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16021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技术创新模式探究,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讲人:张路凯 组长:李志鹏 组员:冯 璐解 婷张路凯杨贝贝,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机制。它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类型选择、动力来源、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整合性构成要素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技术发展而调整、演进的过程。同时, 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作为支撑, 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将引导和推动该区域技术创新模式演进的不断高级化。,经济恢复与合理 化设备投资阶段,日本技术创新阶段分析,现代化生产体 系的形成阶段,科学技术立国与战

2、略调整阶段,技术引进与大规模 生产体制的建立阶段,产业结构的重新 调整及其知识密集 化阶段,1、经济恢复与合理化设备投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5年)此阶段日本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以扩大生产一机械化一合理化为重点,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部门,以引进成套设备合同为主,消除了原有的因生产力不足造成的整个生产扩大的障碍,为之后的大规模技术引进、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此阶段日本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以扩大生产一机械化一合理化为重点,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部门,以引进成套设备合同为主,消除了原有的因生产力不足造成的整个生产扩大的障碍,为之后的大规模技术引进、

3、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2、技术引进与大规模生产体制的建立阶段(1955年一60年代初期)1956年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现在己经不是战后了。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从50年代下半期起,日本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着重引进软件技术(专利和设计图纸等)以及关键设备。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日本迅速建立起高度技术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体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现代化产业技术基础。,3、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形成阶段(60年代初期一70年代初期通过大规模的技术设

4、备更新,基本确立了国内的现代化生产体系,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许多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同类企业。4、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及其知识密集化阶段(70年代)进入70年代,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连续收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进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此阶段的技术引进重点转向计算机、飞机、激光等尖端技术以及能源开发和节能的有关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开发快速增长,成为日本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来源。,5、科学技术立国与战略调整阶段(80年代后)1981年的经济白皮书指出日本的经济活动己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必须“主动应对”,日本要充分发挥在“接纳、吸收

5、活动”背景下的创造性,进行增强“创造、交流活动”。所以自80年代以来,日本的技术创新活动进入了一个模式调整的新阶段,无论是“科学技术立国”战略还是“科学创新立国”战略,都开始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由于受到泡沫经济的影响,这一个调整阶段也陷入了停滞状态;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一阶段性的调整也在继续进行中。,从战后经济恢复到赶超的实现,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动态演进过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围绕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日本技术引进、创新活动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得变化,三、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从下图可见,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之一是加强整个创新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和联

6、系的网络。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合作联系;中介机构在各创新主体间的桥梁作用;政府在创新中的指导作用及各部门职能的协调作用。,日本战后技术创新体系的演进过程,四、日本创新模式的特征,产业主导是日本技术创新的一大特征。,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特征,效率优先”的创新环境。,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再引进一改良创新地迅 速吸收国外新技术的良性循环。,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五、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不难看出,日本战后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带有强烈的赶超型。总的来说,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特征性可以概括为:日本采用的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即技术创新的技术扩散以及技术应用和

7、二次开发相结合。,一直处于技术创新赶超阶段的日本形成的“吸收型”的技术发展战略形成了写I进一消化吸收一再引进一改良创新”的迅速吸收国外新技术的良性循环。并且日本从欧美地区引进的技术在国内二次创新后还会有机会进行技术出口至亚洲国家,完成其技术贸易中的出口环节。从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的技术出口一直程增长趋势并于1993年超过了技术进口。日本这样的技术引进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是必然的。,日本技术进口与技术出口发展趋势,六、日本创新的国家政策支持,经过对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日本在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来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通产省 的能动作用把产、学、官三方紧密地结合起来

8、,促进产业界技术创新的发展(如下图所示)。,日本在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七、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创新体系的调整,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持续的低迷与衰退,之前技术创新体系中良性的运行机制由于技术发展环境、企业行为调整等因素己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日本政府总结泡沫经济破裂的经验教训,开始对技术创新体系做出调整:第一,强调对基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对知识人才的储备,提出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探索研究。第二,对研发活动进行调整:包括对研究开发组织机构、研究开发人员管理的调整,加强研究开发活动的国际化。日本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国际化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出现

9、了大的改观。,第三,日本政府对产学一体化非常重视,期望通过产学二体化推动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构筑产学合作的平台培育新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动力,通过新企业、新产业的兴起打破经济发展的低迷局面,从而引领新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方向。,八、日本创新模式对中国创新模式的启示,第一,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由于我国地缘的巨大差异、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上的各种因素的沉淀,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还将长期存在。所以,打破过去的区划界限,以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来重新划分我国的经济区域,方便政府制定适应地方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技术创新模式。第二,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

10、。虽然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已经在我国确立和应用,但是高校的体制改革和科研机构的转制还未彻底完成,这就造成了很大程度上“产学研”合作的不匹配。第三,应加强对科技、教育的投入:目前,我国社会对科技、教育投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技、教育投入总量和古GDP的比例较低,全社会共同支持科技、教育发展的环境和良性循环的机制尚未形成。,第四,加强技术创新的国家合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第五,加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我们应吸取技术创新先进国家在发展技术初期不及环境后果的教训,力求做到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双丰收。第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明确企业创新主题,是我国的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激烈的市场和技术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得法人主体和市场主体。第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持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新鲜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