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呕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595927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呕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呕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呕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呕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呕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呕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呕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呕 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要内容,1、概念 2、病因病机 3、诊断要点 4、鉴别诊断 5、辨证论治 6、预防与调护 7、小结与习题,呕吐是指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前人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往往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合称呕吐。干呕在辨证治疗方面与呕吐基本相同,故一并加以讨论。,(一)定义,历 史 沿 革,1.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提出与外感六淫、饮食停滞有关,并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2. 汉代张仲景对呕吐脉证治疗阐发甚详;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指出呕吐可由“寒热饮

2、食血气”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 4.刘完素指明了因热致呕的病机,方取凉隔散治疗; 5.丹溪心法呕吐中则强调“胃中有火与痰”及胃虚不纳谷,对呕吐治疗,用药禁忌及预后详加论述; 6. 医学正传重点阐明了脾胃与呕吐的密切关系;,历 史 沿 革,7.明代张景岳更从虚实寒热四个方面阐述呕吐; 8. 清代李用粹提出阴虚呕吐一证,并用旋覆代赭汤治呕吐不已; 9. 医学心悟又提出命门火衰致呕学说,并创立上病下取的灌肠通腑法及温补肾阳治疗呕吐,别开蹊径; 10. 叶天士则以泄肝安胃为主治疗呕吐,“用药以苦辛为主,以酸佐之”; 11. 类证治裁提出“肝气犯胃”呕吐一证,且立具体治法及用药原则。,与西医的联系,西医学

3、中很多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神经症、消化道肿瘤、颅脑疾病、内耳眩晕症、尿毒症及药物影响等,若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篇辨治。,(二)病因病机1、病因1外邪侵袭,胃失和降 2饮食不节,伤胃滞脾 3情志失调,肝气犯胃 4体虚病劳,胃虚失和,2、病机,呕吐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呕吐总的发病机制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呕吐的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者因邪气所干,胃气痞塞,上逆作呕;虚者由于脾胃气阴亏虚,无力行使和降之职。 一般说来,初病暴病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情

4、志所伤,而呈现虚实夹杂之象。,(三)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 呕吐食物、痰涎或水液诸物等胃内容物,或干呕无物为主要特征,时作时止,或呕吐频频,初呕吐物多有酸腐气味,久吐则酸腐气味不甚。且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嘈杂等症。,2、病史 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因恼怒,或久病不愈等病史。3、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胃镜、腹部B超,头颅CT、妊娠试验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四)鉴别诊断,1与反胃鉴别2与噎膈鉴别3与呃逆鉴别,1.与反胃鉴别相同点:病机都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不同点:反胃往往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 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往往吐无定时,

5、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与噎嗝鉴别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病深而重,病程较长。,3与呃逆鉴别呃逆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大多无物吐出; 呕吐则以有声有物为其特征。,(五)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 (1)辨实与虚 实证: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病邪犯胃所致,呕吐量多,呕吐物多酸腐臭秽,形体壮实,脉实有力;虚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表现为时作时止,吐物不多,酸臭不甚,常伴有精神疲乏,倦怠乏力,脉弱无力。,(2)辨呕吐物 食积内腐:呕吐物多酸腐难闻;胆

6、热犯胃:呕吐物多苦水黄水;肝气犯胃:呕吐物多酸水绿水;痰饮中阻:呕吐物多痰浊涎沫;脾胃虚寒,呕吐物多泛吐清水;胃阴不足,呕吐物多粘沫量少。,(3)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对于急性起病,病程短,有饮食不洁、过食肥甘病史,且有脘腹疼痛者,可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测定及B超等检查,有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对病程较长,呕吐较频,反复发作者,肝、肾功能,胃镜、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有助于消化道肿瘤、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疾病、肾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对呕吐频作,腹胀,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应做腹部立卧位摄片,以排除肠梗阻可能;对于突发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状者,应及早行头颅CT或M

7、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颅内占位病变。呕吐不论新久,均应检测血清电解质,以防电解质紊乱。,2.治疗原则呕吐的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为本。1、实邪宜除,注重开结和降2、虚呕宜补,注重温通柔润3、芳香降逆,以求悦脾和胃4、因势利导,分清应止应吐,3.分证论治实证:1.外邪犯胃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4.痰饮内停,虚证: 5.脾胃虚寒 6.胃阴不足,1外邪犯胃主症: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治法:疏邪化浊,和中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 藿香、紫苏、白芷: 祛邪化浊;姜半夏、陈皮、生姜: 和胃止呕;厚朴、苍术、白术、茯苓:化湿除满,以助脾胃运化功能,加强藿香的芳香化湿

8、作用;桔梗: 开宣肺气以加强藿香解表之功。,2饮食停滞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吐后得舒,嗳气厌食,大便臭秽或溏薄或秘结,舌苔垢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味。 山楂、六曲、莱菔子: 消食积;茯苓、陈皮、姜半夏: 和胃化痰湿;连翘: 清热散结;加生姜: 和胃止呕;枳实: 理气消痞。,3肝气犯胃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频,胃脘不适,胸胁胀痛,每遇情志刺激而病情加剧,苔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半夏厚补汤合四逆散加减。 前方:理气降逆,化痰散结之功;后方:疏肝理气,和营解郁。柴胡、白芍: 疏肝柔肝;生姜、姜半夏、茯苓: 和胃止呕;厚朴、枳实、紫苏: 温

9、胃理气消滞;加郁金: 理气止痛。,4痰饮内阻主症:呕吐多为痰涎清水,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前方:是治呕吐的基础方;后方:健脾利湿,温化痰饮。生姜、半夏: 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利湿化痰;桂枝: 通阳化饮。,5脾胃虚寒主症: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味。 人参: 益气健脾;白术: 健脾燥湿;干姜、甘草: 温中和胃;可酌加砂仁、半夏、陈皮:理气降逆止呕。,6胃阴不足主症:呕吐量少,反复发作,或时

10、作干呕,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化裁。 麦冬: 生津润燥,为滋养胃阴的主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补养脾胃;半夏: 降逆止呕。酌情加北沙参、太子参、石斛、花粉、知母:养阴益胃; 竹茹、陈皮、枇杷叶:清泄苦降止呕。,(六)预防与调护,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入侵,生活有节,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酸腐不洁食物及肥甘厚腻、辛兼辣香燥、烟酒之品。呕吐频剧,或虚证呕吐,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选药方面,应尽量选用芳香悦胃之品。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或在药中加入少量姜汁,或服药前以姜汁少许滴于舌上,以助药入胃。对神昏及年老体弱,或呕吐量多而频,饮食难入者,应严密观察,并防止由呕吐物引起的窒息,必要时可插入胃管,以利胃内潴留物的排出,同时可注入流质饮食和药物。,(七)小结与习题,小结,习题: 1、什么是呕吐,与反胃有何区别? 2、呕吐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要点。 3、呕吐常见证型有哪些?并试述其主证、 治法和方药。,谢谢!,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或秽浊之气邪犯 胃腑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水谷随逆气上出呕吐,外 邪 侵 袭 , 胃 失 和 降,过量暴饮暴 过食生冷肥甘不洁之物伤胃滞脾 水谷不归正化生痰饮食滞内停 停积胃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饮邪上逆呕吐,饮 食 不 节 , 伤 胃 滞 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