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23085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比适应转变,全国卷形势下的历史高考备考及课堂教学研讨,本次研讨主要内容,1、全国卷命题分析全国卷之难 2、全国卷下教学的适应和转变史料教学法 (1)高一教学的策略 (2)高二教学的策略 (3)高三教学的策略 3、下次集体备课主题,2,全国卷之难,一、新课标全国卷选择题之难 1、重历史认识轻历史事实。新课标全国卷大部分选项都是历史认识。相比较而言,历史认识的选项更具有模糊性,更能考察考生的能力。 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

2、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2、选择题不追求覆盖面,追求深度。山东卷由于有考点覆盖的要求,导致选择题的跨度非常大,往往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考查沦为蜻蜓点水。全国卷似乎没有这个负担,常常是单点突破,深挖内涵,因此难度较大。 3、思维力度更大,逻辑环节更多。全国卷经常出现需要二重推导的选择题,思维力度更大,逻辑环节更多。很多题目除了需要理解概念,更需要合理推导。 例:(2014新课标全国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

3、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4,4、重视在历史情景中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新课标全国卷大部分选择题要求考生能在历史情景中理解材料,并作出合理的推断,难度自然增加。 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5,5、材料理解需要整体思维,排除干扰,把握主旨。

4、全国卷提供的材料中有许多干扰信息,命题者又往往在干扰信息处设置干扰项,使试题难度进一步加大。 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6,二、新课标全国卷非选择题之特别 1、新课标全国卷材料阅读量较大。 2、从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转变,知识变得可以替代。 例:(2015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

5、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7,3、单刀直入,主题突破,不搏二兔。新课标全国卷往往以一个主题为切口深入探讨其演变。如2015年儒家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旁生枝节牵扯到世界史。笔者认为主题命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知识主题,二是方法主

6、题,三是认识主题。新课标全国卷以认识主题为主。 4、 答案的话语主要来自于对材料的理解。由于全国卷要超脱于具体知识之上,因此其答案的话语构成主要不是历史事实的陈述,而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说明。换而言之,材料信息加上考生分析构成其答案语言。 5、部分试题评分采用了分层评分(SOLO)的方式。新课标全国卷这两年在分层评分上也在探索,但层次怎么确定?各省评卷实际如何操作?现在还不得而知。,8,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考查历史学科能力基本上是以新材料、新情景作为切入点的,所以,许多同行认为,进行史料教学是有效应对新高考的方法之一。近年出版的史料教学专著,如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

7、等,就颇受欢迎和好评,正说明了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大家普遍感到,史料教学的确是一个方向和方法。,9,适应、转变史料教学法,史料教学很重要,但难以真正进行、持续进行,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可行的选择。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比较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可以说,教材处处是“素材”,关键是课堂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符合史料教学对“史料”的基本要求。

8、,10,适应、转变高一教学策略谈,第一学段:注重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讲概念、讲背景、讲过程。 1、第一种类型,以正文部分素材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进行史料教学。 例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本课设计问题1:阅读页16、17之间一段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历史上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有哪些? 2、 第二种类型,以“导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素材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进行史料教学。 例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设计问题为:阅读页13“历史纵横”一段文字,分析晋商兴起的重要原因。,11,第三种类型,以历史图片、历史地图、表格、示意图等素材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

9、应问题,进行史料教学。 例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设计问题为:从页31历史图片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伦敦成为“雾都”有什么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适应、转变高二教学策略谈,第二学段:侧重于理性较强的史料,注重史实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3,把握内容取舍,突出“重点”学习,达到高效性 怎样对选修内容的精准取舍成为高考备考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和高效历史学习的需要,可依据“联系”的原则可从两方面确定复习的“重点”内容: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或有重要反思借鉴价值的内容。,高二选修模块教学的思考,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所选取的

10、9场改革中,至少有4场改革与必修密不可分: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复习时可重点讲解,注重内容的开掘和问题的深化,进行“精耕细作”。,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所选取的9场改革中,按改革性质可分为奴隶制度的改革(梭伦改革)、封建主义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三类,复习时同一性质的改革可选取1至2个有代表性的课题重点讲解,对所选的课题要注重内容的开掘和问题的深化,进行“精耕细作”。,适应、转变高三教学策略谈,第三学段:侧重于多角度史料,寻找“小切口”,构建大通史观。 例:2015年

11、全国I卷第40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

12、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20,(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适应、转变高

13、三教学策略谈,新课标全国卷与山东卷差异如此之大,山东师生如何实现转变?如何适应全新的命题风格和全新的考试语言系统? 1、转变备考观念,以能力备考取代知识备考。新课标全国卷的试题却很少考具体的知识。例如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试题几乎从未考查过课本上的几个改革。教师应该抽象出改革史的内在规律和评价人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能力备考取代知识备考。考查的知识万变,但能力不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2,2、揣摩全国卷的答案语言,转变答题的语言系统。不同的命题者自有其独特的答案语言特点。考生如不熟悉这套语言系统,答题时总感觉对不上眼。以下题为例: 例:(2014新课标全国卷40)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4、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标准答案:背景:宋: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牛: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这道题如果按照山东长期以来形成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的语言系统,山东(专家)考生可能会给出如下答案: 背景:中国: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束缚;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文化,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禁锢人心,科举制度的束缚;对外:海禁政策。,23,3、加强材料阅读和主旨归纳的训练。为超越版本差异,全国卷很少考具体的课本知识,而是尽量提供新情景,要求学生解决新问题。正因如此,全国卷几乎每道题都是材料题。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加强高考信息的搜集与整理。,24,1、不同学段史料教学如何进行水平区分? 2、不同学段的史料教学如何围绕核心素养开展? 3、史料的来源如何做到多样化?需要说明的是,“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可以应一时之急,但不能成为史料教学的全部,好的史料教学仍然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思考。典型的原始材料和高质量的思考题才可能真正完成好的史料教学。,问题与困惑,下次集体备课主题研讨,1、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就地取材”史料教学法实例汇编,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