山地,是因为其岩层比背斜顶部的岩层坚硬致密,不易被侵蚀。第(4)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采石场应选择在开采成本较低的岩层裂隙发育的背斜处。第(5)题,隧道应选择在稳固、干燥的背斜;水库应避开不稳定的断层。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丙 (3)乙处为向斜,其槽部因受挤压,岩层比背斜顶部的岩层坚硬致密,不易被侵蚀。 (4)甲 甲 甲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于采挖。 (5)甲 丙 甲处为背斜,岩层相互支撑,开挖的隧道稳固安全,且背斜不是储水构造,比较干燥;将水库建在断层上,容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