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14471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若干思考,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曹宁子 2015年5月19日,初中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的几个要点,最根本的问题:课改理念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课堂实践问题 最基础的问题:课程管理问题 最困难的问题:综合评价问题 最薄弱的问题:校本课程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教师提升问题 最热点的问题:教学模式问题 最要紧的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内容提纲,第一部分:关于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 第二部分:关于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第三部分: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四部分:关于课程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五部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初中教育教学,第一部分:关于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

2、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3、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一部分:关于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1.以人为本亦或以生为本 2.为了一切学生亦或为了每一个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亦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4.以学定教的几层含义:以学情定教,以学生定教,以学习定教以学习内容定教,以学习过程定教, 5.为了学生、基于学生、发展学生 6.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中的教师,第一部分:关于

4、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二、自主、合作、探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它与单一、被动、机械式学习相对立。并贴上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标签,似乎一提到自主合作探究就是素质教育,就是课程改革,就是科学的学习观和平等的学生观,而一提到单一被动机械就是应试教育,就是传统观念,就是剥夺学生学习主动权。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过去我们主张的单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从教育过程而言,偏重于文本性知识的记忆与应试训练,从学习目标上看,则主张通过文本概念性知识来获取学习的意义,从学习方法上而言,强调学习的预设性、理解性、内隐性、思辨性和整体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则偏重于经验性知识的生

5、成与运用,希望通过自主探究的经验性知识而体现获取学习的意义,在学习方法上,更加倾向于生成性、自主性、能动性和个体性。在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看来,这两种学习方式是根本对立的,不相融合的,这种非此即彼,不可兼得的观念一方面使我们用一刀切和背靠背的办法对待传统,另一方面用花里胡哨、重标轻本的办法对待改革。开口闭口自主合作探究,课上课下民主平等个性,各种各样的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我看来,自主合作探究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师教研方式,还是一种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强调的是教育的本质意义和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对立性是显而易见的,给自主

6、合作探究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是应该的。作为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单一被动机械,则更强调适应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学习阶段。比如蒙童教育更适合于机械记忆,难点知识更适合于听讲,系统性、整体性知识需要在老师引导下学习和构建。因此,盲目的说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不好显然是轻率地,不负责任的,厚此薄彼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是主动、递次、有序构建的,而这种构建的过程既是听讲、诵读和记忆的过程,也是自学、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学习者必须明白,教学者也必须明白。,第一部分:关于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三、应试教育与考试 1.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是一种以应试升学为唯一目的,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

7、 2.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是评价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 3.应试教育是以各类考试为特征的教育体制,异化了考试。素质教育必须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但考试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除考试外,还有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评价方向。,第一部分:关于课改理念的几点思考,四、素质教育与素养 1.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以提高人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质、个性特长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以思想品德、能力素质为主,倡导全体性、全面性、全程性与个性发展。 2.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即素质的教育、训练。按照传统观点,人的素质包括

8、三类八种,三类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素质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3.素质教育是提升人的多方面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课程标准的前世今生,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它不包括教学

9、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意义,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第二部分

10、: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这也正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极其重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英美等国纷纷组织全国最强的力量、投入大量物力经费研制各科课程标准,表现出他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日益重视。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但是,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

11、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与我国实行近50年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主要体现着如下特点:,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1、从框架结构上看,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2、从内容涵蕴上看:,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3、从价值取向上看:,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4、

12、从总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特点:,体现素质教育观念。 例一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袋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课程标准)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艺术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突破学科中心。,例二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13、例三组织学生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大跃进”“文革”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交流、讨论,认识这段历史的原因及危害。(历义与社会课程标准)经历“问题情景一-建立模型一一求解一一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分组调查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并将艺术形式与该地区的建筑、服饰、方言联系起来,全班分享调查结果。(艺术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加强评价改革指导。,如:成长记录与分析;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成长记录与分析“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历程: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一本课外书、最难忘的一次讨

14、论。通过记录并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旨意识,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拓展课程实施空间。,例四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11版新增)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11版4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体育课程标准,5-6年级水平三),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思路 2001年,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教21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15、稿)。在实验的基础上,2003年,教育部开始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年,受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对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审议工作。修订课标的总体思路 一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全面吸收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二是深入分析并积极回应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三是继续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以前瞻性的眼光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发展。,与2001版课程标准比较,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与2001版课程标准比较,修订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1着重突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6、系。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第二部分:关于课改标准的几点思考,与2001版课程标准比较,修订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1)各学科课程标准都继承和发展了实验稿关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强调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在信息化时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